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開始這篇文章之前,請大家先注意這個標題——“電氣化”。沒錯,在這里我并沒有用新能源化或者是電動化這樣的名詞,因為在目前可見的未來里,單純的去用新能源和電動這兩個詞去形容我們即將迎來的變革,都有些太過于單薄。
未來的汽車產品即將迎來的電氣化,是一個涵蓋了電池組、電驅動、能源管理、智能化人機交互、自動駕駛、智能交通網絡的技術升級在內的一個發(fā)展潮流。很顯然,電氣化作為汽車時代的未來,也將會改變現在的汽車產業(yè)結構。首當其沖的,就是電驅動領域的改變。
在聊到這個問題之前,我想,還是先來看一看電驅動時代的到來,會給汽車產品帶來什么樣的變化。
和內燃機的動力輸出曲線不斷變化相比,電動機的動力輸出曲線會一直保持在一個穩(wěn)定的輸出區(qū)間里。也就是說,當我們在討論內燃機動力的最大功率和最大扭矩的對應轉速時候,電動機可以在任何時候爆發(fā)出其額定的功率和扭矩。這也就使得電動機本身就具備了直接驅動車輛的能力,繼而避免出現了諸如傳統內燃機動力上的離合器、變速箱、傳動機構等等一系列復雜的結構。這將會省掉很多機械傳動過程中的機械損失,同時車輛的行駛質感也將會大幅度的提升。
這其中的關鍵,就是電驅動系統的作用。
在現階段的技術條件下,電驅動系統依舊圍繞著以橋間驅動為主的技術形式展開,而以輪轂電機直驅的技術路線正在處于探討中。很顯然,輪轂電機的直驅將會成為電驅動領域在電氣化時代的一個技術發(fā)展路線。而圍繞著輪轂電機直接驅動的技術升級,也將會細化到以輕量化和高效率的輪轂電機總成展開。畢竟,在降低簧下質量的這件事上,電氣化時代和內燃機時代都是保持一致的。
從這里也可以看到,無論是橋間的電驅動,還是輪轂電機的直驅,電驅動領域技術發(fā)展的關鍵,都是圍繞著將電動機、電驅動主減速器以及逆變器進行整合的方向在邁進的。整合后的電驅動系統所帶來的優(yōu)勢是非常顯著的,一來,通過將電動機和電動機主減速機構的整合,將會大幅度的縮小機械部件對于機艙的空間需求,實現在有限的外廓尺寸下,內部空間的最大化。二來,整合后的結構也將會大幅度的降低車輛的重心,繼而獲得一個更好的操控穩(wěn)定性和行駛質感。
也正是因為這樣,我們現在對于未來汽車的所有構想,無一例外的也都是基于電驅動系統將徹底釋放傳統汽車的機艙尺寸來進行的。在現有的新能源車整體架構下,橋間電機依舊是目前發(fā)展的主流方向,于是,如何整合橋間電驅動系統的這三大部件,就成為了在當前的技術條件下,汽車電驅動系統發(fā)展的關鍵。
所以,問題就來了,在現有的產業(yè)架構下,電驅動系統的電動機和傳動系統的整合,該由誰來主導呢?在這一方面,德納給出的解決方案,倒是一個很好的案例。
作為傳動領域的百年老年,在過去的一個多世紀里,德納誕生了無數經典的主減速器、驅動橋、傳動軸等傳動產品。在機械傳動的領域積累了大量的經驗。而這些基于機械原理所構建的產品積累,是可以和電氣化時代的新能源動力車型相通的。換句話說,在電驅動的層面上,電動車和內燃機車并沒有太大的差別。這個,是德納的優(yōu)勢。
在這樣的產業(yè)優(yōu)勢下,德納率先完成了電驅動橋的電動齒輪箱結構設計,作為電動動力的重要組成部分,電動齒輪箱是一套電驅動系統安裝的基礎平臺——作為整車電驅動系統的解決方案,電驅動齒輪箱是作為整套總成的外接接口,與車輛實現機械連接的。
在這一技術上,德納通過收購魁北克水電公司旗下的TM4公司,獲得了TM4公司在交通領域市場的電動馬達、發(fā)電機、電力電子設備以及控制系統方面的技術,將TM4公司在永磁電機、熱管理系統、線圈繞組、馬達以及逆變器控制算法的核心技術,與電驅動橋實現了整合。這樣一來,一整套的電驅動方案正式成型。而德納公司也就成為了全球唯一一家能夠在終端市場上為整車企業(yè)提供全套電動機驅動結局方案的供應商。站在了電氣化時代的前列,也率先實現了電氣化時代下的產業(yè)鏈整合。
很顯然,未來的電氣化時代,將是一個大轉折的時代,在電氣化到來的時候,真正的玩法和真正的玩家,才會正式浮出水面。這么來看,德納有點玩家的苗頭了。
來源:越野視界
本文地址:http://ewshbmdt.cn/news/qiye/115722
以上內容轉載自越野視界,目的在于傳播更多信息,如有侵僅請聯系admin#d1ev.com(#替換成@)刪除,轉載內容并不代表第一電動網(ewshbmdt.cn)立場。
文中圖片源自互聯網,如有侵權請聯系admin#d1ev.com(#替換成@)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