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注車圈的朋友相信大家這兩天都被同一件事情刷了屏,沒錯,說的就是蔚來第10萬臺量產(chǎn)車下線。從2018年5月第一臺量產(chǎn)車ES8下線開始,到現(xiàn)在累計下線10萬臺,蔚來只用了35個月,創(chuàng)造了同價位高端乘用車市場最快紀錄。對此,蔚來話事人李斌同學比較淡定,表示雖然“稍稍有一些波瀾”,但總體“沒什么感覺”。
也別怪人家凡爾賽,畢竟李斌和蔚來展望的可是星辰大海。早在2015年剛創(chuàng)業(yè)的時候,李斌就立志于把蔚來打造成一個全球性品牌,2017年就開始討論美國市場計劃,即便在最困難的2019年也沒把歐美辦公室關掉,可見其決心之強。
略顯遺憾的是,幾年過去了,蔚來雖然完成了下線10萬臺的壯舉,出口歐美卻一直停留在討論階段。對此,李斌解釋說是因為在現(xiàn)在的國際政治形勢下,中國公司做全球業(yè)務壓力很大。
想想華為的遭遇,這話說得好像也沒什么毛病。不過轉(zhuǎn)念一想,也不太對,同為新勢力的小鵬去年9月就出口了100臺車到挪威,另一家不顯山不露水的愛馳更是悶聲發(fā)大財,2020年出口1000臺,今年第一季度末出口達到1056輛(清關數(shù)),超過2020年全年出口量總和,為此,愛馳還給自己定下了一個“小目標”——2021年要出口1萬臺。
再轉(zhuǎn)過頭去看李斌的話,會讓人覺得莫不是蔚來和小鵬、愛馳們面對的不是同一個世界同一種形勢,抑或小鵬、愛馳覺得壓力之下更有動力?當然,肯定也會有人站出來反駁,說蔚來下線10萬臺要比愛馳出口1萬臺更亮眼。我們并沒有否認蔚來的成績,只是在當前這種環(huán)境下,自主品牌、尤其是造車新勢力,能夠走出去參與國際競爭,展現(xiàn)中國智造的優(yōu)勢,無遺更具現(xiàn)實意義。
要知道,小鵬出口的挪威可是標準的發(fā)達國家,愛馳更是打進了以高標準、嚴要求著稱的歐盟市場,包括汽車發(fā)源地、同時也是汽車強國的德國。打個通俗一點的比喻,這就好比國內(nèi)CBA某支球隊直接上門在客場擊敗美國NBA球隊,肯定要比該球隊拿到CBA總冠軍更能讓球迷興奮。
當然了,就像擊敗NBA球隊需要實力,汽車出口歐美同樣需要十足的成色和底氣。在這方面,小鵬和愛馳做得都不錯,小鵬進行本土化適配,愛馳則是在自建工廠、自主研發(fā)產(chǎn)品之初,就開始兼顧中歐兩個市場法規(guī)的要求,研發(fā)制造均秉承中國歐盟雙標準,以嚴苛的德系汽車制造標準打造旗下產(chǎn)品。這讓兩家車企在出口歐洲的路上,能順利地打開關口。同時,愛馳還在出口國當?shù)赝浇⑵鹆吮容^全面的運營服務體系,為其海外攻勢提供更多助力。
我們有理由相信,既然小鵬和愛馳都能做好,蔚來如果真的下定決心去做,表現(xiàn)應該也不會差。與其找形勢的理由,不如隨大勢勇敢走出去,這事兒不能猶豫,要趁早。李斌也不妨學一學愛馳董事長付強冒著疫情風險“逆行日內(nèi)瓦”的那股子狠勁,去海外闖蕩一番。我們真的很需要在歐美市場上看到更多中國汽車品牌的齊頭并進,而不是一兩家車企的孤獨前行。
來源:第一電動網(wǎng)
作者:新能源優(yōu)選
本文地址:http://ewshbmdt.cn/kol/143973
文中圖片源自互聯(lián)網(wǎng),如有侵權請聯(lián)系admin#d1ev.com(#替換成@)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