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約作者 媚貓(曾任梅賽德斯奔馳中國研究與發(fā)展中心研究員)
盡管汽車和女性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但很長時間以來,汽車行業(yè)對女性充滿傲慢與偏見。
我們所聽到的關于“汽車和女性”,大多數是基于性別刻板印象的冷笑話。
我就聽過這樣一個笑話。問夫妻你們家開什么車,丈夫會說品牌,發(fā)動機,配置參數,百公里加速。而妻子很簡單,回答說,我們家開紅色的車。
事實上,女性不怎么懂車(或者說女性的消費興趣不在汽車上),所以女司機就成為被嘲諷的對象。有時有女性司機涉及的交通事故,“女司機”還時常上社會新聞的標題。
直到有一天,我驚訝發(fā)現風向變了。
很多車企拜倒在石榴裙下。甚至有車企打出旗號,要專門為女性造車了。
我曾經在汽車大廠任職,還專門研究汽車消費趨勢,都沒想到有這么一天。
難不成?在你們眼里,我們“女司機”駕駛水平提升了?
切~
還不是因為咱小姐姐們錢包鼓了嘛。
1
汽車史上的女性
最早女性名字和汽車相連的高光時刻,在一百年前。
“汽車之父”卡爾·奔馳的夫人Bertha Benz曾駕駛丈夫發(fā)明的“單缸三輪”汽車,帶著倆孩子行駛百余公里。這是人類歷史上第一次“長途自駕游”。
其實,在汽車行業(yè),女性一直都有一大批從業(yè)人員,也包括英勇無畏的女工程師、女設計師、女賽車手……
總體而言,她們的職能慢慢擴張,從傳統(tǒng)的老板秘書助理,到營銷市場,再到人力研發(fā),也不乏女性成為汽車品牌的掌門人。
就舉一個例子吧。和今天話題最為相關的。
20世紀20年代,多樂絲·普連格(Dorothée Aurélie Marianne Pullinger)成為蘇格蘭Arrol-Johnson汽車廠旗下品牌Galloway的經理。多樂絲從小在她父親的支持下學習汽車,在男性占絕大多數的環(huán)境下,不斷爭取女性公平。
當成為一個品牌的經理時,她決心為女性打造汽車。
她設計了更小的方向盤,更方便操作的中置換擋桿,抬高了座椅,增加了儲物空間。作為女性,她太清楚女性駕車的一些痛點了。
多樂絲·普連格和Galloway汽車
不過,這次為女性造車的嘗試,只是歷史長河的一個小浪花。幾年間只有4000輛Galloway駛下生產線。后來,雖然也有一些車企開始面向女性做營銷,或者考慮女性駕駛者的設計,但都不算突出。
順便說一點,很多人認為甲殼蟲和MINI深受女性喜歡,以為是為女性打造的。大錯特錯,這兩款車都是定位于普通家庭的經濟車型。
今天中國車企打出為女性造車的旗號,根本上還是應對消費市場的變化。
女性漸漸從后排乘客,變成了前排副駕駛位置的“女王”;或者是直接掌控方向盤,成為尊貴的“女車主”。而且,很多還喜歡在社交媒體分享用車體驗。
女性就這樣成為車企爭相獻媚的潛在用戶。
2
這波為女性造車的浪潮,不是噱頭
個人觀察,這一波車企為女性造車的潮流,不是玩虛的。
歐拉打出“更愛女人的汽車品牌”口號
以前車企也說要關注女性車主,但落實到行動中,就高開低走了。
大多數,都是營銷噱頭。
比如找女明星代言,如沃爾沃找女明星林志玲代言XC40,或者雷克薩斯在線下做了很多女性專場主題活動,包括美妝少龍、藝術扇手工繪制等;
比如梅賽德斯-奔馳于2015年底在中國推出了“She’s Mercedes”這一女性專屬的溝通、交流平臺,且在集團戰(zhàn)略層面也提出到2020年,奔馳的女性車主占比要提高到30%。
還比如很多品牌,做一些車型個性化的“女生版”,比如配色啊、配置上多一些升級選項。
這些行動小打小鬧,更像是“添頭”。
但現在車企是來真的了。
比如在蔚來ES8的設計上,其創(chuàng)始人李斌認為可以充分利用電動車架構的優(yōu)勢,在副駕駛位置騰出整個空間出來做腳托,女王座駕就打造出來了。
比如,小鵬汽車創(chuàng)始人何小鵬透露,女性用戶在一個家庭購買車的掌控權往往高于男性。而且女性用戶對于顏值的看法,也是遠遠高于男性用戶的,所以小鵬汽車后來在前臉設計方面,基本上主要考慮靠近年輕女性用戶的主要想法。
還比如,歐拉,哪吒V魔女版……
甚至汽車的性別,也在不知不覺間發(fā)生變化。
以前充滿著肌肉感陽剛之氣的汽車,慢慢變得性格模糊,甚至出現了完全為女性設計的產品。換句話說,以前女性車主,更多可能性是選一款車,涂上自己喜歡的顏色,但車本身,其實男性女性都能開。
如今則出現了一些純粹只為女性打造的車型。
最近一年比較火的五菱宏光miniEV,在非常無意之間受到了許多年輕女性的歡迎。
這個事情很可以說明某種趨勢:原本為男性造的車卻深受女性青睞。并且車企最終還特地推出更適合女性的新款和改款改裝。
3
得女金主,車企才能得天下
男性占據支配地位的車企向女性消費者投降,其實原因顯而易見,女性可以說是疲軟車市的“救市主”。
首先,男性車主是存量市場、女性車主代表了增量市場。最關鍵的是,女金主能支配的財富變多了。
戴姆勒發(fā)現,在中國80%-90%的車輛選購受到女性意見的影響,77%的中國家庭日常開支由女性負責。
其次,女性家庭地位提高了。女性開始參與汽車審美,以前車企討好男性就行了,現在結婚買車都要參考女方意見,至少顏色得是女方喜歡的。
哪吒V魔女款
特別是個人觀察,女性將會成為家庭二套車的購買和使用主力。
二孩三孩時代,你還指望每次帶小孩出門,都讓男人替你開車嗎?
再次,單身女性的增多,所謂“獨立女性”對生活更高品質的追求。以前考駕照主力是男性,現在除了大學女生,新入職場的女性,甚至許多四十左右的家庭主婦都考駕照,五十六十的退休女性越來越多。
還有一個很有意思的現象,車甚至成為“虛榮心標配”。因為化妝品和名牌包已經不能完全滿足女性的朋友圈了。而且女性之間的消費攀比,十萬塊的車可能比十萬塊的包,獲得更多來自同性的羨慕和贊美。
車,代表著自由,代表著生活半徑的延伸,代表著征服更廣闊的世界,也代表著能夠獨立更多復雜突發(fā)問題的能力。特別是在傳統(tǒng)男性占據絕對支配地位的行業(yè),女性的闖入,對于同性的示范效應更是明顯和深遠。
4
為了女性,汽車可以重新定義
既然男人都買車了,就讓沒車的女性也擁有一輛車。
不管是單身女性對標未婚男性,還是已婚女性挑戰(zhàn)丈夫的開車主權,甚至家庭女性也可以成為家庭中第一個擁有車的個體,車企必須學會從女金主手里“搶錢”,不然這些錢只會流入別的行業(yè)。
根據能量守恒選擇,做不到這點,車企絕對會萎縮蕭條。
男人在乎性價比,女人根本不會在乎電子機械產品的性價比,女人可能只在乎化妝品的性價比,但照樣會買貴重奢侈品,可見奢侈品是女人一定買得起的。
所以,車企也可以把車打造成奢侈品。
豪華品牌就好像愛馬仕的手袋、卡地亞的手表一樣,可以通過豪華外觀、精致內飾搶奪女性消費者。
而且,女性追求的奢侈品,價格也并不比一輛車便宜哪。
在中國市場,一個很有意思的現象,是女性對于自主品牌電動車的接受度很高,并沒有覺得Low而產生抵觸情緒。
這是因為,女性很實際地把自主品牌電動車當成了代步工具,增強了消費品屬性。
我甚至認為,這恰恰是因為很多女車主對于燃油汽車品牌的鄙視鏈并不了解,所以反而沒有購買時的包袱。
此外,電動車號牌畢竟比燃油車號牌容易獲得,而且目前電動車選擇也不是很多,于是自主品牌的差異化競爭優(yōu)勢就很明顯了。
畢竟現在收入提高,女車主花十來萬買一輛電動車,過幾年換掉,也不是一件很困難的事。
這一切根本在于觀念的轉變。
私家車從低頻高價的家庭大宗消費品,慢慢轉變成了快速消費品。既然過幾年也會換,那么隨便買一輛先開著,決策過程也就沒有那么復雜和困難了。
隨著時代觀念的發(fā)展,科技的提高——比如自動泊車成為標配解決了女性比較弱的停車難問題,越來越多的女車主成為市場的主流。
也難怪各家車企全面轉向,迎接“她時代”。畢竟,得女車主者,得天下。
來源:第一電動網
作者:電動汽車觀察家
本文地址:http://ewshbmdt.cn/kol/152107
文中圖片源自互聯網,如有侵權請聯系admin#d1ev.com(#替換成@)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