谷歌同門的 Waymo One——人類首個投入商業(yè)運營的無人出租車服務終于在在亞利桑那州鳳凰城上線了!
美國時間 12 月 5日,Waymo 首席執(zhí)行官 John Krafcik 在 Medium 上發(fā)布了題為「Waymo One: The next step on our self-driving journey」的文章,宣告 Waymo 正式進入無人出租車商用階段。
立項整整十年,Waymo One 的推出,打開了人類走向未來交通的大門,提振了全球自動駕駛研發(fā)界的信心——今年上半年,因為 Uber 無人車撞死行人事件,民眾爭議、政府猶疑,無人車發(fā)展曾一度陷入低潮。
只是,查閱完所有資料,尤其是看完著名科技媒體 The Verge 第一時間的體驗視頻,我卻發(fā)現(xiàn) Waymo One 雖然已經(jīng)投入運營,但依然難以給出「革命性突破」的評價?;蛟S,這也只是無人駕駛車的「一小步」。
從 2017 年起,Waymo 就一直占據(jù)全球無人車公司頭把交易的位置。即使,特斯拉在不久前發(fā)布了自家 Autopiolot 行駛里程超過 10 億英里的慶祝視頻,也難以撼動。
之所以這樣有兩個原因。
一是在美國DMV的脫離接觸報告中,Waymo 的表現(xiàn)實在是太驚人了。簡單列一下 2018 年 1 月前后披露的數(shù)據(jù)(反映的是 2017 年 各家大廠的自動駕駛能力。)
MPD(平均每次脫離行駛的里程)數(shù)據(jù):
Waymo:5598;通用:1254;日產(chǎn):208;百度:45;zoox:161
對的,我們寄以殷切希望的百度 Appollo ,與 Waymo 的差距不是一點半點。
二則在于 Waymo 早在 2107 年就在鳳凰城推出了「早期旗手」計劃,幾百個家庭被選中,每天免費使用 Waymo 的無人出租車。理論上,這是人類第一次大規(guī)模在城市道路提供無人出租車服務。只是,并不是商用。
這個「理論上」導致了兩個結(jié)果。
第一,加州DMV在今年 10 月向 Waymo 辦法了首張完全無人駕駛測試牌照。簡單理解,就是 Waymo 在城市道路上測試時,駕駛位上可以沒有「安全員」。背后體現(xiàn)的,是 Waymo 在技術(shù)上的突破與被認可;
第二、天價估值。今年 9 月,投行摩根士丹利在調(diào)研后,給 Waymo 開出了 1750 億美元的估值。其中,無人出租車業(yè)務估值 800 億美元、無人卡車估值 900 億美元,軟件授權(quán)業(yè)務估值 70 億美元。而瑞英早前預估,Waymo 最終將占據(jù)全球 60% 以上的無人出租車市場。
這個估算,包括中國。
今年8月,Waymo 早在 5 月就在中國設立了一家名為「慧摩商務咨詢(上海)有限公司」的消息被確認,引發(fā)了中國無人車公司的廣泛警惕。
早前一個月, Waymo 中國區(qū)負責人王敏則亮相美團無人配送開放平臺發(fā)布會。
簡而言之,已經(jīng)沒有人懷疑 Waymo 必定會推出無人出租車服務。問題只剩下什么時候?什么方式,以及到底行不行。
科技界對于前沿技術(shù)一直有個梗:PPT發(fā)布,融資 10 億美金;產(chǎn)品發(fā)布了,投資人跑光了。
最典型的就是 Magic Leap。這家成立于 2011 年的美國增強現(xiàn)實公司,在用 PPT 吊足大家胃口、靠概念融資超過 23 億美金后,最終推出的 Magic Leap One 卻讓熱血「信徒」大失所望。
因而,當看到 Waymo One 推出后,我的第一個反應就是:它真的是革命性的?
好在,The Verge 提供一個完整的體驗視頻。(抱歉,騰訊上傳再次失敗,請后臺輸入「V1」,獲取百度網(wǎng)盤分享文件查看,總長八分鐘。)
簡單總結(jié)下外媒目前披露的關鍵信息:
1、只在美國鳳凰城四個限定區(qū)域——Chandler,Mesa,Tempe和Gilbert 提供服務,你可以理解為我們的四個城區(qū)。服務區(qū)大致相當于 100 平方英里。
2、不是完全對外開放,限定于Waymo 400人「早期旗手」中的部分。
3、駕駛位上依然配置有安全員,以便在特殊情況下接管。
4、配置有 App,安卓與IOS 都有,但都沒有上架。界面類似 uber 。
5、價格:The Verge 嘗鮮后給出的價格是 3 英里 7 美元,跟使用 Uber 或 Lyft 的價格差不多。換算成人民幣大概是 5 公里 48 元。
Waymo One App 界面
Diego Rivera 說「就像在迪士尼樂園一樣」
接著說下乘客的看法。
Diego Rivera 是鳳凰城本地居民,從 2017 年 7 月參加騎手計劃。
「如果定價與其他共享出行服務一樣,我一定選 Waymo」。Diego Rivera 說,從第一次使用到現(xiàn)在,Waymo 的實際表現(xiàn)越來越好,越來越像人類。譬如,在黃燈時或者加速時,「開始越來越無法區(qū)分機器駕駛與人類駕駛」
The Verge 則提供另一個令人印象深刻的細節(jié)。在一個紅綠燈路口,Waymo One 剎車過晚,沖出了停車線。但隨后,車輛又自動往后倒退了一點。
視頻中,Waymo 在左拐進入停車場時依然猶豫不決,要道路無車才采取行動
但當我看完完整視頻,印象最深的依然是 Waymo One 在通過路口時的猶豫不決。簡單說,依然顯得保守,很不人類。
「我恨死它們?!锅P凰城的普通居民(也就是沒有參加早期騎手計劃的居民)早前曾對正在街訪的外媒稱,Waymo 的克萊斯勒無人車在經(jīng)過十字路口時經(jīng)常把車道占住,不敢拐彎,導致追尾事故。
另一個對 Waymo 不利的視頻也在油管上廣為傳播。一輛Waymo 無人車在高速公路上一直無法并線,迫不得已只能駛離高速公路。視頻中傳出拍攝者狂笑的聲音(抱歉,我實在找不到地址了。)
「愚蠢的無人車」,是的,普通美國人依然這樣認為。
這個評價,對于 Waymo 而言、對于所有投身于無人車研究的人而言,肯定是不公平的。
前排座椅背面甚至了屏幕,能看到Waymo 的事實仿真演示
雖然公開資料說,Waymo 的歷史是從 2009 年開始。因此,我們經(jīng)常說,自動駕駛正在邁進第十年。但其實,真正的起點應該算在 2004年。
這一年,美國國防部先進研究項目局 DARPA(Defence Advanced Rearch Projects Agency)正式舉辦了無人駕駛汽車陸地挑戰(zhàn)賽(Grand Challenge),吸引了斯坦福、卡耐基梅隆等多所美國知名院校的研究團隊參與。
Thrun 的斯坦利team
Waymo 的前身、斯坦福大學計算機系與 AI 實驗室教授 Sebastian Thrun帶領的團隊就是從這項比賽中脫穎而出,最終被被谷歌看中。先是提供贊助,接著以此為基礎,在2009年設立了神秘的 Google X 項目。
Google X 項目里,匯聚了美國無人車研究的一眾大牛,最終不僅孵化出了 Waymo,離職人員還床包了 Otto (也就是被 Uber 收購的那家,否則 Uber 怎么有底氣跟 Waymo 搶市場。)
Waymo 在官方頁面上,列舉了過去十年的核心成就。
2009年,通過改裝豐田普銳斯開始自動駕駛研發(fā)。最開始的連續(xù)行駛里程很短,10 個線路,總計 100 英里里程。
2012年,雷克薩斯RX450h加入Google X 的測試車隊,從頭開始構(gòu)架自己的傳感器,并邀請谷歌員工開始在高速公路上測試。當年的測試里程,累計超過 30 萬英里。
2015年,推出谷歌「Firefly」(螢火蟲)小車。小車配置有傳感器、計算機,轉(zhuǎn)向與制動機構(gòu),但沒有方向盤與踏板;在德克薩斯州奧斯汀的公路上進行了全球首次完全自駕車旅行,當然,并不合法。
2016年,正是成為谷歌母公司Alphabet旗下的子公司,以 Waymo 之名行走江湖。立下的 Flag 時讓人類更安全的移動。(這里補充兩句:Waymo 列舉了 一系列人類駕駛不安全的數(shù)據(jù),包括:美國 94% 的碰撞事故來自人為錯誤或者疏忽;79% 65歲以上老人生活在依賴汽車的社區(qū);每人每年浪費在交通上的時間為 42 個小時;2016年全球交通事故死亡人數(shù)增加了 6%;2/3 的人曾酒后駕車等等)
2017年,開始與 FCA 合作,將克萊斯勒 Pacifica Hybrid添加到的車隊,Waymo 提供全套無人駕駛硬件。這個事情的意義是,這是在大規(guī)模生產(chǎn)平臺上的定制;在鳳凰城推出「早期騎手」計劃,吸納核心用戶的反饋意見改進產(chǎn)品體驗;開始在公共道路試駕沒有安全員的全自動駕駛車輛。
2018年,在鳳凰城推出 Waymo One,人類第一個無人車商用服務項目。
Waymo 十年研發(fā)怎樣牛逼,我們前面已經(jīng)講過了。但是,看過Waymo One 的體驗視頻后,我卻想起了早前曾經(jīng)看過的一張圖。圖片來自馭勢科技(有朋友在,軟植入下),如下:
這張圖片說明什么?說明相對于競爭對手,Waymo 遙遙領先。但是,Waymo 每 5596 英里需要干預一次的牛逼,相較于人類每 165000 英里才出一起普通事故;每 90000000 英里才出現(xiàn)一起致死事故而言,依然弱爆了。
作為一名潛在「路怒癥患者」,當無人出租車與有人車混路行駛時,我大概率預判路口會出現(xiàn)叫罵聲?!赣薮赖臒o人車」。
但這并不代表 Waymo 不牛逼。過去幾個月,Waymo 的無人車行駛里程開始呈現(xiàn)出「指數(shù)級」增長的態(tài)勢:前 30 萬英里花了 3 年,從 500 萬英里到現(xiàn)在的 1000 萬英里,只用了 9 個月。最新的 100 萬英里只化了一個月。
Waymo 2017年的脫離報告截圖
另外,每 5596 英里需要干預一次,其實反應的是 Waymo 2017 年的自動駕駛水平。2018 年,Waymo 的表現(xiàn)理論上會超越很多,否則不會出現(xiàn)測試里程的指數(shù)級增長。
視頻中,Waymo 工程師承認 Waymo 還沒辦法做到像老司機一樣。原因,除了積累的里程依然還是太少之外,還提到目前的「道路設施」是為人類駕駛員準備的,而在未來,這一點也注定會發(fā)生變化,以迎接自動駕駛時代的到來。
這一點,也不能遺忘。
雖然說現(xiàn)在依然無法給出 Waymo One 已經(jīng)實現(xiàn)了「革命性變化」的結(jié)論,但 Waymo One 的推出,卻毫無疑問是自動駕駛時代的「一小步」。
至于這「一小步」,能否與美國航天員阿姆斯特朗登上月球后的那一句「我個人的一小步,卻是人類的一大步」相提媲美,我們今后再判斷。
來源:第一電動網(wǎng)
作者:電動星球News蟹老板
本文地址:http://ewshbmdt.cn/kol/83232
文中圖片源自互聯(lián)網(wǎng),如有侵權(quán)請聯(lián)系admin#d1ev.com(#替換成@)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