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31日晚間,路透社放出獨家消息稱,據(jù)五位知情人士透露,由于科技巨頭華為制造的計算單元出現(xiàn)生產(chǎn)問題,一些中國汽車制造商不得不推遲旗艦車型的交付。據(jù)其中一位消息人士稱,生產(chǎn)問題與MDC 810中的一個組件短缺有關。
兩位知情人士表示,長安汽車和奇瑞汽車已提出投訴,并正就解決問題進行談判。這兩家公司都與華為方面合作,開發(fā)自己的高端電動汽車品牌。一位知情人士表示,一家規(guī)模較小的汽車制造商賽力斯也受到了影響。
這種名為MDC 810的計算單元為先進的駕駛輔助系統(tǒng)提供動力,對于華為成為智能電動汽車軟件和部件主要供應商的雄心而言,它是核心部件。MDC 810允許汽車制造商提供所謂的智能駕駛功能,類似于特斯拉在北美提供的Autopilot的功能。
路透社消息顯示,一位知情人士表示,賽力斯于去年12月推出了 問界M9,原定于1月26日之前交付首批2,000輛汽車,但未能實現(xiàn)這一目標。阿維塔高管曾在一次活動中表示,“關鍵零部件供應面臨挑戰(zhàn)”是導致交車平均延遲兩周的一個因素。但他沒有提到華為。
北汽極狐于2021年推出的阿爾法S轎車也使用MDC 810。有兩人表示,MDC 810的供應短缺曾影響了阿爾法S的生產(chǎn)。
消息人士稱,受到影響的三款車型是在2023年第四季度推出的。華為、奇瑞和賽力斯沒有回應路透社的置評請求。長安將這一請求轉(zhuǎn)給了其阿維塔品牌,但該品牌沒有回應。極狐品牌及相關公司沒有回應置評請求。
MDC 810是什么?
早在2021年的HI新品發(fā)布會上,華為就向全球展示了其新一代智能化部件和解決方案的強大實力。其中,4D成像雷達、AR-HUD以及備受矚目的MDC 810,都成為了焦點。而MDC 810更是被冠以“業(yè)界目前已經(jīng)量產(chǎn)、最大算力的智能駕駛計算平臺”的美譽,其稠密算力高達驚人的400 TOPS。
首先,需要明確的是,MDC 810并非一顆單獨的芯片,而是一個集成了多種高性能芯片的計算平臺。這一點,對于理解華為在智能駕駛領域的戰(zhàn)略布局至關重要。從華為的官方信息中,我們可以看到MDC 810其實是一個包含了AI芯片昇騰、CPU鯤鵬、以及智能座艙5G通信芯片巴龍5000的綜合性平臺。
在介紹MDC 810的同時,我們也不得不提MDC 600。按照華為的介紹,MDC 600通過搭載8顆昇騰310芯片,并通過兩塊MDC 600的并聯(lián),其最高算力能夠達到352 TOPS。而功耗方面,MDC 600則控制在了300W左右,MDC 600已經(jīng)被廣泛應用于L3-L4級別的輔助駕駛系統(tǒng)中。
而MDC 810則是在MDC Pro 610的基礎上進一步升級而來。它不僅繼承了優(yōu)秀性能,還在算力和功能方面進行了全面的提升。按照華為的規(guī)劃,MDC 810將主要應用于L4-L5級別的輔助駕駛系統(tǒng),這意味著它將在未來的智能駕駛領域中扮演更加重要的角色。
然而,盡管MDC 810在性能和功能方面表現(xiàn)出色,但它也面臨著一些挑戰(zhàn)和爭議。其中最引人關注的就是關于其芯片制程工藝的問題。有消息稱,MDC 810中使用的芯片采用的是7nm制程工藝。
但由于美國對華為的制裁,華為被禁止采用帶有美國技術的芯片。這使得MDC 810的生產(chǎn)面臨了巨大的困難。因為在目前的情況下,華為很難找到能夠代工生產(chǎn)7nm芯片的廠商。因此,有觀點認為,華為現(xiàn)在能夠使用的其實是之前“庫存”的芯片。
對于華為來說,這無疑是一個巨大的挑戰(zhàn)。但華為并沒有因此而放棄,也就是說,華為不單獨出售芯片,而是向合作伙伴提供集成了多種芯片的MDC平臺。這種方式的好處在于,它能夠在一定程度上規(guī)避美國制裁的影響,同時也能夠更好地滿足合作伙伴的需求。
但即便如此,MDC 810的生產(chǎn)問題仍然無法完全避免。其中就包括路透社的報道提到,MDC 810的生產(chǎn)問題與其中一個組件的短缺有關。而這個組件很可能就是7nm芯片,這無疑給華為的智能駕駛業(yè)務帶來了不小的影響。
尤其是在問界M7爆火之后,華為的智能駕駛業(yè)務受到了更多的關注。而芯片供應問題也隨之而來。再加上華為一直在加大力度聯(lián)合其他車企,包括HI模式、智選車模式,以及單獨成立新的公司等舉措,都使得華為的重要零部件出現(xiàn)了供應緊張的情況。
“造車”不會太順利
近年來,隨著科技的飛速發(fā)展,智能化、電動化已成為汽車產(chǎn)業(yè)的發(fā)展趨勢。作為全球通信行業(yè)的巨頭,華為自然不甘落后,積極布局智能駕駛領域,希望通過技術創(chuàng)新和模式變革,在未來的汽車市場中占據(jù)一席之地。
在過去的十幾年里,華為憑借其出色的技術創(chuàng)新和市場營銷策略,在手機領域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然而,正當華為準備進一步鞏固其在全球手機市場的地位時,卻遭遇了前所未有的外部打壓和制裁。這些制裁不僅影響了華為的手機業(yè)務,也對其整個供應鏈體系造成了巨大的沖擊。
但是,華為在手機領域的成功經(jīng)驗為其進軍汽車領域提供了寶貴的啟示。華為之所以能夠在手機市場取得成功,很重要的一點就是其始終堅持技術創(chuàng)新和用戶體驗至上。這種以技術創(chuàng)新和用戶體驗為核心的策略,同樣可以應用于汽車領域。
華為可以通過持續(xù)的技術創(chuàng)新,不斷推出具有顛覆性的新技術和新產(chǎn)品,滿足用戶對智能駕駛和智能座艙等功能的日益增長的需求。同時,華為還可以借助其在手機領域積累的用戶體驗優(yōu)化經(jīng)驗,為汽車用戶提供更加便捷、舒適和安全的出行體驗。
如今,華為將目光投向了汽車領域,希望通過智能駕駛和智能座艙等技術,開啟新的增長篇章。然而,正如其在手機領域所經(jīng)歷的那樣,華為的造車之路也注定不會一帆風順,華為需要面對更加嚴峻的技術挑戰(zhàn)、市場競爭和法規(guī)限制。
然而,與手機領域相比,汽車領域的競爭環(huán)境和市場特點存在著很大的差異。首先,華為面臨著來自英偉達、英特爾、博世等巨頭的激烈競爭。這些競爭對手在智能化領域有著深厚的技術積累和市場份額,對華為來說無疑是一個巨大的挑戰(zhàn)。
此外,華為在手機領域所遭遇的供應鏈問題也可能在汽車領域重現(xiàn)。由于美國對華為的制裁,使得華為在獲取關鍵零部件方面面臨著巨大的困難。而在汽車領域,尤其是智能駕駛領域,對芯片和傳感器等關鍵零部件的需求更加迫切。如果華為無法解決供應鏈問題,那么其造車之路將會受到嚴重的阻礙。
華為曾表示,華為最大的優(yōu)勢在于,公司既有算法等軟件的開發(fā)能力,也有智能駕駛芯片、傳感器等硬件的開發(fā)能力。但相信很多人更加堅信任正非所說的:市場不會給我們時間,等著我們成長起來。流淚不可能打動它,只有強者才能征服它。華為要想活下去,必須要能殺出一條血路。
來源:第一電動網(wǎng)
作者:汽車公社
本文地址:http://ewshbmdt.cn/news/qiye/218456
以上內(nèi)容轉(zhuǎn)載自汽車公社,目的在于傳播更多信息,如有侵僅請聯(lián)系admin#d1ev.com(#替換成@)刪除,轉(zhuǎn)載內(nèi)容并不代表第一電動網(wǎng)(ewshbmdt.cn)立場。
文中圖片源自互聯(lián)網(wǎng),如有侵權請聯(lián)系admin#d1ev.com(#替換成@)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