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精品久久久久久久免费看,国产成人麻豆亚洲综合无码精品,国产精品白丝av嫩草影院,国产成人亚洲精品无码h在线 ,大又大又粗又硬又爽少妇毛片

  1. 首頁
  2. 資訊
  3. 企業(yè)
  4. 本田和日產的合并,誰來決定?

本田和日產的合并,誰來決定?

蓋世汽車

行業(yè)內傳了許久的本田日產抱團取暖的“靴子”,看起來似乎要落地了。

日前,據外媒報道,日本汽車制造商本田汽車和日產汽車,正準備就可能的合并展開談判。據知情人士爆料,雙方正考慮建立一家控股公司,合并后的公司將在新控股公司下運營,雙方在新公司中的持股,以及其他細節(jié),將在稍后決定,預計雙方將很快簽署諒解備忘錄。

失意者締結“聯盟”

本田和日產,都是傳統(tǒng)能源時代的全球型車企,是日系車企中,僅次于豐田汽車的大型汽車集團。但在當前汽車行業(yè)面向新能源時代的轉型過程中,本田和日產的市場表現都明顯失速,在與特斯拉以及以比亞迪為代表的中國新能源車企的競爭中,越來越力不從心。

全球市場上,本田和日產近期的業(yè)績都不甚理想。

本田汽車11月初公布的2024年上半財年(4月至9月)財務狀況顯示,期內營業(yè)利潤率從去年同期的7.2%降至6.9%,稅前利潤同比下降15.6%至7419億日元。日產更慘,上半財年營業(yè)利潤率從去年同期的5.6%降至僅0.5%,凈利潤同比大降93.5%至192.23億日元。

銷量表現上,2024年10月,本田汽車的全球銷量同比下降16.7%至309,807輛,連續(xù)7個月出現銷量下滑。日產汽車近期的全球市場行情也類似,今年10月,同樣是日產汽車連續(xù)第7個月,出現全球銷量下降。因為市場表現持續(xù)低迷,日產汽車在11月初曾宣布大幅下調利潤預期,并表示將在全球裁員9000人,并將在全球減產20%。

蓋世汽車整理的全球銷量數據顯示,今年第二季度,本田汽車和日產汽車的銷量排名均被中國車企比亞迪超越,比亞迪已經成為世界第七大汽車制造商。

要分析原因的話,在全球最大的單一市場——中國汽車市場上銷量大幅度滑坡,毫無疑問是關鍵。

蓋世汽車研究院整理的11月銷量數據顯示,當前的國內汽車市場上,外資車企作為整體,表現都有比較大的起伏。11月的市場份額爭奪戰(zhàn)中,自主品牌再次實現了鶴立雞群,市占率達到了68.2%,同比上升8.7個百分點,而其他派系的市場份額,同比均出現了下滑,其中,日系品牌的市占率是11.6%。

本田和日產在華合資企業(yè),近期的銷量下滑情況都相當明顯。從2024年的月銷量變化情況看,廣汽本田、東風本田和東風日產的月銷規(guī)模,較之去年同期基本都在萎縮。

本田和日產的合并,誰來決定? 本田和日產的合并,誰來決定?

本田和日產的合并,誰來決定?

市場表現和盈利能力都大打折扣的背景之下,“抱團取暖”進行資源再分配,確實是個不錯的選擇。有業(yè)內人士分析指出,本田和日產的核心市場基本一致,兩家車企如果進行合并,管理、采購、生產、研發(fā)等各個方面的支出,都能節(jié)省不少。蓋世汽車研究院分析師也表示,受中國等核心市場銷量和營收持續(xù)下滑的影響,兩家車企未來幾年的資本開支都有困難,進行合并可以有效的削減成本,提升盈利能力。此外,兩家車企如果合并后,在面向電動化的轉型方面,也能變得更加高效,為技術研發(fā)提供更大的空間。

事實上,進入2024年之后,本田和日產之間的合作,已經在持續(xù)加深。今年3月,兩家日系車企曾表示,為了在不斷增長的全球電動車市場上占據更大的份額,雙方正在考慮建立戰(zhàn)略合作伙伴關系,合作生產電動汽車的關鍵零部件以及汽車軟件平臺所需的人工智能。今年7月,又有日本媒體報道稱,本田和日產正考慮使用標準化的汽車軟件,并在電動汽車充電方面展開合作,以降低成本。

本田和日產顯然都已經意識到,自己在全球電動化市場上已經處于弱勢地位,尤其是在中國市場上,中國汽車品牌的“卷”,刺激著一眾合資品牌開始審視自己電動化和智能化的轉型進程。面對著越來越多搭載了先進軟件的平價電動汽車,本田和日產的大眾化產品,生存空間正在持續(xù)不斷的被壓縮。市場競爭激烈程度大增之下,日產和本田的合作,一定程度上,確實有可能幫助兩家車企在電動化方面提速,在電動車的研發(fā)、生產等環(huán)節(jié),更快的形成規(guī)?;瘍?yōu)勢。

本田和日產的合并,誰來決定?

圖片來源:本田汽車

如何“負負得正”?

雖然在新能源化的進程中,日系車企此前幾年更多的押注在了混動技術上,錯失了電動化的先機,但對本田和日產而言,兩家企業(yè)并非完全沒有電動化技術的儲備。以中國市場為例,兩家車企以及各自的合資企業(yè),最近幾年其實已經不再固執(zhí)的執(zhí)著于混動了,在電動化領域,也有不少動作。

本田中國2021年就發(fā)布了電動品牌“e:N”,并攜手兩大合資公司廣汽本田和東風本田,拉開了電動化轉型的序幕。不過,截止目前為止,e:N品牌的市場規(guī)模,還沒有真正的打開。

到了2024年,本田中國再接再厲,推出了全新的電動車品牌燁,兩個合資公司也有各自的動作。東風本田發(fā)布了新品牌“靈悉”,首款車型靈悉L,今年已經正式上市。廣汽本田在今年的廣州車展上,也帶來了全新純電動品牌燁P,首款車型燁P7,定位為中型SUV,預計2025年初投放市場。

本田和日產的合并,誰來決定?

靈悉L,圖片來源:蓋世汽車

日產方面的情況要更加波折一些,但也已經順勢而動。2018年日產就在國內投放了“油改電”產品——純電軒逸,但這款車市場競爭力有限,后續(xù)就停產了。再之后,在2020年,日產正式發(fā)布全新企業(yè)戰(zhàn)略“Nissan NEXT”,并在同年亮相了全新純電SUV產品艾睿雅。2022年9月,東風日產正式上市了艾睿雅,但這款車上市之初接近30萬的起售價,在當時已經逐步進入“紅海競爭”階段的中國電動車市場上,并沒有掀起太大的水花。后續(xù)在中國新能源市場全面開打“價格戰(zhàn)”的背景下,東風日產也試圖通過大幅度下探售價的方式來“挽救”艾睿雅的市場表現,但先機已失,再加上全面升級的市場競爭大環(huán)境,艾睿雅的降價自救,基本沒有效果。

本田和日產的合并,誰來決定?

艾睿雅,圖片來源:東風日產

投放純電產品之外,日產還帶來了一項e-POWER技術。2021年年底,軒逸e-POWER版本正式投放國內市場,這款車只靠電機驅動,發(fā)動機單純用來發(fā)電,不過不能外接充電。軒逸e-POWER上市之初,熱度尚可,曾連續(xù)交出超5000輛的月銷表現,但好景并沒有維持太長時間。后續(xù)雖然又帶來了奇駿e-POWER,但東風日產旗下的e-POWER車型整體表現并沒有太多起色的跡象。蓋世汽車研究院整理的數據顯示,今年10月,東風日產旗下兩款e-POWER車型的銷量分別為360輛和314輛,1-10月的累計銷量,也僅有3870輛和4121輛。

今年的廣州車展期間,東風日產再次進行了新能源戰(zhàn)略調整,正式亮相了基于新能源架構打造的首款純電車型——N7。電動化方面的努力之外,日產在中國市場上,也在全力追趕中國品牌智能化的腳步。今年11月,東風日產宣布與華為簽訂戰(zhàn)略合作協(xié)議,成為首家與鴻蒙座艙全方位合作的合資品牌。此外,東風日產此前還官宣與Momenta達成了合作,將聯合打造基于端到端智駕大模型的高階智駕方案。據悉,以上與中國科技企業(yè)的合作成果,都將應用在新車N7上。

本田和日產的合并,誰來決定?

圖片來源:東風日產

不難看出,本田和日產在電動化轉型方面都有急切的需求,也都有持續(xù)改變的動作,蓋世汽車研究院認為,雙方基于電動化前景的合作或者是直接的合并,不存在技術上的困難。而且很重要的是,日本政府方面對雙方的合并也是喜聞樂見的。據悉,早在2019年,日本政府就曾向這兩家車企施壓,要求他們考慮合并。

此外值得一提的是,由于雷諾計劃出售所持的部分日產股份,此前就已經有媒體爆料過,日產正在尋找一個錨定的投資者,這也被視作是本田日產合并的一個有利條件。

據悉,作為日產汽車最大股東的雷諾汽車(持有日產36%的股份),已經為日產和本田的合并,開了“綠燈”,雷諾對日產與本田進行合并洽談一事,持開放態(tài)度。對于雷諾的態(tài)度,有行業(yè)專家指出,自己并不感到意外。日產當前的經營環(huán)境并不十分理想,此前雷諾方面已經有過表態(tài),并不愿意向日產注資,如果有讓日產借助外部力量走出困境的方法,雷諾肯定是支持的。

另據了解,另一家和日產汽車有股權聯系的車企三菱(日產持有三菱34%的股份),也可能會參與到和本田的合作關系中。此前《日經新聞》曾報道,三菱汽車將加入本田汽車和日產汽車的聯盟,這三家汽車制造商的合計年銷量將超過800萬輛。

目前看來,相關各方對本田和日產組建聯盟都持積極的態(tài)度,反而是一家看起來和各方關系都不大的企業(yè),或將帶來本田和日產合并的一大變數。據悉,過去幾個月,富士康一直在努力收購日產汽車的股份。

面對富士康的意圖和行動后,日產汽車正試圖制定自我保護的對策,本田方也對富士康的舉動表示了擔憂。據外媒報道,本田汽車相關人士曾警告,如果日產汽車和富士康合作,本田將放棄與日產汽車的合作關系。不過,也有業(yè)內人士表示,正是富士康的介入,反而可能會加速本田和日產的合并洽談。

為了提升整體競爭力,全球型汽車集團結成聯盟的事情,此前并不少見。日產本身就是雷諾-日產-三菱聯盟的一員。菲亞特和克萊斯勒此前也曾結成聯盟,并以雙方聯盟的形式和PSA集團再次結合,成立了Stellantis。

但車企集團之間的聯盟,可不只會帶來提升的綜合競爭力,還將帶來企業(yè)管理、經營上的不少難題,并不一定能真正的實現“和則多贏”。上文已經提到過,雷諾目前就不太愿意為日產增加投入;Stellantis集團內部也在經歷著不小的紛爭,業(yè)績和盈利能力都在持續(xù)下滑,而且因為內部存在不可調和的矛盾,唐唯實在不久前已經辭職,成為了Stellantis的前首席執(zhí)行官。

對本田和日產的合作,雷諾-日產-三菱聯盟前董事長卡洛斯·戈恩此前也曾表態(tài):這并非真正的平等合作,看起來更像是本田汽車要收購日產和三菱。卡洛斯·戈恩認為,既是結成了三方合作,新的關系也將面臨重大挑戰(zhàn)。

來源:第一電動網

作者:蓋世汽車

本文地址:http://ewshbmdt.cn/news/qiye/258087

返回第一電動網首頁 >

收藏
61
  • 分享到:
發(fā)表評論
新聞推薦
第一電動網官方微信

反饋和建議 在線回復

您的詢價信息
已經成功提交我們稍后會聯系您進行報價!

第一電動網
Hello worl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