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新汽車品牌的誕生往往會飽受質疑,因為沒有一個大眾熟悉且信任的背書。但我們今天這輛測試車從發(fā)布之初就有了用戶期待,因為這輛問界M5是在華為加持下誕生的,華為向問界M5提供了鴻蒙系統(tǒng)的車機、電驅動系統(tǒng)以及銷售渠道等資源。這么一輛背負著用戶期待的車,整體表現會怎么樣?我們通過全面測試來告訴你。
問界M5于2022年2月份剛剛上市,三款車型的售價區(qū)間為24.98-31.98萬元,不過目前只有中配的四驅性能版車型可以預訂,其余兩款車型均不可預訂。我們今天的測試車也是四驅性能版,所以參考性較強,但要注意,我們的測試車是量產車,但并非最終交付版本。
在純電優(yōu)先模式下,增程器一般不會介入,但如果車輛剩余電量達到20%左右,增程器還是會強制介入。自動模式下,系統(tǒng)根據工況、駕駛等因素自行判斷增程器是否介入。增程優(yōu)先模式下,增程器的介入會更積極,此時的增程器一方面發(fā)電驅動電機,一方面會為電池組進行補能。
●舒適模式表現最好
問界M5三款車型的動力都不相同,但最低配的后驅版車型也有200kW、360N?m的數據,該車官方0-100km/h加速時間為7.1s。不過,目前后驅版、四驅旗艦版車型都買不到,用戶只能預訂四驅性能版,也就是我們的試駕車版本,其官方0-100km/h加速時間為4.8s,比旗艦版車型的官方時間慢0.4s。
問界M5有四種常規(guī)的駕駛模式,節(jié)能、舒適、運動以及個性化;同時為了滿足用戶偶爾想“爽”一下的欲望,它還提供了“彈射模式”,即增程器始終啟動,保證電機能實現最大功率輸出。
畢竟兩臺電機總功率315kW,總峰值扭矩高達720N?m,所以即便用節(jié)能模式或舒適模式來開這輛車,那同樣能甩開路上大部分燃油車。而且相比于運動模式,我覺得上述兩種模式開起來更舒服,動力更跟腳,也不用因為動力的爆發(fā)而謹慎控制加速踏板開度。
僅以我們的試駕車來說,運動模式下初段的動力輸出是明顯滯后的,駕駛員踩下加速踏板,車輛會有明顯的反應時間,然后才執(zhí)行加速動作。要知道這輛車的動力參數可不小,所以這種不符合預期時機的動力爆發(fā)給駕駛員的感覺很不好,我嘗試幾次之后果斷換回了舒適模式。
在節(jié)能、舒適、運動模式下,動能回收力度不可自定義更改,如果你不習慣動能回收也沒關系,舒適模式下的動能回收力度就比較小了,幾乎不需要適應就能上手。不過在“個性化”模式里,動力、轉向力度、動能回收等級都可以調節(jié),我開過幾天問界M5之后還是喜歡把動力調到標準,動能回收調到“低”。
在高動能回收下,拖拽感倒是不突兀,但我認為高動能回收應該是面對那些純電動車老用戶、習慣近乎單踏板駕駛模式的用戶,所以動能回收力度高低級別的差異還可以再大點,至少我覺得沒達到我心里“近乎單踏板”的動能回收預期。
畢竟是一臺四缸增程器,我不認為問界M5增程器的NVH控制比較好,與“好兄弟”賽力斯SF5相比,問界M5增程器的振動、噪音給乘客的感覺也會稍微大一些。不過如果電量充足的話,增程器的介入還是很有限的,對NVH有顯著提升。
●加速測試
通過測試,開不開“彈射模式”對最終加速時間的影響不是太大,可能也就是0.1s、0.2s左右的差距,當然這可能也和測試時電量充足有關系,最終我們的5.06s加速時間是在打開彈射模式情況下達成的。全力加速過程中,坐在車里感覺“抬頭”很明顯,但得益于倍耐力P ZERO輪胎的抓地力,幾乎沒有打滑。
與同級或同價位車型相比,問界M5的0-100km/h加速數據還是拿得出手的,中途加速時間也不錯,日常駕駛的動力儲備應該完全不用擔心。
●當然選舒適
按華為常務董事、消費者BG CEO、智能汽車解決方案BU CEO余承東的說法,“麥弗遜的駕駛感受,那是根本不行的”、“我們這款車的底盤,是高端百萬豪車的底盤”。對于用戶而言,可不管你是“雙叉臂”還是“麥弗遜”,實際體驗最重要的。另外對于后一句話,是不是有點吹大了?
不談懸架形式,只談感受,問界M5的懸架調校還不錯,但沒有明顯超越同級的驚艷。40km/h、50km/h左右經過路面顛簸時,沖擊感明顯被柔化了,對舒適性的貢獻還是挺大的,但慢慢悠悠過溝坎的話,車身會有些多余晃動,不是很明顯,但能抑制是最好了。
如果聊運動性、聊操控,純電動車里做得好的還真不多,通常只是給你一個很棒的動力參數、加速成績。問界M5這款車也并非要走操控路線,懸架支撐夠,但談不上出色,而且駕駛中感覺重心更偏向SUV,而非轎車,對比我之前簡單試駕過的賽力斯SF5,后者的重心可能更偏向轎車化一些。
總之,相比于靜態(tài)部分鴻蒙系統(tǒng)車機的表現,問界M5動態(tài)層面并無驚喜。28萬你能買到的車已經很多了,比如漢EV頂配(28.45萬)、漢DM頂配(24.28萬)、唐DM頂配(28.98萬)、唐EV次頂配(28.35萬)、小鵬P7 670E+(28.58萬)、特斯拉Model 3后驅版(27.674萬)、極氪001超長續(xù)航單電機 WE版/長續(xù)航雙電機 WE版(29.90萬),如果加預算,還能考慮嵐圖FREE、理想ONE。在這么多優(yōu)秀備選的面前,問界M5動態(tài)層面或者綜合實力的水平被壓制的明顯。
●剎車測試
前面我們說了日常駕駛中問界M5的制動踏板調校問題,在全力制動測試中,這輛車的剎車表現還是不錯。瞬間制動踏板踩滿,制動力平穩(wěn)、持續(xù)釋放,最終取得37.44m的剎車成績。在多次制動測試中,剎車也沒有明顯衰減,表現穩(wěn)定。
●能耗測試
○城市低速工況純電測試
對于增程式車輛而言,有充電條件的用戶完全可以使用純電模式進行短途通勤,所以進行純電續(xù)航測試還是有必要的。問界M5支持快充,有人認為增程式車型不必要用快充,但我覺得有總比沒有好,如果是去公共充電站充電,用戶不必挑充電站,只要有樁(無論快充還是慢充)就能充。
問界M5全系車型的WLTP純電續(xù)航里程為150km,我們充滿電后的車輛表顯WLTC純電續(xù)航為179km,我們將駕駛模式設為最節(jié)能、空調23℃風量自動、開啟純電優(yōu)先模式開始測試。
不過我們這輛測試車的快充明顯有問題,從68%左右的電量充至100%,充入18.03kWh電量耗費了3小時36分鐘(60kW國家電網充電樁)。問界M5的電池組容量為40kWh,算是增程式車型的常規(guī)電池容量,其正常的快充時間應該比常規(guī)大容量純電動車型短,但3小時36分鐘充了18度電,太慢了。目前官方也沒有針對這個異常情況給出解釋。
因為是采用純電優(yōu)先模式,所以問界M5直至純電行駛了139km后,電量剩余21%時,增程器強制啟動。此時城市低速工況純電續(xù)航結束,給測試車加滿油準備開始油耗測試。
○低電量城市低速工況油耗測試
如果用戶沒有充電條件,且車輛剩余電量過低,增程器將介入,車輛消耗燃油繼續(xù)行駛,我們打開燃油優(yōu)先模式測試油耗。此時增程器發(fā)出的電量除了驅動電機以外,還將為電池組補電。
最終我們在燃油優(yōu)先模式下行駛了100.1km后停止測試,平均車速為29.8km/h,消耗燃油8.99L,最終得出問界M5的低電量城市低速工況油耗為8.98L/100km。當然,經過增程器優(yōu)先的行駛,車輛剩余電量也有了提升。
●噪音測試
『純電怠速噪音38.4分貝;增程器啟動怠速噪音41.2分貝』
對于一款增程式車型,大家一定關心增程器啟動時的靜謐性表現,我們此次噪音測試也都在車輛低電量時開啟了燃油優(yōu)先模式。從噪音數值來說,問界M5的車內靜謐性還不錯,數值要優(yōu)于一些中型SUV的新能源產品,和一些同價位新能源轎車相差不大。但如果與ID.4這種靜謐性表現較好的車型相比,那差距還是很明顯的。
從主觀感受來說,問界M5的主要噪音源是胎噪,這就比較挑路面了,條件好的路面可以胎噪小些,一旦遇上粗糙的路面,胎噪就很擾人了,當然這也和輪胎選型有關系。另外我們前面說過增程器的聲音控制也有待提升,2021款理想ONE增程器啟動時的怠速噪音為40.5分貝,而問界M5達到了41.2分貝。
●外觀回顧
問界M5的跨界造型設計挺討巧,雖然削弱了傳統(tǒng)SUV車型那種體量感,但看起來更靈活、精神。相比于賽力斯SF5,問界M5偏簡潔的外觀設計也更符合大眾審美。
去掉了賽力斯SF5那個“Σ”日行燈帶,好評!現在的豎杠日行燈挺漂亮。單獨把頭燈拿過來,這個造型相比于“Σ”的組合看起來也順眼多了。
不管C柱轉角像不像Macan,我覺得這個線條看起來比賽力斯SF5那個好像柳葉一樣的窗線要大氣。隱藏式門把手的彈出有一個斜向上的態(tài)勢,這比直挺挺的向外彈多了點視覺上的檔次感。
看來“更簡潔”真的是問界M5的外觀設計基調,而且這種理念帶來了很好的效果回饋,尾燈造型也是同理。
●車機是問界M5的精髓
簡潔的內飾設計更是新能源車的大趨勢,而且通過不同顏色、材質的覆蓋拼接,問界M5車內還是有“極簡精裝房”的感覺。不過我們這輛試駕車在經過一些顛簸時,中控臺總會有異響,停車時不知道是空調出風口還是哪里,也有“滋啦滋啦”的聲音,希望用戶買到手的車不會存在類似情況。
不愧有華為加持,連電源接口都這么大方。手機無線充電板最大功率40W,而且貼心的配了散熱孔,前后排Type-C電源接口也能達到60W的最大功率,這真的很實用了。但在測試續(xù)航的一天里,我用USB電源接口給手機充電,開著導航,手機電量“越充越少”,這......
問界M5這輛車在保護用戶隱私方面做的挺好,內后視鏡上方的攝像頭直接給配了一個滑動的蓋板,心理安全值+10分。軟件層面,鴻蒙系統(tǒng)明顯把做手機用戶隱私的路子搬過來了,像位置權限、聲音權限等等,也可以由用戶來選擇。
即便沒有鴻蒙的手機、車機、智能家居互聯,這也是一套好車機,無論是流暢度、動效、軟件生態(tài)、交互體驗都是當今第一梯隊的水準。像分屏、小窗、語音輸入法等等這些手機上的東西,我覺得早就應該拿到車機上來了,對于操作效率、交互質量有明顯提升,問界M5做到了。
●座椅舒適性配置高
作為一款跨界造型的SUV,問界M5通過大尺寸全景天幕補足了可能出現的后排頭部空間短板。讓我最滿意的是這輛車座椅舒適性配置豐富,只要買中高配車型,那前排座椅加熱/通風/按摩、后排座椅加熱就都有了,同價位不多。
乘坐空間、后備廂空間滿足一般家庭用戶需求是沒問題的,而且細節(jié)配置也不差事兒,像后備廂同時提供了一組220V電源接口+一組12V電源接口。不過說到底,靜態(tài)層面我覺得問界M5最出色的還是車機表現。
總結:
華為鴻蒙的加持確實不假,車機系統(tǒng)的“優(yōu)秀代表”又增加了一位。有些網友的想法我還是很認同的,“買車還是要以車為主,其它是次要”,如果你說就要為了鴻蒙系統(tǒng)車機而買問界M5,別人也說不出什么,畢竟每個人有不同的需求;但對于大部分用戶而言,花28萬買一輛車,它還是要承擔起更多期待。(圖/文 汽車之家 尤冬青)
24.98萬
獲取底價
27.98萬
獲取底價
31.98萬
獲取底價
來源:汽車之家
本文地址:http://ewshbmdt.cn/carnews/shijia/170024
以上內容轉載自汽車之家,目的在于傳播更多信息,如有侵僅請聯系admin#d1ev.com(#替換成@)刪除,轉載內容并不代表第一電動網(ewshbmdt.cn)立場。
文中圖片源自互聯網,如有侵權請聯系admin#d1ev.com(#替換成@)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