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電動汽車的大發(fā)展,會把傳統(tǒng)汽車所有的部件都重新設計一遍?!?/p>
這句話聽起來很刺激,仔細想一想更刺激。
如果把汽車上所有部件都重新設計一遍,意味著我們曾經熟悉的用車習慣,多數都要改變了。
就像過去駕駛一輛不需要手動變速箱的汽車,我們需要用到兩個踏板。
特斯拉天才般地發(fā)明了單踏板模式,把加速、減速都集成在一個踏板的兩個方向之后。
于是,一個踏板讓老司機們反而不適應了,當然特斯拉現在已經改掉強制單踏板模式。
但如今智能汽車上有很多設計,卻還依然在調教著我們消費者,就如開車門這件小事。
車內門把手,設計有門道?
前兩天看到微博上反饋有極氪車主被困車內,拉動車門內把手依然無法開門。
極氪官方也隨即進行了回應,表示車內機械解鎖功能正常,但需進一步檢查電子解鎖功能。
其實從車主發(fā)布的視頻來看,極氪的車內機械門把手起碼在設計上還是比較正常的,和傳統(tǒng)車門把手設計區(qū)別不大。
目前新能源汽車上最常見的車內開門方式是按鍵式開門,這最早是特斯拉帶來的設計風格。
通過點擊車門內扶手上方的電子按鍵,即可解鎖車門,隨即用力外推,即可打開車門。
為了防止電子按鍵這一步失效,特斯拉還在車門內設置了一個機械開關,作為保險。
很多車企學來了這套,也在車內采用按鍵式開門,但在設計上卻多少有些疏漏。
特斯拉新Model 3的門內解鎖按鈕
比如我們在測試中碰到過一邊開車,車機不斷提示你“駕駛過程中,請不要解鎖車門”的危險情況。
曾經一度以為是后排乘客誤觸了車門解鎖鍵,結果排查之后發(fā)現是設計問題。
因為這輛車主駕駛的車門解鎖按鍵,剛好垂直安置在靠近主駕駛左腿膝蓋的高度。
當然,按鍵式開門設計其實已經算常規(guī)了,有些車門還會有更匪夷所思的解鎖方式,比如下面這種。
沒有提示可能5分鐘都不一定開得了車門,設計師主打一個不想讓你的乘客下車。
當然,車門內把手的設計雖然有點奇葩,但好歹上了車就不怕下不了車。
隱藏式門把手,眾矢之的?
如果評選最不受歡迎的新能源車設計,排名第一的一定是隱藏式門把手。
說起隱藏式門把手的來源,還得把特斯拉請出來。
因為新能源汽車上應用隱藏式門把手也是特斯拉率先垂范,它來自初代Model S。
2015款 Model S
當時的設計師是這么說服馬斯克的:“一個靠近即自動彈出的門把手,雖然沒有給車輛增加任何了不起的新功能,但是會增加車主與車輛的互動性,讓車門在每次用車時就像先與車輛進行了一次愉快的握手一樣。”
據說,馬斯克立刻同意了這個想法。
從此可以和車主“愉快握手”的隱藏式車外門把手設計,就從初代Model S開始風靡了新能源汽車市場。
上到售價50萬元以上的仰望、蔚來等豪華品牌,下到10萬元級別的吉利幾何、零跑等車型均能看到它的身影。
上圖為平開式隱藏門把手,下圖為旋轉式隱藏門把手,前者成本普遍更高一些
只是這種門把手確實好用嗎?很多新能源車主一定迫不及待現身說法:冬天結冰易凍住、緊急情況下無法自動彈出、洗車時洗不到,易藏污納垢等等。
最值得一提的是,關于冬季結冰凍住門把手無法彈開的情況,特斯拉竟然還有官方攻略,可見車企自己對于隱藏式門把手的一些缺陷也是門清。
其實這些還只是隱藏式門把手在日常生活中帶來的不便。
最關鍵的還有安全隱患。一旦發(fā)生碰撞等緊急情況,隱藏式門把手沒有及時彈出就會給救援人員帶來阻礙。
關于這一點,很多車企雖然會解釋車門內部還是設計了機械式車門開關,只是如果在發(fā)生高速碰撞,車內人員昏迷的情況下,內部的機械開關依舊會耽誤救援時間。
降風阻?騙你的
那你可能就要問了:隱藏式門把手這么多問題,為什么還是普遍上車了?
除了設計更漂亮,下意識一定是拿風阻當原因。
隱藏式門把手可以帶來更低的風阻系數,而風阻系數對于提升新能源汽車續(xù)航里程很重要。
不過,拋開劑量談毒性并不合適。隱藏式門把手到底能帶來多少續(xù)航的提升呢?
我們查了下數據,被引用較多的國外學者Gautham Ramchandran在其研究文章《Re-designing door handles to reduce aerodynamic drag in road vehicles》((重新設計門把手以減少道路車輛的空氣阻力)中的結論是:隱藏式門把手只能降低 0.0001 的風阻系數,相比非隱藏式門把手僅減少了0.12% 的空氣阻力。
按照燃油車風阻系數每下降0.01,續(xù)航提升5km左右,純電動車每降低0.01,NEDC續(xù)航提升10km左右的數據,隱藏式門把手對于整體續(xù)航的提升微乎其微。
一個最近的例子就是前幾天樂道L60的發(fā)布會,產品介紹上對于隱藏式門把手帶來的續(xù)航提升僅為1.4km。
那么,既然隱藏式門把手對于提升續(xù)航并沒什么明顯效果,而且還有這么多使用不便,為啥車企一定要用呢?
原因或許并不是很復雜。大的背景是新能源汽車極度內卷的當下,造車新勢力們需要通過各種所謂的“創(chuàng)新”玩法來吸引用戶。
即便不能真正吸引到用戶,那么能夠吸引眼球獲取關注度,也總好過在無人問津的狀態(tài)中逐漸倒下。
這種因素下,最終就會在產品上催生很多消費者并不容易接受的新功能。
極越01無門把手電動感應門
技術可以卷,但“創(chuàng)新”要尊重用戶體驗
隱藏式門把手只是一個小例子,這種為創(chuàng)新而創(chuàng)新的玩法,一旦一家車企帶了頭,引起了一些討論,就會促使更多車企跟進。
除了隱藏式門把手,同理還有一些采用前后觸控式來操控車窗升降的車型。
曾經法系車把車窗升降這組按鍵平移到中央扶手箱前方就已經飽受大家的吐槽。
現在竟然要直接改變“按壓-降低、抬起-升起”這套消費者早已熟悉的車窗升降方式,只能說勇氣可嘉。
智己L7車窗控制按鍵,新款已恢復上下撥動式升降
通過按壓前后兩個按鍵,或者前后撥動按鈕來控制升降車窗,并不比傳統(tǒng)車窗升降操作方式來得更簡單直接,反而增加車主用車的學習成本,可以說是把升降車窗這件小事搞得復雜了。
這種設計會出現,就像是車企急需在產品上推出創(chuàng)新的功能點,但同時自己又沒有好的創(chuàng)意。
具體到產品負責人,為了完成任務,只能把傳統(tǒng)車型上的既有功能,畫蛇添足地重新設計一遍,增加成本也在所不惜。
來源:第一電動網
作者:AutoLab
本文地址:http://ewshbmdt.cn/news/shichang/232410
以上內容轉載自AutoLab,目的在于傳播更多信息,如有侵僅請聯系admin#d1ev.com(#替換成@)刪除,轉載內容并不代表第一電動網(ewshbmdt.cn)立場。
文中圖片源自互聯網,如有侵權請聯系admin#d1ev.com(#替換成@)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