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我們完成了第一次福特 Mustang Mach-E 的試駕。
2019 年 11 月 17 日,福特 Mustang Mach-E 正式發(fā)布,它也被視為美國本土車企推出的第一款 Model Y 競品。
Mach-E 的命名來自于 Mustang 品牌 1968 年的經(jīng)典車型 Mach-1,Mach 的中文翻譯是馬赫,1 馬赫等于 1 倍音速,由此也能看出福特對它寄予的厚望。
在歐洲和北美銷售了半年多之后,Mustang Mach-E 終于開啟了中國區(qū)的試駕,并將于年底交付。我們昨天也簡單試駕了 Mach-E,體驗了它的主要特點,以一輛智能電動汽車的標準,去體驗這款車。
Mustang Mach-E 的表現(xiàn)如何?相信看完今天的文章,你會有自己的答案。
一、外形&內飾
Mustang Mach-E 的長寬高是4739x1881x1621mm,長度高度和 Model Y 相仿,寬度略窄。
不過在軸距方面,Mustang Mach-E 達到了 2984mm,比 Model Y 的 2894mm 長了 9cm。
外觀方面,雖然 Mustang Mach-E 高度達到了 1621mm,但由于采用了溜背 Fastback 設計,視覺觀感相對低矮,也有動感。
另外,由于采用了黑色車頂和切線的組合,Mustang Mach-E 雖然視覺高度很低,但實際上頭部空間和同樣尺寸的 SUV 一樣。
當然,如今流行的全景玻璃天幕也沒有缺席,另外還搭配了福特的「Low-E」隔熱涂層。
作為一輛 Mustang,家族式的三柱型 LED 燈也是必備。
Mach-E 一共有五個配置,單電機三款,雙電機兩款。其中只有最低配的標準續(xù)航后驅版配備了 18 寸輪轂,另外兩款單電機長續(xù)航,以及雙電機全驅版均配備 19 寸輪轂。
頂配的 GT First Edition 則配備了 21 寸輪轂。
有點遺憾的,是 2984mm 長軸距的 Mustang Mach-E,內部空間并沒有明顯超出這個尺寸 SUV 的總體水平。
不過 Mach-E 全系配備了容積達到了100 升的前備箱,而且具有排水功能,具體裝載能力如圖所示(感謝@超級充電站的同學友情客串):
另一個有意思的外觀設計,是 Mach-E 的門把手。
Mach-E 是沒有門把手的,連隱藏式門把手都沒有。福特官方把這個設計叫做「E-Latch」。其中包括前門和后門的按鍵式開關,以及前門后方突出的小把手,號稱能達到「讓車身側面光滑流暢」的效果。
后備箱方面,Mach-E 全系均為518 升,放倒后排座椅之后為 1385 升。
內飾方面,Mach-E 有運動黑和科技灰兩套內飾可選,如下面的官圖所示:
黑灰兩套內飾的共同點,是座椅面料。福特也加入了環(huán)保材質大軍,全系車型都采用了 Ford Sensico 合成皮座椅,F(xiàn)irst Edition 車型還有專屬的 Pony 小馬刺繡。
中控區(qū)的兩塊屏幕,則是這次 SYNC+ 2.0 智能座艙的硬件重點,其中懸浮式數(shù)字儀表盤的尺寸為10.2 英寸。
豎直放置的中控大屏則是 15.5 英寸,分辨率為 1920x1200。
這塊屏幕的第一觀感是細膩,畢竟分辨率已經(jīng)趕上了主流智能電動車水準。亮度和可視角度都不錯,如果可以向駕駛員傾斜一定角度,也許使用體驗會更好。
全車一共配備了 4 個數(shù)據(jù)接口,前后各 2 個,而且均為 1A+1C的接口組合,兼容性很高,值得好評。
Mach-E 中高配車型使用的是 B&O 音響,為 10 揚聲器,最低配則是6揚聲器普通音響。
但即使同樣是 B&O 音響車型,它們之間也有不同。First Edition 車型中控飾板和車門飾板上的 B&O 徽章是金色的,而中配車型是銀色。
整體來看,Mach-E 的外觀設計感挺強,傳統(tǒng)車企的設計能力依然在線,Mustang 的家族細節(jié)也有加分。
不過長軸距沒能帶來驚艷的內部空間,依然是一個小遺憾。好在 Mach-E 的座椅包裹感還是足夠的,前后備箱空間也都很充裕。
二、智能座艙
Mach-E 搭載了SYNC+ 2.0 智能座艙系統(tǒng),也就是海外的 SYNC 4,這是福特即將在旗下中高端車型普及的智能座艙系統(tǒng)。
在深入 UI 之前,這個吸附在屏幕表面的旋鈕,肯定是中控臺最特別的細節(jié),不過這個旋鈕僅有音量調節(jié)功能,希望后續(xù)可以挖掘更多場景。
從我們上手的這段時間來看,SYNC+ 2.0在傳統(tǒng)車企的電動車里面,屬于比較流暢,同時設計風格突出的一類。
除此之外,Mach-E 搭載的語音助手「電馬同學」,可以實現(xiàn)調節(jié)車窗/后備箱這樣的基礎硬件聯(lián)動功能。
另外,SYNC+ 2.0在國內的應用合作伙伴包括百度、美團、愛奇藝等。
不過需要改進的地方還是有,比如SYNC+ 2.0的主頁布置相對雜亂。雖然流暢度足夠,但不夠直觀,上手難度有點大。
另外就是 10.2 寸的儀表盤有點「細」,橫向信息密度足夠,不過縱向空間和 12.3 寸的競品相比捉襟見肘了點。
但 Mach-E 的智能座艙總評,我們還是希望給鼓勵分。因為 SYNC+ 2.0 的確做出了特色,設計感、圖標繪制、動畫特效,都能看出福特在自己努力,而不是「借鑒」。
三、智能駕駛
福特的智能駕駛系統(tǒng)叫做 CoPilot。
在 Mach-E 身上,福特則搭載了「主動輔助駕駛功能」,名字是 BlueCruise。
功能上看,Mach-E 符合 L2 級別輔助駕駛的要求。除了最基本的跟停全速域 ACC+LCC 車道居中輔助,諸如 ICA 高速輔助駕駛、TJA 擁堵輔助駕駛、LCA 編導預警及輔助等 L2 高階功能,也都在配置表里面。
由于是場地試駕,并非公開道路體驗,所以我們這次沒有 Mach-E 智能駕駛方面的感受,不過可以列舉一些數(shù)據(jù),大家參考一下。
域控制器方面,福特工程師表示 Mach-E 采用了 Mobileye EyeQ4+ 英飛凌的組合。至于后面會不會上 EyeQ5,工程師表示「還在規(guī)劃中」。
感知硬件方面,Mach-E 全車搭載了 1 個前視 170 萬像素攝像頭+4 個側視 100 萬像素攝像頭的組合。此外還有 12 個超聲波傳感器+5 毫米波雷達+1 個車內駕駛員監(jiān)測攝像頭。
值得一提的是,Mach-E 的駕駛員檢測攝像頭觸發(fā)提醒的閾值比較低,基本上只要檢測到注意力分散,就會迅速出現(xiàn)提示。此外福特表示這個選項可以調節(jié),可以適度降低提醒的頻次。
不過,我們發(fā)現(xiàn) Mach-E 雖然有側向攝像頭,但它的側向感知渲染是平面化的。在城市和繁忙的高速路上具體的識別能力,我們以后有機會再為大家詳細分析。
此外,本次體驗我們還體驗了 Mach-E 的自動泊車功能。
Mach-E 的自動泊車總體感受不錯,速度和給駕駛員的信心都算可以,此外還有自動泊出功能。
不過 Mach-E 在自動泊車過程中,需要駕駛員一直按著 P 鍵。工程師的解釋是「為了安全,按住比把腳懸在剎車上更能避免碰撞」。
四、駕駛與總結
由于是場地試駕,我們只在賽道上簡單體驗了幾圈 Mach-E。
總體來說,Mach-E 的駕駛感受屬于「家用夠用+有點運動」。開起來沒壓力,適度給它壓力的時候,也能給予足夠的溝通感和信心;除此以外底盤的感受扎實穩(wěn)健,符合 Mach-E 的名字以及外觀風格。
當然這也許是因為我們只開了單電機長續(xù)航版本,而不是百公里加速只需要 3.65 秒,且標配 Brembo 卡鉗的 First Edition 版本。但我們覺得對于 Mach-E 的定位來說,這樣的調教其實是合理的。
到這里,本次 Mach-E 的體驗就說完了。
在歐美市場,Mach-E 已經(jīng)交付了幾個月。截止到 2021 年 8 月,它的累計銷量為 52500 輛,屬于不過不失的水準。
今年年底,Mach-E 就將在中國市場開啟交付。屆時它將直面可能是最殘酷的智能電動汽車競爭,包括 Model Y、蔚來 ES6/EC6,以及轎車領域的 Polestar 2,甚至增程的理想 ONE、嵐圖 Free,和傳統(tǒng)品牌如寶馬 iX3,等等。
你們覺得 Mach-E 勝算有多少?
(完)
來源:第一電動網(wǎng)
作者:電動星球News蟹老板
本文地址:http://ewshbmdt.cn/kol/156470
文中圖片源自互聯(lián)網(wǎng),如有侵權請聯(lián)系admin#d1ev.com(#替換成@)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