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有媒體人發(fā)文援引一位Faraday Future(公司簡稱:FF, 股票代碼:FFIE)上市PIPE投資者信源透露,有PIPE投資人在近日發(fā)送郵件問責FF董事會,要求FFIE前任董事長Brian Krolicki,現任執(zhí)行董事長Susan Swenson, FFIE上市殼公司CEO、現任FFIE董事會董事的Jordan Vogel,以及同樣出任FFIE董事會董事的Jordan Vogel的哥哥Scott Vogel立即辭職。
信源稱,該投資人對董事會的不滿與失望主要源于三個方面:
第一,起始于2021年年底的內部調查導致FF公司PIPE投資人的股票依然無法注冊。
公開信息顯示,2021年2月,FF公司宣布以每股10.00美元的價格超額認購7.75億美元完全承諾的普通股PIPE。此次融資中的普通股PIPE包括來自美國、歐洲和中國的超過30家長期機構股東,PIPE基石投資人包括來自美國和歐洲的大型金融機構、中國排名前三的民營汽車主機廠和中國一線城市。
根據FF公司投資者關系副總裁Mark Connelly方面透露的信息顯示,如果FFIE上市已經近一年了,但PIPE投資人的股票依然無法注冊。不僅如此,FFIE的股票價格在PIPE投資人的股票注冊和擁有自由交易權之前甚至就已經下跌了70%。
第二,投資人強烈質疑了2021年年底FFIE董事會成立特別委員會并展開內部調查的合理性、公允性。
2021年11月15日,FFIE董事會宣布成立特別委員會以調查有關公司披露不準確的指控。今年2月,FFIE董事會宣布了獨立董事特別委員會的調查結果稱,公司投資者聲明中存在某些不一致之處以及公司控制和文化方面存在某些弱點,除此之外,對于其他的指控,包括賣空報告中的指控,均沒有得到審查證據的支持。
對此,投資人在郵件中指出,特別委員會的調查毫無依據。整個流程也完全不夠透明,因此從法律角度來看,調查結果也無法令人信服。更嚴重的是,調查本身沒有任何證據證明公司存在故意不當行為或者重大過失,整改計劃也是徒勞無功,反而造成大量的時間和資金浪費。
更嚴重的是,內部調查的直接后果就是引發(fā)了SEC的調查,SEC已經對此前內部調查存在的問題展開了進一步調查。那么內部調查的目的何在?
因此,投資人提出,“從我們的立場來看,我們要求董事會和管理層對于SEC對FFIE展開進一步調查的原因作出解釋。特別是,是否內部調查直接或者間接導致了SEC的調查?如果我們可以預見SCE最終會調查FFIE,那FF浪費重復的金錢和資源并對所有股東利益造成嚴重損害的內部調查的意義何在?”
第三,投資人質疑FF公司董事在管理層選拔時暗箱操作,薪酬過高,涉嫌濫用職權轉移利益。
該項質疑主要涉及現任執(zhí)行董事長Susan Swenson。據悉,今年3月,Susan Swenson被任命為執(zhí)行董事長,而她在履新之前已經退休多年,同時并沒有任何汽車行業(yè)的相關經驗。
這位投資人在問責信中指出,“我們注意到(Susan Swenson)基本薪水是每月10萬美金,還有價值300萬美金的股票,而且僅僅3個月就可以歸屬完畢,條件是她獲得某些服務里程碑和未指定股票價格的里程碑。我們不理解是如何基于她的履歷來證明這些薪酬的合理性,或者純粹是因為她參加了特別委員會?!?/p>
該投資人還提供了更多涉嫌濫用職權轉移利益的信息。如執(zhí)行董事長Susan Swenson的一個蹊蹺任命:其任命了Becky Roof為新的首席財務官,盡管僅僅是臨時代理首席財務官,但需要每周支付給她5萬美金作為薪酬。
投資人呼吁:現董事會成員應辭職
投資人分析稱,FF公司董事會成員中, Scott Vogel是審計委員會,提名委員會和公司治理委員會主席,FFIE上市殼公司CEO、現任FFIE董事會董事的Jordan Vogel和Scott Vogel已經對董事會形成了實質性的控制。他們認為現有的董事會管理不善和假公濟私的問題存在極大隱患,所作所為破壞了公司與投資者和股東之間的關系,且目前的解決方案和流程與公司在 PIPE 路演期間的承諾完全相反,所以,現在更換現任董事會成員將符合公司和所有股東的最佳利益。
在郵件中,投資人還提出,“如上述董事會成員拒絕辭職,我們將進一步提請董事會立即召開臨時股東大會,審議更換上述董事會成員的議案。如有必要,我們還將繼續(xù)在年度股東大會上提出該議案。”
據悉,這位投資人要求FF公司董事會在收到信件后的24小時內向投資人提供建設性的答復,并提供真實合理的退款和賠償方案。否則他們將會在不另行通知的情況下采取相應的行動并啟動法律程序。
據美國法律界人士介紹,PIPE投資人嚴厲問責上市公司董事會的情況極為罕見。FF公司投資人的問責信也揭開了FF公司董事會管理混亂、權利亂局的冰山一角。但如果一切能夠撥亂反正,或許將對FF公司未來發(fā)展帶來有力的推動作用。
來源:第一電動網
作者:車資訊
本文地址:http://ewshbmdt.cn/kol/176712
文中圖片源自互聯網,如有侵權請聯系admin#d1ev.com(#替換成@)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