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金九銀十”的余溫下,在廣州車展的推動下,在補貼政策和車企促銷活動的刺激下,購車需求進一步釋放,使得11月車市創(chuàng)造歷史新高。
數(shù)據(jù)顯示,當月國內狹義乘用車市場零售銷量達242.4萬輛,同比增長16.6%,環(huán)比增長7.2%;前11月累計銷量2025.8萬輛,同比增長4.7%。
其中,尤其是新能源車市場的增長勢頭更加明顯。11月新能源車銷量為127.0萬輛,同比增長50.7%。目前,國內新能源車零售滲透率已連續(xù)5個月超過50%,11月達到了52.3%。
然而,如果在新能源車中細分下去,插電混動車型11月銷量達到38.9萬輛,同比增長92.3%,增幅最大;?純電動車?11月銷量為84.9萬輛,同比增長49%?;?增程式?11月銷量為23.9萬輛,同比增長49%——這些數(shù)據(jù)似乎在訴說,插電混動是新能源市場最受歡迎的技術路線。
同時,當翻開?國內乘用車新勢力車型銷量排行榜,也可以看出,包括問界M7/M9、理想L7/L6等車型占據(jù)榜單前四,純電車型上只有 小米SU7和極氪001排在榜單前十,其余大部分都是增程車,這一份榜單則似乎在說增程式才是當前新能源市場的最優(yōu)解。
因此,當把市場增長勢頭和銷量基數(shù)聯(lián)系起來看,走純電技術路線的電動車似乎都不過插混和增程式這些“背著油箱跑”的電動車。
其實這也是老生常談的問題了。很多人對“背著油箱跑”的電動車嗤之以鼻,表示它們不是真正的電動車。然而,終端銷量卻反映出消費者最樸素最真實的消費需求,比起純電車型,他們更愿意購買“背著油箱跑”的插混車和增程車,后者更符合他們的用車需求。
銷量為技術路線辯經
近年來,國內插電混動技術出現(xiàn)百家爭鳴、百花齊放的局面。包括比亞迪、長城、吉利、奇瑞等車企都推出了各自的混動技術,同時在技術加持下的車型,不斷蠶食著合資車企的各自的細分市場,從A級車到B級車再到C級車,從轎車到SUV再到MPV。莫不如此。
因此,也有不少人將自主插混技術普遍落地的2022年視為“插混元年”。
在這一年里,新勢力車企還在為純電車的未來描繪宏偉藍圖,合資品牌按部就班地推進電動化戰(zhàn)略,而插混市場卻以蓬勃發(fā)展之姿給市場帶來活力。數(shù)據(jù)顯示,2022年國內插混市場累計銷量高達151.8萬輛,較前年猛增了1.5倍。
而后,插混車型的增長勢頭愈發(fā)明顯,并在2023年直逼300萬輛年銷大關,實際銷售更是達到了驚人的280.4萬輛,同比增長84.7%。這一增長態(tài)勢,不僅印證了插混車型的市場認可度,更為新能源車市場階段性的發(fā)展指明方向。
因此,在插電混動領域提前布局的新能源汽車品牌,他們都有著不錯的市場表現(xiàn)。尤其是在插混技術不斷迭代升級的情況下,吉利汽車、比亞迪等國內車企相繼推出了新一代的插電混動技術,其續(xù)航里程和油耗性能均達到了新的高度。
其中,吉利推出的新一代雷神電混平臺,在滿油滿電狀態(tài)下的最高續(xù)航里程有望突破2000公里,百公里油耗可能低至2升,這一數(shù)據(jù)無疑讓「插混車續(xù)航超2000公里」成為市場熱議的話題。比亞迪推出第五代DMI混動技術,同樣具備出色的油耗和續(xù)航性能。
在技術的加持下,很多車企推出的插混車型都能夠在市場上大殺四方。
以比亞迪為例,其旗下車型憑借DM-i超級混動系統(tǒng)完成了對大部分細分市場的收割,以比亞迪秦PLUS DM-i、宋Pro DM-i、漢DM-i等為代表的王朝系列,和以驅逐艦05、護衛(wèi)艦07和海獅05 DM-i等為代表的海洋網車型,不斷搶奪著各大細分市場的銷量。
在眾多DM-i車型的助力下,2023年,比亞迪全年銷售新能源汽車302.4萬輛,同比增長62%。而在這一年里,國內插混的總銷量為280萬輛,比亞迪則達到了143.8萬輛,直接占據(jù)了55%的份額。
包括比亞迪在內的各大品牌在近幾年取得不同程度的成功,離不開插混技術的支持。而它們的成功,也讓插混市場從幾年前市占率低、不被消費者和市場看好的“過渡品”,轉變?yōu)楸幌M者認可的主流技術路線,甚至被視為新能源技術路線發(fā)展的階段性方向。
如果說主流消費市場是插混車的天下,那么越是往高端走,消費者越是偏愛增程式。
比如在30萬元以上的中大型SUV市場,理想和問界已經成了該市場的雙雄,這一點是毋庸置疑的。一方面是因為理想L6和問界M7長期占據(jù)著這一市場的銷量前兩名;另一方面,則是因為它們的系列車型競爭力十足,像理想L6/L7L8這些車型甚至都出現(xiàn)在榜單前10。
銷量不會騙人,賣得好的中大型SUV都是背著油箱的插混(包括增程)車。尤其是價格區(qū)間沖破30萬元以后,價格越高純電車尤其是純電SUV越難賣。基于此,不斷有業(yè)內人士感慨“難道現(xiàn)階段做30萬元以上的純電SUV,真就是死路一條?”
整體上,基于插混車在主流市場受歡迎程度和擁有新能源市場最大的增幅,以及增程式對高端新能源車市場的固守,導致國內前1月乘用車新勢力車型銷量排行榜中鮮有純電車型......在多方合力的作用下,純電、插混和增程式正在走向三分天下的局面。
而有了銷量支撐,插混和增程式再也不需要自證技術路線有多么高級。
從被質疑到被肯定,插混和增程式的這幾年,不禁想起了210年前,拿破侖率領厄爾巴島反攻巴黎時,一家報社的編輯在短短幾天里,對拿破侖的稱呼就變了6次--怪物科西嘉在儒昂港登陸;吃人魔王向格拉斯前進;篡位者進入格勒諾布爾;拿破侖占領里昂;拿破侖接近楓丹白露;陛下將于今日抵達自己忠實的巴黎......
你若強大,自有大儒為你辯經。
未來誰說得算
有了銷量為技術路線辯經,市場上關于誰是新能源技術路線最優(yōu)解的討論也少了很多。說白了插混和增程式被接受的原因主要是其節(jié)能減排、經濟性、長續(xù)航和補能優(yōu)勢。
這就涉及到消費終端的需求上。?
因為在新能源車爆發(fā)的這幾年,隨著新能源車保有量的迅速增長,純電車型的續(xù)航焦慮和補能焦慮的問題也日益凸顯出來。這些問題集中體現(xiàn)在續(xù)航焦慮和補能焦慮上。其中,前者是因為續(xù)航里程不足導致出行半徑過短,后者則是因為充電柱數(shù)量不夠、充電時間過長......
這些問題在節(jié)假日、雙休日上會更加突出,使得消費者雖然對于新能源車的接受度不斷增加,但在選購純電車型時依然有不小的顧慮。哪怕是隨著電池技術的進步和充電設施的完善,這些顧慮也沒有得到有效的緩解。
就拿續(xù)航里程來說,隨著電池技術的不斷進步,現(xiàn)在的純電車型續(xù)航里程越來越高,有的甚至可以達到800公里,但它們中的很多數(shù)據(jù)都是官方在實驗室中測量得出的,存在官標續(xù)航和實際續(xù)航,同時續(xù)航也會因為溫度、用車場景的影響而大幅度降低。
尤其是溫度對續(xù)航的影響。在北方地區(qū),電動車的續(xù)航下降非常明顯。相關實驗表明,當室外氣溫達到了零下6攝氏度時,絕大部分電動車的續(xù)航里程平均下降了40%,這顯然滿足不了消費者的日常用車需求,這也是為什么冬天越往北走,純電車的“能見度”越低。
相比之下,現(xiàn)在的插混車普遍采用“小電池大油箱”的組合,雖然當車輛要頻繁地用混動模式,在節(jié)油減排方面起不到太大效果,但里程焦慮和補能焦慮卻著實緩解了很多。而增程汽則是通過發(fā)動機和發(fā)電機的配合來延長車輛的續(xù)航里程,以適應消費者的需求。
加之插混車(含增程式)在早期還可得到了限行、限購城市的政策優(yōu)待,例如不限行、不收購置稅,和補貼等......在產品層面和政策層面的主導下,插混車得到了快速的發(fā)展。
其中,被詬病技術不先進的增程式,也被理想、問界們發(fā)揚光大。
一邊是增程混動系統(tǒng)沒有里程焦慮,解放了行駛半徑;一邊是搭載的大電池,城市出行跟純電車基本上沒有區(qū)別。這種比油車省,又沒有純電車的里程焦慮,剛好擊中了咱們中國消費者的用車需求。同時,再配上有面子的冰箱彩電大沙發(fā),突出一個將家用進行到底。
在需求的拖底下,去年插混車和增程車的銷量分別同比增長了65.8%和174%,而純電動車的銷量增長僅為24.4%?。這種趨勢表明,消費者更傾向于選擇能夠解決續(xù)航和補能問題的車型,而不僅僅是追求零排放的純電車。
不過,正如內燃機的熱效率已經快被壓榨到極限了一樣,考慮到重量等因素,插混車的電池容量也不可能一直增加。因此,很多車型能夠撐起超過2000公里續(xù)航的是,在三電技術升級的同時加大油箱的容積--當技術達到極限,誰的油箱越大,誰就能跑得更遠。
而想要真的改變這個局面,需要等到固態(tài)電池量產和搭載。在后者完全到來之前,帶油箱的電動車,競爭力還是要更強一些。
來源:第一電動網
作者:汽車公社
本文地址:http://ewshbmdt.cn/news/qiye/257529
以上內容轉載自汽車公社,目的在于傳播更多信息,如有侵僅請聯(lián)系admin#d1ev.com(#替換成@)刪除,轉載內容并不代表第一電動網(ewshbmdt.cn)立場。
文中圖片源自互聯(lián)網,如有侵權請聯(lián)系admin#d1ev.com(#替換成@)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