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月30日,海南三亞市天涯區(qū)鳳凰村停車場67輛新能源汽車的的火災事故讓人揪心,現在新能源汽車是否安全呢?有沒有技術措施解決新能源車的火災事故呢? 這些問題一定縈繞在在大家心里!
同樣是2023年1月,紅旗召開新能源汽車戰(zhàn)略發(fā)布會,宣布其高能安全電池平臺可以實現全場景無熱失控,幾乎就是在宣稱告別電池火災事故,紅旗從哪兒來的底氣,今天就帶各位看官一探究竟。
實現不著火、不爆炸有多難呢?
首先,要從電池發(fā)生火災的原因說起,電池包發(fā)生火災主要有兩方面原因:
一個是熱量的傳播,如果打開電池包,可以看到密密麻麻緊密排布的電芯,單顆電芯熱失控釋放的能量超過6顆高爆手雷,如果一顆電芯發(fā)生熱失控,熱量很快會傳導到相鄰電芯,一旦相鄰電芯的溫度超過安全閾值(150℃-200℃)就也會發(fā)生熱失控。這樣像多米諾骨牌一樣,失控的電芯越來越多,最后整個電池包都會燃燒起來。
另一個原因是高壓短路,電池包內的電壓可以達到幾百伏,如果高壓回路的絕緣出現問題,就會發(fā)生高壓打火,迅速引燃整個電池包。可以說沒有安全防護的動力電池經不起如蹈水火的考驗。
紅旗用了哪些黑科技?
紅旗動力電池通過隔熱散熱一體化技術,立體化絕緣技術為脆弱的電池構建起可靠的保障。
一、隔熱散熱一體化技術
傳統(tǒng)的電池包一般將冷卻板布置在電芯底面,在電芯大面通過厚厚的隔熱墊來隔絕熱量傳遞,阻止熱失控蔓延,這種隔熱方式中,厚厚的隔熱墊占據了電池包內部大量空間,導致整包能量密度較低。
紅旗創(chuàng)造性地用冷卻板代替隔熱墊,利用流動的冷卻液帶走電池熱失控時產生的熱量,一道道水冷板將電池包這個“大house”,分割成一個個“小房間”,而不受控的熱量這個“壞分子”,也被牢牢地關進了自己的小房子里,再也影響不了其他“好同學”了。與傳統(tǒng)的隔熱技術相比,隔熱散熱一體化技術隔熱性提高50%以上,將危險電芯周圍電芯的溫度迅速地控制在100℃以內,能夠保障單顆電芯發(fā)生熱失控時,其他電芯安然無恙。
二、立體絕緣技術
我們先來介紹一個術語——拉弧。拉弧是一種氣體放電現象,是電流擊穿絕緣介質瞬間所產生的火花。閃電是自然界中最常見的拉弧現象,一道閃電輕松劈倒一顆參天大樹,高壓拉弧的威力可想而知。動力電池內部一般存在400V以上的高壓,熱失控產生的溫度一般在1000℃以上,普通的絕緣材料在這種環(huán)境下很容易失效,極易發(fā)生高壓拉弧。因此電池發(fā)生熱失控時不僅需要阻隔熱量傳播,更需要保障高壓安全。
紅旗動力電池在內部的高壓部件、箱體、橫縱梁均做了耐高溫的絕緣防護,形成縱橫交錯的立體防護結構。耐高溫絕緣防護由耐溫1200℃以上的復合絕緣材料構建。配合獨有的定向導流技術,熱失控產生的高溫氣體和導電粉塵迅速排出電池包外,高壓拉弧這個“殘暴兇惡的家伙”已經再也找不到可乘之機了。
高效的隔熱散熱技術,縱橫交錯的立體絕緣技術,共同構筑了紅旗動力電池的火災免疫系統(tǒng),為純電時代的出行增添了高枕而臥的安全感。為汽車今后升級到至臻空間提供了堅實的支撐。
來源:第一電動網
作者:王鳴幽
本文地址:http://ewshbmdt.cn/news/jishu/196205
文中圖片源自互聯網,如有侵權請聯系admin#d1ev.com(#替換成@)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