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康股份的第三次創(chuàng)業(yè)選擇押注新能源,現在看來,進展得并不順利。
10月30日,小康股份(601127.SH)發(fā)布了2019年第三季度財報。報告顯示,前三季度公司實現營收115.5億元,同比下滑18.96%;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虧損4.2億元,同比減少951.59%。
對于虧損4.2億元的原因,小康股份給出了與上半年財報相同的解釋,即“受整車與發(fā)動機銷量同比下降的影響,以及公司新能源汽車業(yè)務持續(xù)投入增加的影響所致?!?nbsp;
傳統業(yè)務持續(xù)下滑
作為一家“商轉乘”成功轉型的車企,小康股份主營業(yè)務為汽車整車、發(fā)動機及零部件的研發(fā)、制造和銷售,目前的汽車整車產品主要為東風風光系列乘用車和東風小康系列商用車。
財報顯示,小康股份2019年1-9月整車銷量為21.3萬輛,同比下降15.69%。其中,SUV成為跌幅最大的細分領域,1-9月東風風光SUV車型累計銷量10.1萬輛,同比下跌22.13%。
此前憑借風光580的助力,東風風光2016年銷量達到27.99萬輛,一時風光無限。不過,自去年4月起,東風風光銷量就出現持續(xù)下滑的現象。
作為東風風光的明星產品,東風風光首款SUV風光580在2016年6月上市后,月銷量一度達到2萬輛,經歷了短暫的井噴期后,從2018年開始,其銷量便一直處于下滑狀態(tài),最低月銷量僅約5000輛。
過度依賴風光580的東風風光也在盡力挽救頹勢,加快了新產品投放節(jié)奏,并把重點依舊放在SUV車型上。遺憾的是,無論是升級版風光580Pro,還是風光ix5、風光S560等都未能擔負起東風風光銷量回升的使命。
主力車型疲軟無力,新產品難挑大梁,在日益激烈的市場競爭中,東風風光已經跌至隊尾。
作為小康股份重要的利潤來源,東風小康系列商用車近幾年的銷量數據也不太理想。
自2016年年末開始,小康股份的MPV、微客等車型開始出現疲態(tài)。2017年,小康股份除去SUV系列的其他車型銷售21.5萬輛,同比下降26.32%;2018年再度下滑至17.1萬輛,同比減少20.56%;2019年前三季度依然不太理想,除去SUV系列的其他車型銷售11.2萬輛,同比減少8.92%。
與此同時,作為傳統業(yè)務之一的發(fā)動機業(yè)務,小康股份的成績單也不夠理想,1-9月銷量為35萬臺,同比下降17.33%。
押注新能源能成功嗎?
傳統燃油車領域業(yè)績受挫的小康股份,選擇將更多精力放在新能源汽車領域。
2016年7月,小康股份受讓一級子公司瑞馳汽車持有的東康新能源100%股權,并將后者改名為"重慶金康新能源汽車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金康新能源),同時啟動25億元的純電動乘用車建設項目。
同年,小康股份還在美國硅谷成立了SF MOTORS,用于生產其正在研發(fā)的高端電動車型。
在這條被小康股份董事長張興海稱為“第三次創(chuàng)業(yè)”的電動汽車道路上,小康股份希望通過技術和品牌的提升,躋身于全球電動汽車行業(yè)的第一梯隊。
目前看來,有些困難。
按照規(guī)劃,其高端智能電動車SERES(賽力斯)品牌旗下首款產品——SF5在2019年第三季度實現批量交付,同時在美國市場推出。
第三季度已經過去,小康股份沒能兌現SF5交付承諾,將其推遲到第四季度,并暫停在美國推出SF5的計劃。此外,位于硅谷SF MOTORS的辦公室前不久裁員47人,并傳出因資金運行可能無法繼續(xù)支撐其在美國的運營,SF MOTORS將被出售的消息。
國內外兩條線布局,不到一年時間,小康股份動用的投資規(guī)模就達到約150億元。持續(xù)投入新能源汽車業(yè)務,是導致小康股份經營業(yè)績大幅下滑、凈利潤虧損的原因之一。
數據顯示,2018年金康新能源營業(yè)收入約為0.26億元,凈利潤虧損約8.52億元。在新車未上市的情況下,小康股份需要不斷向新能源子公司“輸血”。6月25日,小康股份發(fā)布公告稱,擬引進重慶金新股權投資基金合伙企業(yè)(有限合伙)對金康新能源進行增資,擬增資金額為9.6億元。截至目前,第一筆投資款5億元已匯付至金康新能源。
繼續(xù)押寶新能源汽車能讓小康股份扭轉當前的虧損局面嗎?
據悉,2019年下半年,小康股份將陸續(xù)推出三款新能源汽車,分別為高端電動汽車金康SERES SF5、大眾型電動汽車東風風光E3和經濟型電動汽車E1,希望借新能源產品打破當下行業(yè)的困境。
資金壓力大
隨著主營業(yè)務大幅退坡,新能源汽車項目又“吞噬”了大筆資金,讓小康股份資金壓力驟增。
截至今年9月30日,小康股份的流動資產119.84億元,流動負債135億元,營運資金出現了近15億元的缺口。
為了緩解資金壓力,小康股份希圖靠土地收儲來扭虧轉盈。
11月4日,小康股份發(fā)布公告稱,擬對其位于重慶市沙坪壩區(qū)金橋路61號附1號、金橋路61號附3號和井口工業(yè)園區(qū)范圍內5處地塊進行協議收儲,協議約定收儲總價共計約13.49億元。本次收儲預計于2019年、2020年分地塊完成,預計今年將收到收儲款6億-6.75億元。
這并不是小康股份第一次面臨資金壓力,去年第三季度財報中其首次虧損1.4億元。
車市下行的背景加之新能源投入的不斷增加,小康股份開始尋找出路——擬通過發(fā)行股份購買與東風汽車集團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東風汽車)的合資公司東風小康50%的股權,從而引入東風汽車成為自己的第二大股東。
最初方案中,東風汽車或以每股14.54元,認購3.32億股,總額為48.3億元,東風小康100%的股權評估作價為96.6億元。不過,經過調整后,東風小康50%股份的交易價為38.5億元,與此前48.3億元相比,減少了9.8億元。
本次收購完成后,東風汽車公司持有小康股份25.8%股權,成為后者第二大股東。2019第三季度財報顯示,十大流通股東中,東風汽車為新進流通股東。
對于東風汽車來說,之所以出售東風小康的股份并成為小康股份的第二大股東,被認為是看中了后者的智能電動車業(yè)務。小康股份此前曾表示,兩者從業(yè)務合作升級為戰(zhàn)略合作,雙方將有希望進行聯合開發(fā)、聯合采購、共享平臺、新能源汽車領域等多方面的協同。
對于小康股份來說,將盈利能力尚可的東風小康收購(數據顯示,2016年-2018年,東風小康營業(yè)收入分別為147.42億元、193.43億元和174億元),成為其全資持股的子公司,或將增強小康股份的股東權益和盈利能力,對于未來股價的提振也會有一定作用。
目前,新能源補貼逐年退坡,而小康股份的新能源產品還未實現交付、接受市場的檢驗,全力押注新能源這條路對于小康股份來說是正確的嗎?
對此,張興海表示:“我們不怕出錯,也充分允許試錯?!?nbsp;
來源:汽車通訊社
本文地址:http://ewshbmdt.cn/news/qiye/103071
以上內容轉載自汽車通訊社,目的在于傳播更多信息,如有侵僅請聯系admin#d1ev.com(#替換成@)刪除,轉載內容并不代表第一電動網(ewshbmdt.cn)立場。
文中圖片源自互聯網,如有侵權請聯系admin#d1ev.com(#替換成@)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