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看新聞說,有的經銷商賣一輛車虧了十幾萬是真的嗎?”
“怎么可能,經銷商那么賺錢,現在無非是少賺了點,沒那么恐怖......”
前幾天,朋友A轉發(fā)了一篇關于經銷商生存的話題時,將上述問題拋到群聊里,另一個朋友立刻否認了他的觀點,表示雖然現在汽車降價比較普遍,但經銷商也只是少賺了點,還不至于到了虧損嚴重和生存艱難的地步。
而我看到他們的對話后,也給出了自己的答案:“經銷商現在的處境,確實挺危險。”
這并非危言聳聽,而是有數據支撐的。中國汽車流通協(xié)會的報告顯示,今年上半年,經銷商銷售完成情況分化得非常明顯,只有不足20%的經銷商完成了既定的銷售任務,超八成汽車經銷商未完成任務,這其中,甚至有13.5%的經銷商,任務完成率不到五成。
哪怕是在汽車“以舊換新”等利好政策的推動下,釋放了一定消費潛力后情況有所好轉,哪怕是不少汽車廠商給經銷商降低銷量指標,尋求銷售體系健康度,但根據中國汽車流通協(xié)會發(fā)布的汽車經銷商庫存調查結果顯示,7月,經銷商綜合庫存系數為1.50,環(huán)比上升7.1%,同比下降11.8%,庫存水平仍處于警戒線位置。
扎眼的數據背后,是汽車經銷商生存狀況已然亮起了紅燈。
經銷商模式,正在經受考驗
一個月前,廣匯汽車因股價二十日連續(xù)跌破一元警戒線,上交所向廣匯汽車下發(fā)事先告知書,將對廣匯汽車股票及可轉換公司債券作出終止上市的決定,震驚業(yè)界。
同時,這也意味著這家中國汽車經銷商的龍頭,已經走到了退市的邊緣。
作為國內頭部汽車經銷商集團,廣匯汽車從銷售大通、通用和日系“兩田”開始,到收購寶信汽車、尊榮、鵬峰等同行,再到進軍豪華品牌、汽車融資和二手車市場,憑借銷售品牌之多和涉及服務范圍之廣,成為業(yè)界龍頭,巔峰時期坐擁近700家4S店,營業(yè)額高達1704億元。即便到了2023年,廣匯汽車依然保持著千億級別的營收規(guī)模,凈利潤達6.29億元。
去年5月,中國汽車流通協(xié)會發(fā)布《2023年中國汽車經銷商集團百強排行榜》顯示,廣匯汽車在各大經銷商集團中在乘用車總銷量中排名行業(yè)第一,營收規(guī)模排名第二。
然而,就是這樣一家經銷商巨頭,今年上半年已經凈虧損5.83億元至6.99億元,退市前的市值已經縮水到了65億元--如果退市,廣匯汽車也將成為史上面臨退市時市值最高的公司。
在業(yè)界人士看來,廣匯汽車的遭遇不僅標志著其自身命運的轉折,更預示著汽車經銷商模式大逃亡的序幕正在拉開。
是的,在廣匯汽車受挫前,包括廣東永奧、江蘇森風、中通集團、利豐汽車、重慶龍華等就已經被曝出旗下多家4S店倒閉、破產和退市等情況。個體的暴雷或許是因為自身的經營不善,但集體受挫則說明汽車經銷商現狀的低迷。
數據顯示,上半年,汽車經銷商盈利呈現顯著下降趨勢,僅有27.3%的汽車經銷商實現盈利,這一數據在3年前超過了50%,而2023年,能夠實現盈利的汽車經銷商占到總數的37.6%??梢?,連年的虧損,已如同陰霾般籠罩在汽車經銷商的上空,壓得它們喘不過氣。
歷史的塵埃,落到每個人的身上都是一座大山。
汽車經銷商的集體受挫,反映到更下沉的4S店內,則是無盡的虧損和心態(tài)的崩盤。
“今年上半年,我們店平均每個月都要虧損100萬~200萬元......從業(yè)十幾年,沒有經歷過這么大的壓力?!苯?,有媒體采訪某豪華品牌經銷商時,銷售人員這樣說道。
誠然,關于4S店的虧損情況,我們目前還沒有更為具體和真實的數據,但這并不代表經銷商說謊了,因為經銷商類似的表態(tài)還有很多,如此前也有媒體報道過,一家位于北京朝陽的某主流豪華品牌的經銷商,在6月賣車就賠了100多萬元。
看!哪怕你是豪華品牌,在“城門失火”的市場也儼然成了被殃及的“池魚”。于是,我們便看到了開篇朋友轉發(fā)的文章中提到“某品牌4S店賣一輛車虧了十幾萬”的消息。
巨大的虧損導致經銷商的情緒開始失控。
上半年,已經曝出多家汽車經銷商“造反”的新聞,從保時捷經銷商因為庫存壓力“逼宮”德國總部,到北京現代經銷商聯(lián)名要求暫停提車,這場“雨露均沾”的虧損,猶如一把達摩克利斯之劍,懸在汽車經銷商的頭上,哪怕你是豪華品牌,也難逃這一場浩劫。
目前,汽車經銷商的悲觀情緒還在蔓延,它們對下半年汽車市場預期謹慎,認為汽車市場整體維持去年水平,終端銷量面臨下行壓力。
為什么這么難
自從2020年的口罩事件,汽車經銷商模式便遭遇挑戰(zhàn)。
在2020年至2022年間,國內汽車4S店的退網數量,分別為2362家、1400家和1757家,到了2023年,這一數字攀升至2540家,創(chuàng)下歷史新高??梢灶A見的是,未來隨著越來越多經銷商集團暴雷,4S店退網數量預計還會進一步增長。
這不禁讓人產生疑問:自從經銷商模式出現以來,這種讓生產商與經銷商之間建立了緊密關系的模式,迅速成為成熟的汽車銷售模式,但一路走來這么多年,眼下為什么突然這么難?
以廣匯汽車為例,其財報內對虧損的解釋是:行業(yè)競爭加劇,車企為搶奪市場份額大打價格戰(zhàn),使得公司新車銷售規(guī)模和毛利率較去年同期均有所下滑。
當然,賣不出去車是大家最先想到的問題。畢竟作為商品,汽車產品是保持汽車廠商和經銷商生態(tài)鏈平衡、健康的直接原因。
那些單車利潤高和品牌溢價能力強的車型,大多是豪華品牌,它們不僅是消費者的心頭好,更是經銷商的香餑餑,它們決定了經銷商的賺錢能力;而那些單車利潤低但能夠走量的車子,同樣受到經銷商的歡迎,主打一個“薄利多銷”,讓量變引起質變。
但當汽車產品銷售規(guī)模上不去的時候,汽車經銷商模式就會遇到挑戰(zhàn)。
“庫存越來越多,壓力很大,本來就很便宜了,再打折把底褲都要賠出去了?!?/span>
“平時來看車的人也很少,也沒有什么新產品?!?/span>
汽車公社在采訪某主流品牌和二線品牌的銷售人員時,分別得到上述回復。在銷售眼里,他們各有各的難,當產品在銷售端受阻,加上人力、水電和房租等成本壓力,4S店的虧損在所難免。而在這種情況下,越是豪華品牌,成本越高昂,讓經銷商難以長時間維持經營秩序。
賣車不賺錢的問題,同樣困擾著經銷商。
當前車市的價格戰(zhàn)愈演愈烈,受目前終端優(yōu)惠力度加大影響,部分經銷商已經出現“越賣越虧”的情況。于是,我們便看到了前文中銷售所說的“賣一輛車虧了十幾萬”。而面臨越賣越虧的現狀時,很多經銷商甚至不愿意賣車了。
不過,大部分經銷商還是盡可能賣車,因為它們的庫存壓力同樣難以解決,賣車不僅還能回籠部分資金,還能在完成主機廠考核的同時,拿到相應的返點,盡可能地減少經營損失。
同時,部分品牌的廠商也已經開始采取措施為經銷商減壓,其中吵得最熱的便是7月份BBA相繼退出價格戰(zhàn),對價格進行回調的消息。
當市場還在調侃,BBA此舉無非是“從10個人身上各賺1萬元”,變成“在1個人身上賺10萬元”的時候,這些品牌很多門店的庫存車輛和之前相比,已經變得可控了??梢姡糠謴妱萜放圃诓扇〈胧┖?,還是能夠有效緩解經銷商的經營壓力的。
另外,也有業(yè)內人士認為,傳統(tǒng)汽車經銷商的生存壓力增大,是市場變遷的結果。隨著中國車市在新能源賽道突飛猛進,從特斯拉到“蔚小理”,再到其他新能源品牌紛紛建立直營模式,自營店開始沖擊傳統(tǒng)的經銷商模式。
因為重資產模式給經銷商帶來庫存壓力和資金壓力,尤其是市場下行時,經銷商的資金鏈就會遭遇考驗,甚至稍有不慎就會資金鏈斷裂。而后,就會帶來包括庫存車輛處理、主機廠返利、客戶權益、員工遣散等一系列問題,讓經銷商乃至傳統(tǒng)銷售模式的生態(tài)鏈條遭受重創(chuàng)。
相比之下,直營店采取訂單模式,免去了庫存壓力,總體成本小,成為市場發(fā)展的新選擇。
總之,無論是價格戰(zhàn)的受害者,還是品牌優(yōu)勝劣汰的選擇,抑或是時代變遷的結果,經銷商正在遭受前所未有的挑戰(zhàn)??粗鴮⒌沟膹V匯汽車,誰都不敢保證自己的下一步會是哪里,而經銷商目前唯一能做的,就是在順應市場趨勢下,連同品牌方展開一場持續(xù)的自救。
來源:第一電動網
作者:汽車公社
本文地址:http://ewshbmdt.cn/news/qiye/242120
以上內容轉載自汽車公社,目的在于傳播更多信息,如有侵僅請聯(lián)系admin#d1ev.com(#替換成@)刪除,轉載內容并不代表第一電動網(ewshbmdt.cn)立場。
文中圖片源自互聯(lián)網,如有侵權請聯(lián)系admin#d1ev.com(#替換成@)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