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一個最好的時代,也是一個最壞的時代。
過去一年,身處新勢力造車頭部梯隊的蔚來、小鵬、理想,可謂徹底經歷了由跌轉升的角色轉換。融資持續(xù)到賬、赴美成功上市,股價持續(xù)攀升,利好消息不斷襲來之下,可謂暫時忘卻了更早前剛剛經歷的“至暗時刻”。
究其背后的原因,必須承認的是,三者均趕上了“智能電動車”當下最好的風口,并且位于終端展現(xiàn)出了一定的不可替代性。只不過,細心朋友可能已經發(fā)現(xiàn),最近一段時間,“蔚小理”三家的市值相比曾經的炙熱,已經處在了快速降溫的過程中。
而我,更愿意將如此現(xiàn)象,稱為“價值回歸”。換言之,當美股大盤逐漸趨穩(wěn),除新能源板塊外的其它部分,逐漸從疫情的影響中慢慢恢復過來,手握充沛資金的投資人,不可能還像曾經一般,僅“押寶”前者。
當注意力發(fā)生偏移,熱度還在消退。截至美國東部時間3月29日收盤,三家車企的股價,再次不約而同地出現(xiàn)小幅度下滑。未來,能夠預見的是,這樣的頹勢或將持續(xù)。
僅憑借小幅度的銷量上漲、毛利率為正、虧損收窄,越來越難以撬動單一資本市場的青睞。也正因如此,“蔚小理”看似需要另尋出路……
“不予置評”的背后
好在,尋找且最終敲定方向的時間,并不是很久,“港股”則成為了三家新造車準備進軍的又一板塊。
北京時間3月9日,據(jù)路透社最新消息顯示,從多位知情人士處獲悉,已經分別赴美IPO的蔚來、小鵬、理想,計劃最早于今年赴港上市。而這三家公司各自的目標,是出售至少5%的擴大后的股份。根據(jù)其3月8日美股市值,此次赴港股上市的籌資總額,預計在50億美元左右。
同時,其中一位業(yè)內人士表示,“這幾家電動汽車制造商希望利用亞洲潛在投資者不斷增長的現(xiàn)實需求,一直在與投資與咨詢顧問進行合作溝通,最早可能在2021年中在香港上市?!?/p>
隨即,對于上述爆料,三家車企紛紛給出了“不予置評”的答復。但是無風不起浪,外界能夠確定的是,微妙態(tài)度的背后,一定蘊含著巨大的目標與野心。此刻,赴港股上市,對于“蔚小理”所帶來的效應,是頗為正向的。
畢竟,身處互聯(lián)網下海造車這場撲面而來的浪潮中,能夠玩好資本的“游戲”,相較位于終端獲得用戶的認可,看起來同樣重要。
和預料中的發(fā)展方向類似,很快,消息開始迭代更新。北京時間3月29日,據(jù)財聯(lián)社從知情人士處獲悉,蔚來、小鵬已向港交所遞交上市申請,而理想尚未提出申請。
在此之前,蔚來也已與瑞士信貸和摩根士丹利等投行溝通,準備赴香港二次上市。小鵬則與美國銀行及摩根大通,就香港上市計劃進行溝通。理想也已與高盛和瑞銀,就相關事宜進行過洽談。
雖然對于正式遞交申請,依然沒有得到三家車企的肯定回復,但是從不到30天內,頻繁傳來的推進信號來看,“蔚小理”赴港上市,或已經箭在弦上。而根據(jù)港股相關規(guī)定,尋求二次上市的發(fā)行人,必須在另一家符合條件的交易所至少有兩年的良好監(jiān)管合規(guī)記錄。
理想、小鵬兩家造車新勢力,分別于2020年赴美股上市。其中,小鵬于8月紐交所敲鐘,理想于7月在納斯達克掛牌,因此,可能會在香港申請雙邊上市。而根據(jù)港股雙邊上市規(guī)則,這一類公司在香港交易所和第二交易所都要遵守所有的交易要求,但不受為期兩年的規(guī)定約束。
換言之,無論采取何種方式與手段,“蔚小理”都已滿足赴港上市的條件。只不過,外界更多旁觀者,面對三家車企再次燃起的“上市夢”,心中不免出現(xiàn)了一些質疑與不解。
缺錢?還是圈錢?
其實,大多人關于“蔚小理”再次尋求赴港上市,主要疑問如本段標題所言,還是集中在三者的“目的性”上。眾所周知,從理想、蔚來、小鵬,分別在2月末及3月初,分別間隔一周公布的2020全年財報來看。
截至去年第四季度,理想現(xiàn)金儲備達到298.7億元,賬面現(xiàn)金及現(xiàn)金等價物共計89.38億元。蔚來的現(xiàn)金儲備共計425億元,手中握有的現(xiàn)金及現(xiàn)金等價物則為384.2億元。小鵬手中的現(xiàn)金儲備則為353.42億元。
可以說,相比曾經最為艱難、不斷尋求外部融資自救的時刻,三者自身均具有了一定抵御風險的能力。并且值得慶幸的是,據(jù)相關數(shù)據(jù)顯示,整個2020無論蔚來、小鵬、理想,都實現(xiàn)了毛利率的成功轉正,同時在全年營收方面,也保證了一個令投資人滿意的高速增長趨勢。
但更為關鍵的問題在于,仔細翻看財報不難發(fā)現(xiàn),“蔚小理”即便展現(xiàn)出一些相對積極的信號,可仍處在全年虧損階段。其中,蔚來年內凈虧損53.04億元,小鵬年內凈虧損27.31億元,理想則為1.51億元。不可否認,無法實現(xiàn)“自我造血”,依舊是其最大的痛點所在。
況且,為了應對特斯拉以及眾多來勢洶洶外資品牌的電動化推新,三者必須依靠更加拼盡全力的研發(fā),鞏固自身極不容易建立起的產品“護城河”。也正因如此,可以看到“蔚小理”在該部分的支出,也分別達到24.88億元、17.26億元、11億元。
就三家分別公布的規(guī)劃而言,蔚來自研自動駕駛芯片,小鵬大肆擴招軟件團隊成員,理想位于上海建立研發(fā)設計中心,每一項布局背后,都需要很大數(shù)量級的資金支持。并且在線下渠道建設、補能網絡擴張、服務體系升級甚至品牌相關營銷等多方面,同樣需要“燒錢”進行維持。
所以說,無論缺錢也好,圈錢也罷,“蔚小理”之所以選擇赴港上市,背后更大的原因仍然是為了“生存”。因為只有源源不斷的資金支持,才能保證它們在這條不留情面的賽道上,取得足夠的領先優(yōu)勢。
好在,稍感慶幸的是,剛剛過去的2020,在“蔚小理”身上,已經能夠看到一些積極的信號,而我更愿意將其視為“成長的原動力”。相比之下,如果此刻是例如FF、拜騰這樣的車企,突然宣布即將上市,那么對于其初心的懷疑必然存在。而在前三家車企身上,關于目的性的擔心,可能是多余的。
而在回答過主要疑問后,進而引發(fā)出最后一個問題:選擇今年赴港上市,對于“蔚小理”而言,是否為最恰當?shù)墓?jié)點?平心而論,相比之前一段時間,位于美股的市值最高點,當下三者的身價均出現(xiàn)了不同程度的縮水。
同時,進入2020年以來,由于春節(jié)假期、芯片斷供等外部因素的影響,三者一季度整體交付成績,相比去年四季度,預計大概率會出現(xiàn)一定程度的環(huán)比下滑。至此,位于終端市場、資本市場的表現(xiàn)不及預期,或許一定程度上會影響“蔚小理”再次上市時的估值。
但是“夜長夢多”的道理不會有人不懂,對于三家新造車而言,何時選擇在何地進行上市,很多時候都是公司創(chuàng)建之初,便已定下的關鍵節(jié)點,所以進行大幅度調整的可能性,并不是很大。而這恰恰也是它們與目前尋求赴國內科創(chuàng)板上市的二線新勢力,最大且本質上的不同。
“一邊是早已搭建起的離岸架構,一邊是后知后覺進而才開始布局的IPO戰(zhàn)略。”雙方節(jié)奏與模式上的巨大差異,反映出的更多則是具有互聯(lián)網基因創(chuàng)始人,與出身傳統(tǒng)車企高管之間的不同。
總之,在之前路透社的報道中,三家新造車赴港上市的目的,主要還是為了籌集更多資金,以滿足技術開發(fā)和擴大銷售網絡的需求,進而更好地在中國電動汽車市場競爭。此外,在報道中,我們還看到了有知情人士透露,小鵬汽車還在謀求位于A股科創(chuàng)板進行第三次上市。
不久前,小鵬汽車總裁顧宏地曾接受過路透社記者的采訪,被問及在國內上市計劃的相關問題時,其回答道:“從長遠來看,像我們這樣以消費者為中心的公司,與國內資本市場和國內投資者建立聯(lián)系是有必要的,因此,在科創(chuàng)板上市是我們應該關注的方向。”
正如他所說,本次“快跑”歸國,能夠明顯感受到蔚來、小鵬、理想所展現(xiàn)出的野心、目標與執(zhí)行力。面對重新燃起的上市夢,李斌、李想、何小鵬,看似都做好了盡可能周全的準備。
因為他們深知:或許只有再次邁入港交所的大門,各自所執(zhí)掌的車企,才能實現(xiàn)更大程度上的“質變”。
來源:汽車公社
本文地址:http://ewshbmdt.cn/news/qiye/143129
文中圖片源自互聯(lián)網,如有侵權請聯(lián)系admin#d1ev.com(#替換成@)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