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周一下午,坐在位于上海市靜安區(qū)哈瑞中心的辦公室內(nèi),與公司的幾位小伙伴激烈討論著,應該為即將到來的又一屆廣州車展組稿,扣一個怎樣的“帽子”。
“用活著,或者說活法更為貼切,也是今年中國車市的主旋律?!?/span>
“冰與火好像挺恰當?shù)?,領跑者嗷嗷亂殺,落后者墜落深淵?!?/span>
“不如叫華南之約,畢竟也是所謂的收官之戰(zhàn),好好做一個總結。”
就這樣,大家各抒己見……
但不知為何,總覺得上述幾個主題有些太過的既要又要,讓讀者沒有第一時間點進來的欲望。
很快,所有人又陷入到了沉思之中。
而在我看來,“與其每一次都宏觀論述,不如更聚焦一點,長期以來大家總在說油車沒機會了,可結果呢?”
也恰恰基于這樣的背景,有了撰寫今天文章的初衷。接下來的篇幅,則想借著本周五一早即將開幕的第二十二屆廣州車展,去尋找問題的答案。
當然,順便為這場盛宴,做一個全方位的預熱與定調(diào)。
時代,真的變了
既然試圖討論“油車還有機會嗎”,那么首先肯定要從數(shù)據(jù)維度切入。
剛剛過去的10月,結合乘聯(lián)會發(fā)布的成績單,新能源乘用車零售滲透率連續(xù)第四個月突破50%大關,新能源乘用車批發(fā)滲透率更是歷史首次突破50%大關。
與此同時,新能源乘用車零售銷量同比漲幅達到了十分夸張的55%,傳統(tǒng)燃油車零售銷量卻出現(xiàn)了16%的同比下滑。
而這樣的強烈對比,進入今年以來,漸漸司空見慣。
絕不是盲目自嗨,中國車市正提前迎來著含金量滿滿的“拐點”。積極擁抱電動化,成為了大多數(shù)消費者的主流選擇。馬太效應之下,明晃晃的趨勢,愈發(fā)不可逆轉。
站在該維度,屬于油車的機會,尤其是傳統(tǒng)燃油車的機會,確實越來越小了。由此再次搬出那個老生常談的觀點,“時代,真的變了?!?/span>
作為另一維度的論據(jù),再次聚集本屆廣州車展,從組委會的相關統(tǒng)計來看,前來參加的展車為1,171輛,其中新能源車為512輛。
雖然在數(shù)量上還未過半,但如果考慮到聲量、人氣、關注度,后者儼然才是這場盛宴毫無爭議的主角。
而長久以來,我們總是愿意將廣州所處的華南市場,視為一個極具研究意義的優(yōu)質樣本。
因為,在這片土地上,有著相對成熟的汽車文化,有著足夠出色的經(jīng)濟購買力,有著百花齊放的優(yōu)秀主機廠。
當然,也是日系品牌不容有失的大本營。
可現(xiàn)如今,依舊避免不了徹徹底底的變革。就拿今年前三季度為例,廣東省新車累計銷量達到了192.34萬輛,同比增長6.95%。
進一步拆分,傳統(tǒng)燃油車出現(xiàn)了13.73%的下滑;新能源車則大放異彩,保持高速增長的同時,占比達到53.83%。
沒有任何意外,在自主品牌一輪又一輪潮水般的沖擊之下,身處華南市場的日系品牌,甚至整個合資陣營,都難掩頹勢。
而面對此情此景,更加堅定了“傳統(tǒng)燃油車會慢慢凋零”的觀點。隨著時間迅速推移,隨著潛客被不斷教育,隨著新能源車拼命內(nèi)卷,除了位于某些有著特殊需求的細分板塊,屬于它們的生存空間還會被瘋狂擠壓。
當然,本屆廣州車展,相信大家同樣能切身處地的發(fā)現(xiàn),它們再也不會像是曾經(jīng)那般身處“C位”綻放光芒,反而蜷縮在一個個角落。
不過,理想客觀的講,傳統(tǒng)燃油車所面臨的結局難以更改,“油車”身處中國車市卻仍大有可為。
乍一看,有點語病,但情況就是這么個情況。
更直白來說,傳統(tǒng)燃油車的衣缽,正在被像是“下餃子”一般的插混、增程選手所順理成章的接過。
今年,新能源車的確炙手可熱,純電卻礙于種種原因,不可避免的陷入到了增長瓶頸之中。取而代之的是,“油電雙開”的產(chǎn)品大受追捧。
10月,望向整個大盤,如果把插混與增程合并在一起,與純電之間的份額占比,已經(jīng)來到43%:57%;聚集本屆廣州車展,悉數(shù)諸多重磅新車,增程與插混的戲份同樣非常可觀;今年前三季度的華南車市,純電的同比漲幅僅為增程與插混相加的一半不到。
“油車”不死,只是換了種方式收割。而機會,則一直留有準備的人。
見證,新王登基
“傳統(tǒng)油車的漸漸凋落,插混、增程的迅速崛起,純電動車的漲勢放緩,共同組成了中國車市的晴雨表?!?/span>
洋洋灑灑寫下一千多字之后,本段開篇的一段話,儼然成為了我內(nèi)心最由衷的感受。也恰恰基于這樣的背景,本屆廣州車展其實還有一個不容錯過的主旋律——見證,新王登基。
實際上,當整個大盤頭也不回的在國家層面的鼎力相助下,正式踏上電動化轉型之路,之前固化的格局已經(jīng)在悄然發(fā)生松動。
曾經(jīng),大眾、豐田、BBA才是公認的王者,它們呼風喚雨,它們大快朵頤,它們用所謂的技術換著市場,它們掌握著爆款的定義權與定價權。
而今年,我們無疑徹徹底底見證了新王登基。
那么,試問它的身份究竟是誰?是月銷一舉突破50萬輛大關的比亞迪?是全面鋪開新能源攻勢的吉利?是另辟蹊徑通過出海賺得盆滿缽滿的奇瑞?還是行業(yè)公認的頂流鴻蒙智行、理想、小米?
平心而論,大家都是答案中的一員,至于完全體更想把選票投給所有的自主品牌。畢竟,截至目前,其累計銷量份額占比已經(jīng)突破60%。
剛剛過去的10月,更是一舉達到創(chuàng)歷史新高的65.7%。
無論在心智層面,還是效能層面,自主品牌無疑都讓合資品牌苦不堪言。而“觸電”則讓前者有了最鋒利的矛,順勢刺向后者早就有些腐朽的盾。
“中國車市,一定會是我們的天下?!?/span>
之前,或許你還會對上述一句話感到質疑,覺得是部分激進者的自嗨,但經(jīng)歷了今年量變所引發(fā)的質變,相信你只會對此變得愈發(fā)堅定不移。
無需妄自菲薄,身處規(guī)則與玩法全都迭代完畢的新賽道,這一次自主品牌徹徹底底掌握了主動權,并且?guī)缀跏窃诿恳粋€細分板塊,都接二連三上演著“推翻舊霸主”的劇情與戲碼。
本屆廣州車展,鉚足了勁的它們肯定還會開啟狂暴模式,拿出看家的底牌吆喝與展示。一方面,身處收官之戰(zhàn)對外證明自己活的很好;另一方面,對內(nèi)為后續(xù)的旅程積攢更多的能量。
還不信?那就請分別前往各位選手的展臺,看一看我是不是在說謊。
從1.1館的吉利銀河,到包下整個2.2館財大氣粗的比亞迪,到2.2館的埃安、昊鉑、傳祺,到3.1館的“共和國長子”紅旗,到3.2館的阿維塔、長安、深藍、奔騰與五菱,到4.1館的整個長城,到4.2館的上汽自主與奇瑞,到5.1館、5.2館的“國家隊成員”北汽與東風,到17.2館、18.2館的一家家新勢力造車……
傾其所有、爭奇斗艷的激烈程度,將遠遠超出你的想象。
從各個級別的轎車,到各個級別的SUV,再到MPV,自主品牌的推新節(jié)奏同樣只能用“瘋狂”形容。而它們除了卷產(chǎn)品,還在卷技術、卷補能、卷服務、卷渠道、卷營銷,甚至卷創(chuàng)始人誰是“顯眼包”。
由此不禁好奇,本屆壓力山大的合資品牌,看到上述窒息的局面又將有何感觸?尤其是當手中的“利潤奶?!币活^頭被自主品牌吃干抹凈的時候?
也許,還是那聲嘆息:“時代,真的變了”。
當然,讀到這里,肯定依舊有人稍顯片面的覺得,“自主品牌的崛起,不就是得益于政策的躺贏?”而我想說:“就算有這方面的因素助推,政策是公平與開放的,為什么合資品牌沒有抓住機會?”
犯錯并不可怕,真正可怕的是一直嘴硬。
在占盡天時之后,地利與人和其實才是中國車企站起來了的關鍵。譬如,嗅覺敏銳的察覺到了“油車”不死,只是換了種方式收割。它們,便是前文提及有所準備的群體。
而本屆廣州車展,無疑又提供了一個很好的觀察錨點。
留下,才有未來
無論承認與否,唱衰合資車已經(jīng)成為大多數(shù)讀者眼中的“政治正確”。又一個問題隨之產(chǎn)生:身處中國車市,你覺得它們真的沒未來了嗎?
對此,更想多維度辯證的去看。
首先,必須承認的是,隨著傳統(tǒng)油車漸漸凋落,新能源車當家作主,合資品牌在多維度都出現(xiàn)了嚴重水土不服的癥狀。
更為要命的是,它們在消費者心中形象的“崩塌”。
稍顯夸張的說:“過去,一旦入手了大眾、豐田、BBA,大家往往會贊不絕口,投來羨慕的目光,如今卻開始產(chǎn)生動搖,甚至出現(xiàn)了微詞,更不要說其它弱勢合資品牌的處境。”
但,瘦死的駱駝比馬大。
一方面,我們絕不應該把合資品牌這么多年為中國車市,帶來的正向促進作用一味地抹殺。另一方面,我們更不應該小瞧某些主機廠知錯就改、大象轉身、全力追趕的決心。
實際上,就在本屆廣州車展前夕,有幾件事令人印象深刻。
其一,便是東風日產(chǎn)突然宣布,與華為簽訂戰(zhàn)略合作協(xié)議,成為首家使用滿血鴻蒙座艙的合資品牌。
其二,國產(chǎn)奧迪Q6L e-tron開啟預熱,尤為引人注目的是新車配備了雙激光雷達與視覺感知的融合系統(tǒng),支持點到點的高階輔助駕駛。雖然其官方?jīng)]有明確誰是供應商,但外界普遍猜測又是華為。
其三,奧迪·上汽合作項目的首款產(chǎn)品被揭開了神秘面紗。在一代人記憶里,四環(huán)LOGO一直是這家德系豪華品牌獨有的標簽。然而,為了中國市場,其正式啟用全新的“AUDI”的車標。
好奇,當你看完上述信息后,會作何感想?
就我個人而言,能夠感受到這些合資品牌終于想明白了,“更加充分的擁抱中國,擁抱國內(nèi)的優(yōu)質伙伴,將是觸底反彈、走出泥潭、補齊短板的最佳捷徑。”
換言之,堅持做自己擅長的事情,把不擅長的事情交給專業(yè)的人去做。于情于理,適度牽手,才能雙贏。
反觀本屆廣州車展,按照已經(jīng)獲悉的劇透,除東風日產(chǎn)、南北奧迪之外,還會有更多的合資品牌祭出在華的全新電動化戰(zhàn)略,并且不是單純的畫餅,而是實打實的落地,主要集中在智艙、智駕、三電方面。
雖然類似的做法,究竟最終收效如何,是否可以身處血腥的中國車市重塑輝煌,在與自主品牌的直面交鋒中旗鼓相當,都存在著巨大的未知與挑戰(zhàn),但至少努力去嘗試了,總比之前呆呆的站在那挨打要強。
奈何,行業(yè)中還會有一種聲音認為:“合資品牌難道就必須位于中國深耕?一些全球性車企,即便失去這片市場,也好像活的十分滋潤,別太把自己當回事?!?/span>
而我僅僅搬出幾位頭部成員的三季度財報,就能作為最好的回擊。
它們利潤的暴跌,根本的“導火索”,都是在華躺著賺錢的日子一去不復返了。失去了這塊“肥肉”的貢獻,饑餓感瞬間傳遍全身。
況且,必須點出的是,對于任何一個合資品牌,能夠在廝殺最為激烈的細分市場站穩(wěn)腳跟,也會位于所有市場大殺四方,特斯拉亦是最佳范本。
另外,只是快與慢的區(qū)別,將來的新能源車一定會席卷全球。身處最難的副本中打怪修煉,才能提升的更快,聰明的合資品牌都懂。
也正因如此,本屆廣州車展,它們大概率無一例外積極展示的課題,注定是:“留下,才有未來?!毕掳刖錇椋骸鞍谅?,終將出局?!?/span>
寫到這里,文章漸漸臨近尾聲,最后想說:“入行五年,一直覺得中國車市最大的魅力所在便是血腥且絢爛。每到這個時候臨近收官,位于羊城都會迎來一次深刻的總結與展望?!?/span>
總之,什么時代真的變了,什么見證新王登基,什么留下才有未來,共同組成了一副充滿戲劇性的眾生相。
本屆廣州車展,值得細細品味……
來源:第一電動網(wǎng)
作者:汽車公社
本文地址:http://ewshbmdt.cn/news/qiye/253846
以上內(nèi)容轉載自汽車公社,目的在于傳播更多信息,如有侵僅請聯(lián)系admin#d1ev.com(#替換成@)刪除,轉載內(nèi)容并不代表第一電動網(wǎng)(ewshbmdt.cn)立場。
文中圖片源自互聯(lián)網(wǎng),如有侵權請聯(lián)系admin#d1ev.com(#替換成@)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