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 年,如果提 Argo AI 這個名字,幾乎沒幾個人知道。
確實,當時的 Argo 只不過是家籍籍無名的 AI 新創(chuàng)公司。
如今,這家初創(chuàng)公司吸引了業(yè)內眾多自動駕駛專業(yè)人士,他們均有意在 Argo 一展身手,嘗試換個角度將自動駕駛這條路走通。
一直以來,Argo 商業(yè)模式的核心都站在硅谷模式的對立面:
Argo 更愿意依偎在不差錢的行業(yè)巨頭身邊,將大鱷們變成自己的投資伙伴。
一方面,對初創(chuàng)公司而言,自動駕駛是一個資本密集型的產(chǎn)業(yè),離不開巨頭的支持。
另一方面,對汽車廠商而言,他們需要更好的軟件算法團隊幫助他們實現(xiàn)自動駕駛。
這也是直到今天, Argo 背后只有兩位大金主(福特和大眾)的原因。
最重要的是,Argo 并沒有被這些公司收購,而是將許多股權留給了員工。
狡兔三窟,合作共贏
對初創(chuàng)公司來說,不借助外部力量,想單槍匹馬破解自動駕駛的密碼并不現(xiàn)實。
因此,各種交叉合作與收購成了業(yè)內的新常態(tài)。顯然,大家想用規(guī)?;瘉硖岣咝б?。
但是,如果你認為大家都是懷著一片赤誠合作,那也未免太天真。
這個行業(yè)沒人會放松警惕,因為能挺到最后的公司一只手就能數(shù)的過來。
當然,行業(yè)內依然有公司相信,這樣的合作是有價值的。只要大家能放下利己主義共進退,必然能更快地走向成功。
成立三年后,Argo 已經(jīng)獲得福特與大眾的投資。尤其是在后者入股后,其估值躥升至 70 億美元。
一些財力不夠雄厚的公司則選擇緊抱風投的大腿,股權變現(xiàn)金的操作現(xiàn)在已經(jīng)成為業(yè)內的標準流程。
今年 2 月,自動駕駛公司 Aurora 就從亞馬遜、紅杉資本等公司拿到 5.3 億美元的 B 輪融資。
此外,與打車行業(yè)聯(lián)姻也成了業(yè)內新風尚。
去年 5 月,安波福與 Lyft 合作,后者將安波福的自動駕駛測試車編入了自己在拉斯維加斯的車隊,在提供打車服務的同時采集各種自動駕駛數(shù)據(jù)。
除了安波福, Lyft 還與通用、Waymo 等公司建立合作。此外,Lyft 還有自己的自動駕駛研發(fā)團隊。
今年 4 月,在 Uber 上市前夕,豐田聯(lián)手電裝、軟銀給 Uber 送上一份大禮,斥資 10 億美金投資 Uber 自動駕駛部門 ATG。
從這些案例中,我們可以這樣理解:
那些沒有足夠的技術實力的公司,需要別人幫忙;至于那些技術實力夠強的公司,卻很容易被整個行業(yè)拖后腿。
因此,開放合作成為一種必然。
固結曲線的四個階段
回溯上一個時代,許多小型汽車廠商逐漸在 19 世紀末 20 世紀初淡出市場。到了 20世紀末,有些則被兼并收購。
比如,在世界汽車工業(yè)兩次大的兼并浪潮中,低于200 萬輛規(guī)模的車企都被兼并,比如 1999 年福特全盛時期,曾斥資 64 億美元收購了沃爾沃。
在自動駕駛時代,這個競爭不斷的市場還會不斷淘汰落后者。
這并非是一個悲觀的判斷,《哈佛商業(yè)評論》就指出,大多數(shù)產(chǎn)業(yè)都會出現(xiàn)「固結曲線」(The consolidation curve)。
這個收縮的過程共包含 4 個階段,而當下其發(fā)酵的速度可比上個世代快多了。
「在我們看來,當下某個產(chǎn)業(yè)要經(jīng)歷這四個階段平均會花上 25 年時間,在過去這個過程要漫長不少,但在未來收縮速度會持續(xù)加快?!?/span>
《哈佛商業(yè)評論》分析師寫道。「不過,我們的研究顯示,產(chǎn)業(yè)中的每個公司都得過這四個鬼門關,過不去的就會消亡。」
《哈佛商業(yè)評論》指出,「固結曲線」包含了下列四個階段【1】:
第一是「開始」階段,其標志是多家私人新創(chuàng)公司崛起或放松管制培養(yǎng)出的壟斷大鱷出現(xiàn)。
隨后,其他公司很快就會盯上這塊蛋糕并迅速向核心靠攏。此時,業(yè)界 Top 3 公司市場份額也只不過有 10%-30%。
在這個階段,大家主要看中市場占有率,因此營收排第一,利潤則要向后放放了。
第二是「規(guī)?;闺A段,類似 Waymo 這樣的先行者就會想辦法阻止他人搶食并開始「規(guī)?;埂?/span>
這個階段商業(yè)機密和專利非常重要,同時規(guī)?;璧某杀疽矔屝」就鴧s步。
在這個階段,大魚吃小魚就開始,業(yè)界 Top 3 的公司市場份額開始增加到 15%-45%。
第三階段是「聚焦」。
這時,競爭開始陷入白熱化,大家把增速看得更重要,因為能活下來的巨頭只有 5 到 12 個。
此時,業(yè)界 Top 3 公司市場份額可以達到 35%-70% ,超大的并購會頻繁上演。
第四階段是「平衡與聯(lián)盟」。
在最后一個階段,霸占前三把交椅的頭部公司已經(jīng)手握 70%-90% 的市場份額。
有趣的是,這些身處第四階段的公司并不著急離開,它們要鞏固自己的位置。
所以,這一階段的標志的是,當小型新創(chuàng)公司紛紛逃離并開始售賣自家知識產(chǎn)權時,才證明笑到最后的贏家真正接近第四階段。
對自動駕駛行業(yè)來說,當這條曲線發(fā)展到第四階段時,差異化是引領一些公司走向成功的關鍵。
這種情況在哪個行業(yè)都存在,競爭加劇后,整個行業(yè)最頂尖的資源都會聚集在頭部公司,而那些邊緣化的公司會痛苦離場。
這一理論同樣適用于世紀之交時(19 世紀和 20 世紀)的汽車行業(yè)。
當時很多新玩家加入導致競爭加劇,不過還是有公司殺出一條血路登頂。當時福特能迅速躥升就是因為亨利·福特在組裝線上的創(chuàng)新。
自動駕駛關系網(wǎng)
幾乎每周,我們都能看到自動駕駛行業(yè)新的合作、收購或投資新聞,參與者涵蓋了自動駕駛新創(chuàng)公司、科技巨頭與汽車制造商等各類軟硬件公司。
顯然,通過自動駕駛編織的這張關系網(wǎng)正變得越來越緊密。
雖然合作已經(jīng)成為大趨勢,但大多數(shù)參與其中的公司還是堅持保留了自己的品牌,Argo 也經(jīng)歷過這個過程。
2017 年福特 10 億美元投資砸下來后,Argo 一鳴驚人。
不過當時許多人對 Argo 的定位產(chǎn)生了疑問,拿了投資后它是不是成了福特的子公司?
「福特拿了我們的股權并不意味著他們控制了一切?!?span style="margin: 0px; padding: 0px; max-width: 100%; box-sizing: border-box !important; word-wrap: break-word !important; overflow-wrap: break-word !important;">Argo CEO Bryan Salesky對《匹茲堡郵報》表示。「兩家公司是合作關系,我們看中的是福特的規(guī)模制造能力以及它在全球市場的地位?!?span style="margin: 0px; padding: 0px; max-width: 100%; box-sizing: border-box !important; word-wrap: break-word !important; overflow-wrap: break-word !important;">【2】
去年 9 月, Argo 總裁 Pete Rander 強調,Argo 并非福特的一個部門,Argo 是獨立公司,后續(xù)肯定會上市。
今年 7 月,在得到大眾 26 億美元投資和大量研發(fā)人員后,Argo 的定位更加明確:Argo 有獨立的愿景、員工與專利。而福特和大眾,也只是 Argo 的客戶而已。
「想在一家制造商的圍墻中打造出自動駕駛汽車幾乎不可能,它需要不同的文化注入,這樣才能走得更快。」Salesky 這樣認為。
自動駕駛汽車的研發(fā)的確燒錢,因此與合作伙伴分攤成本意義重大。
以 Uber 為例,SEC 數(shù)據(jù)顯示,今年第二季度 Uber 為 ATG 部門花了 9700 萬美元,雖然比去年第二季度有所下降(去年第二季度花了 1.17 億美元),但依然令人咋舌。
需要注意的是,這 9700 萬美元里還包含一些在其他項目上的投入,Uber 將自動駕駛與這些項目統(tǒng)稱為「次時代技術」。
在結束了與大眾的蜜月期后,Aurora 又有了新的朋友——菲亞特-克萊斯勒(FCA)。未來,F(xiàn)CA 將負責打造硬件,而 Aurora 則會為車輛提供「大腦」。
8 月 26 日,中國自動駕駛新創(chuàng)公司 Pony (小馬智行)宣布和豐田建立合作,在自動駕駛技術和未來出行領域進行探索。這也是豐田首次與中國自動駕駛公司牽手。
SEC 的數(shù)據(jù)顯示,福特對「移動出行部門」的投資已經(jīng)從去年第二季度的 1.81 億美元增加到了今年同期的 2.64 億美元。
這些資金大部分都投給了 Argo(當年承諾的 10 億美元投資會分 5 年時間支付給 Argo)。
除了研發(fā)費用,福特與大眾還會將數(shù)據(jù)、人力與技術注入 Argo。Salesky 相信,能挺過這場自動駕駛競賽的公司最多只有 3 家。
類似這樣的合作,除了節(jié)約資本,還有技術共享的考慮。畢竟,在這個一步錯步步錯的時代,誰也不想從零開始。
參考資料:
【1】https://hbr.org/2002/12/the-consolidation-curve
【2】https://newsinteractive.post-gazette.com
來源:汽車之心
本文地址:http://ewshbmdt.cn/news/qiye/98108
文中圖片源自互聯(lián)網(wǎng),如有侵權請聯(lián)系admin#d1ev.com(#替換成@)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