蓋世汽車訊 在硅線鋰離子電池中,電解液會剝離硅,阻斷電子通路并大大降低充電能力。據(jù)外媒報道,為了開辟新的研究途徑,研究人員詳細研究這一過程,以充分利用硅的巨大潛力,打造高容量、長效電池,從而徹底改變手機、汽車等設備。
(圖片來源:洛斯阿拉莫斯國家實驗室)
洛斯阿拉莫斯國家實驗室(Los Alamos National Laboratory)的科學家Jinkyoung Yoo表示:“基于新的認識,我們提議開發(fā)一種涂層方法,將硅與電解液隔離開來,從而提升硅納米線鋰離子電池的性能?!?/p>
研究人員認為,在下一代鋰離子電池的實際應用中,硅是最有前途的高容量負極材料。在鋰離子電池中,使用基于石墨的負極,可使電動汽車的續(xù)航里程超過400英里。硅負極電池的存儲容量,是石墨負極電池的10倍多,但由于反復充電后會出現(xiàn)容量衰減,其開發(fā)受到阻礙。經(jīng)過100次充放電循環(huán)后,使用硅的電池只能保留60%的原始存儲容量。就日常技術而言,這還不夠好。目前,其確切原因尚不明了。
在早期應用中,當硅球形粒子暴露在電解液中并進行充電時,會膨脹300%并破壞負極。在所有類型的電池中,將負極暴露于電解質(zhì)的過程,會產(chǎn)生形成固體電解質(zhì)界面膜(SEI) 的反應。SEI對電池中的電化學反應至關重要,并控制著電池穩(wěn)定性。當SEI從負極分離時,如同剝離硅一樣,電接觸斷開,電池容量下降。研究人員表示:“我們曾經(jīng)認為,采用納米線,可以解決硅在電解液中膨脹的問題。因為線長度可以拉長。然而,事實證明,我們并沒有搞明白?!?/p>
為了深入進行研究,研究人員在不銹鋼圓盤上種植了一片硅納米線“森林”,作為電池實驗的負極。該實驗室的CINT設施具有獨特的能力,可以使負極上直接生長這種硅線。然后,結合低溫掃描透射電子顯微鏡與先進的分析算法,以3D方式揭示硅納米線的相關結構和化學演化,及在其上形成的SEI。
新的研究發(fā)現(xiàn),電解液會滲透到硅納米線中的各個地方,形成SEI口袋,破壞電子通道。經(jīng)過這一過程,最終在負極上形成孤立的硅島,無益于電池容量。研究人員計劃,下一步是在硅顆粒或納米線上覆以涂層,以在電解液存在的情況下保持硅的完整性。
來源:蓋世汽車
作者:Elisha
本文地址:http://ewshbmdt.cn/news/jishu/153634
以上內(nèi)容轉載自蓋世汽車,目的在于傳播更多信息,如有侵僅請聯(lián)系admin#d1ev.com(#替換成@)刪除,轉載內(nèi)容并不代表第一電動網(wǎng)(ewshbmdt.cn)立場。
文中圖片源自互聯(lián)網(wǎng),如有侵權請聯(lián)系admin#d1ev.com(#替換成@)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