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在4月初,當蔚來宣布合肥工廠暫時停產,李斌就對外表示,“一輛車差一個零件都沒法生產。受長春和河北疫情影響,3月中旬我們有些零部件就斷供了,靠著一些零部件庫存勉強支持到上周。最近又碰上上海和江蘇等地疫情,很多合作伙伴供不了貨,只能暫停生產。”
緊接著,華為的余承東更是大膽預言,“5月份之后,所有科技/工業(yè)產業(yè)涉及上海供應鏈的都會全面停產。尤其是汽車產業(yè)。”
這些跡象所表露出的問題,不說是危言聳聽,至少對車市接下來數月的影響,實為一種可信的評判。而今,等我們看到真實的數據時,也著實是深表驚訝。
回顧整個4月份,除了身處疫情正中的上汽、一汽等以外,大部分車企受到的牽連一點也不比他們小。但值得慶幸的是,由于旺盛的終端需求,期間還是不乏出現銷量得以維穩(wěn)的車企。自主品牌中的比亞迪、合資陣營中的廣汽豐田,就是典型的代表。
據官方數據顯示,廣汽豐田4月份的銷量為68,528輛,雖相比去年同期的73,900輛月銷成績,有了7.27%的下滑。但綜合下來,廣汽豐田1~4月還是以315,534的累計銷量,實現了15.2%的同比增勢。
這樣的成績,其實無需做過多解讀,外界都能很清晰地了解,豐田現有的品牌優(yōu)勢是如何在關鍵時刻起作用的。不管再多的人吐槽豐田汽車在產品端上的平庸,追求價值的均衡依舊是中國消費者在購車這件事上所保有的態(tài)度。
而細分到各級市場,由于品牌的高溢價,廣汽豐田的確也在中高級轎車、20萬以上的SUV和MPV此類高等級的領域,做到了很好的表率作用。
僅凱美瑞、 漢蘭達和賽那這三款高價值車型,4月份的銷量就分別達到了16,452輛、5,659輛和4,642輛。而1~4月,三大旗艦車型的合計銷量更是達到了136,813輛,占到了整個廣汽豐田銷量的43.4%。
此外,作為廣汽豐田用以保障SUV市場基礎盤的車型,威蘭達的表現也是不錯。自身單月銷量過萬,達10,650輛的同時,廣汽豐田整個SUV家族前4個月的累計銷量也被其推高到112,584輛,占比達35.7%。
究其原因,豐田品牌所帶來的固有優(yōu)勢必然是我們不容忽視的的一點。可站在整個市場的角度去看,還能發(fā)現的一點是,豐田對自身供應鏈的把控能力想必也是極強的。
文章開篇已經提到了,大多數行業(yè)資深人士一致認為,疫情造成的部分地區(qū)停擺,必將為整個車市帶去不可彌補的次生害。停工停產、交付困難都會接踵而至。所以,倘若一家車企在此種糟糕的生存處境下,供應鏈的完備與否無疑是極其重要的。
對于廣汽豐田,我們此時還不敢貿然下定論說,和其他車企的供應體系相比,它一定是無懈可擊的。更何況,隨著疫情呈現出不規(guī)律地多點散發(fā)的趨勢,豐田的保供體系能否想先前預設的那般靠譜,其實并不是一個肯定的答案。
只能說,從廣汽豐田去年一整年都能從容應對“缺芯”的產業(yè)難題,到當下對疫情下的供應鏈維穩(wěn)所展現的結果中,我們確能強烈感知到,豐田體系的“可怕”之處。
再一個,不同于其他合資品牌,豐田對自身產品掌握著極強的定價權,就意味著,當整個車市受挫時,通過一定程度的讓利政策,來緩解下銷售不佳的尷尬,對于廣汽豐田而言,亦是可行的。如今,終端價格開始出現松動的凱美瑞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
除此之外,由于廣汽豐田對整個華南市場的把控,而疫情對這一消費區(qū)域的消費影響,遠沒有像上海那樣巨大的現實因素,廣汽豐田要在供應鏈保持貫通的前提下,將銷量維持在一個可接受的范圍內,我想,也不會是一件難事。
在我看來,廣汽豐田唯一需要面對的一個癥結將在于,疫情如此反復,潛在用戶的消費欲望低下,總會在接下來的時間中有所體現。
此前,為了刺激汽車消費,廣東確實坐不住了,正式對外發(fā)布了《廣東省進一步促進消費若干措施》。針對選購新能源車給予補貼外,還進一步修訂完善購車資格規(guī)定,增加發(fā)放汽車增量指標。5~6月期間,在原有基礎上,廣州增加3萬個購車指標、深圳增加1萬個購車指標。
但我想說的是,廣汽豐田當下所取得的成績,固然可貴。相望2022年,誰都沒想到,中國車市會在這個時間段出現“黑天鵝”。
那么,隨著疫情產生的社會影響愈發(fā)深遠,以地方為主的消費刺激政策,或將喪失對長期觀望人群的吸引力。尤其是在傳統(tǒng)合資品牌把握的10~25萬元的消費地帶,一旦主力消費群體無心購車,相信最受連累的就是豐田、大眾等主流車企。
來源:汽車公社
本文地址:http://ewshbmdt.cn/news/qiye/174526
以上內容轉載自汽車公社,目的在于傳播更多信息,如有侵僅請聯系admin#d1ev.com(#替換成@)刪除,轉載內容并不代表第一電動網(ewshbmdt.cn)立場。
文中圖片源自互聯網,如有侵權請聯系admin#d1ev.com(#替換成@)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