文前,先來做個簡單的算數(shù)題:已知,上汽大眾ID.家族2023年12月的銷量為19000輛,其中,ID.3的銷量為1.6萬輛,那么請問,ID.家族剩下的ID.4 X、ID.6 X的銷量還有多少?
作為大眾ID.家族銷量的扛把子車型,上汽大眾ID.3同上汽大眾ID.4 X一道,在新年伊始迎來了一次年度改款。2024年,在幾乎所有車企繼續(xù)深耕“智駕力”的同時,上汽大眾ID.家族的牌要怎么打?
ID.3:輔助駕駛遭遇“真空期”,磷酸鐵鋰如何上車?
關(guān)于上汽大眾ID.3的2024新款車型,咱們編輯部同事已經(jīng)整理出了一篇詳細的導購建議,各位可以按需查閱。
2024款I(lǐng)D.3的兩款配置車型售價分別為16.3888萬元和17.1388萬元,低配版起售價增加了1000元,高配版則驟減了2.15萬元。在車輛的基本參數(shù)、性能上,由于是年度改款車型,幾乎沒有任何變化,只是增加了新配色和新輪轂供選。核心改變:輔助駕駛功能減配。
在2024款I(lǐng)D.3上,低配車型已經(jīng)沒有了歷年年款都標配的L2駕駛輔助功能。即使到了頂配版本,比起去年款車型,大眾更高階的IQ. Drive輔助駕駛功能的部分配置也進行了一定縮減,比如減配了之前頂配車型標配的倒車車側(cè)預警功能、道路交通標志識別,并線輔助等功能。
目前,在終端報價上,2024款I(lǐng)D.3上市即有較大額度的優(yōu)惠,但比起23款12.59萬元的“一口價”,還是小幅上揚了7000元不等。實際上,23款I(lǐng)D.3還有一定數(shù)量的庫存車,在庫存車徹底清庫之后,大概在春節(jié)后,我們才能逐步看清ID.3在2024年的競爭力。
此外,ID.3輔助駕駛的邊緣化讓我們值得注意。大眾的IQ. Drive輔助駕駛功能在L2時代并不落后,但在大家步入準L3甚至真L3級別的輔助駕駛之后,僅倚靠法雷奧或者是Mobileye的黑盒方案打造的IQ. Drive難免沒有什么一戰(zhàn)之力。
不過,就在23年12月8日,地平線與大眾汽車集團旗下軟件公司CARIAD正式宣布合資公司酷睿程(CARIZON)成立。此前的籌備期已經(jīng)過去一年,想必酷睿程要在2024大展拳腳一番。
目前來看,ID.3輔助駕駛功能的缺失,或許是一段“真空期”,可能是為了搭載此后的酷睿程方案做一個過渡,順便用更低的終端優(yōu)惠繼續(xù)來爭取一些市占率。當然了,這個輔助駕駛的“真空期”有多久,真不好說,因為還有此前傳得沸沸揚揚的“磷酸鐵鋰”方案尚未落地。
去年10月,上汽大眾總經(jīng)理賈健旭一番言論曾引起過廣泛討論,大體就是ID.3在24年一季度要換裝磷酸鐵鋰電池,單車就能降本1.9萬元。實際上,這句話有半句已經(jīng)“失效”了,因為24年款目前暫未換裝磷酸鐵鋰,而即使是年中改款基本也得是后半年。而還有半句話一直被人津津樂道至今,就在于ID.3即使算上實際裝車的57.3度811寧德時代三元鋰電池,如何做到單車降本1.9萬元呢?
實際上,若按兩者最大價差0.3元/Wh來算,滿打滿算,還真能算出個17000元成本的差價來。但問題就在于,同樣度數(shù)下,磷酸鐵鋰電池的單位質(zhì)量還要高出811三元不少,結(jié)合ID.3高達1760kg的整備質(zhì)量,磷酸鐵鋰版本的ID.3,無論在重量控制、懸架操穩(wěn)、三電匹配,以及動力調(diào)校方面,都得付出更多的代價。那么這些,算是“降本”的一環(huán)嗎?難說。
至于ID.4 X的年度改款車型以及ID.6 X,幾乎是屬于一個不痛不癢的程度,根據(jù)文前銷量所示,目前上汽大眾對于這兩款車型的走勢似乎并不算重視,而很顯然,產(chǎn)能幾乎都排到了ID.3這邊。
ID.NEXT:如何不步ID.7 VIZZION的后塵?
自一汽-大眾的純電B級轎車ID.7 VIZZION 227,777元的起售價公布之后,無論是場內(nèi)還是場外,似乎一下子都變得平靜起來。作為上汽大眾ID.NEXT的姊妹轎車,ID.7的“德味”會更濃一些,理應(yīng)會有不少的擁躉,但從單月勉勉強強過500的銷量快報來看,目前的ID.系列轎車,若不是以價換量,或許難回內(nèi)燃機時代的輝煌。
不知道這是否是上汽ID.NEXT遲遲未下場的理由之一呢?
今年7月,大眾集團官宣向小鵬汽車增資約7億美元;11月6日,小鵬汽車發(fā)布公告稱,其與大眾汽車聯(lián)屬公司Volkswagen Finance Luxemburg S.A.的股份購買協(xié)議已完成,小鵬汽車根據(jù)股份購買協(xié)議依據(jù)一般授權(quán)向大眾汽車發(fā)行了9407.93萬的A類普通股,占完成交易后小鵬汽車已發(fā)行及在外流通的股本總額的約4.99%。
期待大眾與小鵬合作的首款車機能夠在上汽的ID.NEXT轎車上率先出現(xiàn),至于兩者合作的新車,可以慢慢來。
ID. Buzz:整車進口,是上了“保險”,還是玩得“大冒險”?
要數(shù)2023廣州車展上,大眾聯(lián)合展臺最引人矚目的一臺車,既不是年款I(lǐng)D.3,也不是任何一臺ID.系列的SUV或轎車,而是一臺異常惹眼的MPV——ID. Buzz。
作為大眾T型車的正統(tǒng)“接班人”,ID. Buzz的一大亮點便是“復古”。這大方盒,這“大眼睛”,ID. Buzz很難不成為馬路上吸睛的一員。
近日,上汽大眾官宣ID. Buzz將由其獨家進口銷售。但問題也接踵而至:
1.能耗表現(xiàn)
MEB平臺的能耗表現(xiàn)向來不算第一梯隊,而ID.Buzz的方盒造型也很難在車輛的風阻系數(shù)上進行進一步的優(yōu)化(Cd=0.285),因此,這臺“電面包”的歐標WLTP續(xù)航里程僅為423km。WLTP的續(xù)航里程雖然相對“實”一些,但比起自主新勢力動不動就標稱六七百公里的續(xù)航里程來說,遠渡重洋而來的ID.Buzz究竟能跑多遠,想必也是大家很關(guān)心的問題。
2.售價
我們以歐元區(qū)售價為例,ID.Buzz Cargo(貨車版)起售價為54430.6歐元,約合人民幣42.6萬元;ID.Buzz Pro(乘用版)起售價為64581.3歐元,約合人民幣50.5萬元。
若作為整車進口,想必ID.Buzz的起售價應(yīng)該會只升不降,但我們也得看情況。例如,大眾ID.3在德國的售價為39990歐元,約合人民幣31.3萬元,幾乎是國內(nèi)終端售價的2.5倍。
一臺進口電車來到國內(nèi),到底要賣多少錢,才能合得了挑剔的中國消費者的口味呢?
來源:第一電動網(wǎng)
作者:YKPM
本文地址:http://ewshbmdt.cn/carnews/xinche/215261
本文版權(quán)為第一電動網(wǎng)(ewshbmdt.cn)所有,未經(jīng)書面授權(quán),任何媒體、網(wǎng)站以及微信公眾平臺不得引用、復制、轉(zhuǎn)載、摘編、以其他任何方式使用上述內(nèi)容或建立鏡像。違反者將被依法追究法律責任。
版權(quán)合作及網(wǎng)站合作電話:17001180190
文中圖片源自互聯(lián)網(wǎng),如有侵權(quán)請聯(lián)系admin#d1ev.com(#替換成@)刪除。
相關(guān)圈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