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年終成績單只差兩個月的時間,全年各大車企在車市中的表現(xiàn)情況也可以一目了然了。雖然9月份之后,伴隨著以舊換新和新能源補貼政策的刺激,乘用車市場出現(xiàn)了頗為意外的增長,也給全年車市的總體情況描繪了一個向好的結(jié)果。
10月狹義乘用車批發(fā)銷量達到273.1萬輛,同比增長了11.5%,直接將前10個月在正負臨界點的全年大盤拉到了4.4%的增幅,整個車市也長舒了一口氣。
不過,各大車企在產(chǎn)品節(jié)奏和市場洞察認知上存在諸多差異,分化和冰火兩重天是一定的。最明顯的就是自主頭部企業(yè)蒸蒸日上,和合資企業(yè)跌跌不休,這是每個月銷量排名中最直接的表現(xiàn)。
從10月份的狹義乘用車企批發(fā)銷量可以看到,前4強被比亞迪、奇瑞、吉利、長安把控,且單月和累計同比基本上都是正向增長的,新能源和出口的不斷崛起,鑄就了這四家自主車企一騎絕塵,不斷甩開曾經(jīng)主流合資車企的新局面。
從第5名到14名這個區(qū)間,除了上汽通用五菱憑借新能源迎來了反彈,其余的合資和自主車企,絕大部分都是在新能源上沒有強勢競爭力產(chǎn)品,帶來的頹勢,導(dǎo)致了同比下滑。包括特斯拉,在自主和新勢力的強勢圍攻之下,10月份批發(fā)也跌落到6.8萬輛的水平,且跌出了十強,這放在以往的月份中,是并不多見的情況。
另外中腰部的自主或新勢力品牌,確實順應(yīng)著新能源的大勢,取得了不錯的增長。理想、東風(fēng)、零跑、賽力斯、小鵬、蔚來等單月同比和累計同比均實現(xiàn)了雙漲。特別是小米汽車,一家賣車不到一年的車企,也很快進入到TOP 30,開始和蔚來短兵相接。
如果要翻看10月和前10月累計銷量中,哪家車企最慘,其實看銷量同比就可以直接發(fā)現(xiàn)。畢竟和同期差距拉得越大,意味著這家車企遭遇到的麻煩就越大。
從10月的銷量同比來看,跌幅前三的分別是上汽通用(-57.3%)、東風(fēng)本田(-33.8%)和廣汽本田(-33.3%);前10月銷量跌幅前三的則是上汽通用(-61.1%)、廣汽埃安(-32.5%)、廣汽本田(-29.3%)。
特別是上汽通用,已經(jīng)從原本銷量十強的車企,跌到了20名開外,今年前10個月,相比去年丟掉了50萬臺的銷量,全年最慘車企非他莫屬了。更值得一提的是,通用第三季度在中國虧損了1.37億美元(約10億元),要知道去年同期還是盈利1.92億美元(13.9億元),利潤奶牛別克GL8,也扶不起顫顫巍巍的上汽通用了。
而從前10個月的累計銷量排名來看,全年的車市格局基本上已經(jīng)成型,比亞迪、奇瑞、吉利自主三強領(lǐng)跑行業(yè)已成定數(shù),短期內(nèi)這種格局不會有太大變化,畢竟相互間拉開的差距比較大。而長安雖然占據(jù)了目前的第4,不過一汽-大眾在年底的追趕勢頭一向是最強的,再加上長安的勁頭并非非常強勢,二者的爭奪還有變化的機會和可能。
上汽大眾和長城變數(shù)不會太大,包括特斯拉其實也遇到了強大的壓力,努努力保住這個地位應(yīng)該問題不大。上汽通用五菱重回前十,則是依托其在新能源入門車市場的布局,隨著補貼政策的繼續(xù),入門電動車的爆發(fā),全年穩(wěn)定在前十不是難事。
廣豐、一豐、上汽乘用車三者都在同一水平線上,最后兩個月廝殺局面一定會更加殘酷。誰能擠進前十確實很難判斷。不過筆者投豐田一票,特別是廣豐,因為年底合資的消費占比往往會更大,同時豐田作為全球第一大車企,在應(yīng)對格局和市場之變時,韌勁表現(xiàn)應(yīng)該也會比自主更勝一籌。
作為中國車市目前最大的牽引力量,自主品牌確實為中國車市的發(fā)展貢獻了核心力量,特別是在新能源領(lǐng)域。從10月和前10月的銷量表現(xiàn)就可以看到,基本上只有6家自主品牌處在下滑渠道上,絕大多數(shù)自主車企憑借新能源的爆發(fā),取得了非常不錯的業(yè)績。
10月份,自主車企總銷量達到190萬輛,同比增長30%,遠超行業(yè)大盤11.5%的水平。而前10個月,自主車企累計銷量達到1358.3萬輛,同比增長為22%,也遠超大盤4.4%的增幅。
自主銷量的崛起,直接拉升了自主品牌的市場份額,從去年同期59.7%上漲到了69.6%,接近10個百分點的漲幅,和近七成的市場份額。就算是看前10個月,市場份額也達到力量64.2%,且勢頭保持非常強勁。
如果按照比亞迪、奇瑞、吉利、長安這幾家大廠在5-20萬元市場深耕;新勢力多點開花,在20-50萬元的市場分食豪華車和主流合資車的核心陣地,那中國品牌整體份額再進一步也并非沒有可能。
再來看看其他幾個核心的系別,德系、日系和美系,由于有大眾和BBA,這幾個品牌積淀深厚,所以德系的降幅在合資里邊是最低的,10月同比降幅只有7.6%,前10個月降幅為14.4%,確實在主流家用市場被自主品牌用新能源、燃油車搶走了不少份額。
銷量下滑推動德系份額下降,10月份德系銷量只有35.4萬輛了,份額跌到了13%。好在前10月保持在了15%。全年基本上也會在15%左右,相比巔峰時刻跌去了10%的份額,約200萬輛的體量。
日系的跌幅比德系稍微嚴峻一些,10月份銷量只有28.6萬輛,同比下滑21.7%,市場份額只有10.5%;前10月累計跌幅近20%,市場份額為11.6%。
目前德系和日系的新能源發(fā)展依舊緩慢,在中國市場也僅靠燃油車夯實市場。不過從明年開始,德系和日系依托中國技術(shù)和中國企業(yè)的新能源產(chǎn)品就正式落地了,和中國主流新能源的差距也進一步縮小,或?qū)⒃阡N量和份額上追回一部分損失。
美系車除了長安福特,都全線下滑,包括特斯拉,因為在中國新能源的圍剿中,不得不吐出一部分市場份額。當然美系車最大的雷可是上汽通用,作為2024年最慘的車企,上汽通用從年銷200萬輛陡然下降40萬輛的水準,這背后確實五味雜陳。
不過,偌大的中國市場和龐大的汽車消費,一定會刺激所有車企繼續(xù)朝前攻。上文提到的這些銷量下滑榜的車企,因為產(chǎn)品節(jié)奏,或者戰(zhàn)略調(diào)整,確實出現(xiàn)了短暫性和周期性的銷量下滑。
但不可否認的是,他們也在不斷努力,去彌補這種衰敗的頹勢。比如上汽通用從GL8插混開啟新能源攻勢;本田則是依托于中國新能源技術(shù),推出了“燁”新能源品牌;埃安也進入到新能源二輪攻勢,霸王龍、迅猛龍和鸚鵡龍每款產(chǎn)品都有爆款潛質(zhì),勢頭也逐步向好。
汽車是一場長期的馬拉松,沒有永遠的失敗,只有暫時的領(lǐng)先。
來源:第一電動網(wǎng)
作者:汽車公社
本文地址:http://ewshbmdt.cn/news/qiye/255113
以上內(nèi)容轉(zhuǎn)載自汽車公社,目的在于傳播更多信息,如有侵僅請聯(lián)系admin#d1ev.com(#替換成@)刪除,轉(zhuǎn)載內(nèi)容并不代表第一電動網(wǎng)(ewshbmdt.cn)立場。
文中圖片源自互聯(lián)網(wǎng),如有侵權(quán)請聯(lián)系admin#d1ev.com(#替換成@)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