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天高溫季節(jié)來臨,汽車的自燃事件再一次成為市場關注的焦點。
日前,被譽為最靠譜的造車新勢力——理想汽車,將獨家的增程式混動系統,改稱為插電式混動系統,巧合的是隨后就發(fā)生了一起自燃事故。
假如說是電池引發(fā)的自燃,或許市場已經有了足夠的心理預期,不再感到意外。
理想ONE采用業(yè)界少有的增程式混動系統,搭載的增程器是東安動力的1.2T三缸渦輪增壓發(fā)動機,不驅動汽車,僅為電池提供電力。
根據目前已經公布的消息,這輛自燃的理想ONE,電池動力系統沒有問題,那么問題就尷尬地出在燃油動力系統。
這就讓我們聯想到傳統燃油汽車的自燃,這種自燃情況雖然少有,也更多是發(fā)生在有一定使用年限的車上。
理想ONE交付并沒有多長時間,此次發(fā)生自燃事件,而且還不是由電池導致,不禁讓人浮想聯翩。
這一輛豪華大型SUV的車型,是否真的如傳言那樣存在油路、電路布局不合理、材料選用不合理等整車設計存在缺陷?
不管最終事故調查結果如何,此次自燃事件將讓我們再一次審視插電混合動力這一中間過渡的動力系統。
在越來越嚴格的油耗和排放標準之下,豐田和本田通過油電混合動力緩解壓力,而其它所有車企卻只能依靠插電混合動力。
插電混動實際上分為三種,一種是豐田的純電加油電混動系統,一個是日產和理想的純電加增程式混動系統,最后是其它車企的純電加燃油系統。
不管是何種類型的插電混動,都同時搭載電動和燃油兩套動力系統。
這種處于燃油車和純電動車的中間車型,既可以滿足汽車政策要求,又不用陷入純電動汽車的里程焦慮,受到各大車企的青睞。
對于用戶來說,插電混動車型同樣存在一定必要性。
除北京之外的地區(qū),插電混動車型作為新能源汽車,能夠拿到一定金額的補貼,無需車輛指標費用,更可以減免購置稅和車船稅等一堆稅費。
插電混動車型看起來是一舉兩得,卻沒想到卻可能會禍不單行。
插電混動車型的純電續(xù)航里程一般為50kn,日常使用,或許要有自家車位的專屬充電樁,才會當作一輛混動車型來用。
畢竟為了這50km,花時間跑到外面去日曬雨淋充電,實在是劃不來。
插電混合動力汽車最終往往會變成一輛拖著電池和電機的燃油車。
這樣一輛“燃油車”,售價高、油耗高、二手殘值率低就算了,使用風險增加了一倍,還得額外為電池做特定的檢查和保養(yǎng)。
假如說燃油車僅需要擔心油路和電路老化故障引發(fā)的自燃風險,純電動車也僅需要擔心動力電池的自燃風險,一輛插電混動車型卻要面對雙重風險。
燃油車的已經有百年的成熟應用,純電動車的三合一電驅系統和動力電池的搭配也相對簡單。
插電混合動力汽車在一個車身融入兩種動力系統,加重了車身總體質量不說,可以說是最復雜動力系統。
在充電不便利,充電速度慢所引發(fā)的純電動車里程焦慮的背景下,插電混動車型成為用戶獲得車輛牌照和車企降低油耗和排放的最佳解決方案。
只是50km的續(xù)航讓純電系統成為擺設,反過來拖累了作為燃油車的實際油耗表現。
插電混動汽車的超低油耗,是用那50公里的純電續(xù)航來獲得的文字游戲。
在實際使用場景中,插電混動系統的油耗要遠遠高于官方宣稱油耗標準。
當車企用一輛插電混動車型滿足了“雙積分”政策要求之時,車主卻不得不面臨超高的實際油耗和雙重使用風險。
誠然,插電混動作為中間過渡車型,有其存在的必要性,也有現實的需求。
要真正實現插電混動車型一舉兩得的效果,首先就要提高純電續(xù)航里程,比如100km,讓純電系統成為現實使用的可能。
其次在特定區(qū)域限定必須啟動電動系統,或者對電動系統的使用設定最低基準線。
再者,為了讓車主更愿意使用電動系統,在停車費、使用補貼等等方面提供更大的政策傾斜。
插電混動的理想ONE,自燃事件或許僅僅是單個案例,但卻足以讓我們在這個高溫天氣,小心翼翼地照看好手上的插電混動汽車。
魚與熊掌想要兼得,那不就不有兩倍的付出和承擔雙重的風險。
夏天高溫雨季已經來臨,汽車要防水浸,還要防高溫。看好自己手中的車,盡量不露天停放,不停在低洼地帶。
總之一句話,小心駛得萬年船,用車需謹慎,防水防火防陷阱。
來源:第一電動網
作者:TMC動力
本文地址:http://ewshbmdt.cn/kol/115988
本文由第一電動網大牛說作者撰寫,他們?yōu)楸疚牡恼鎸嵭院椭辛⑿载撠?,觀點僅代表個人,不代表第一電動網。本文版權歸原創(chuàng)作者和第一電動網(ewshbmdt.cn)所有,如需轉載需得到雙方授權,同時務必注明來源和作者。
歡迎加入第一電動網大牛說作者,注冊會員登錄后即可在線投稿,請在會員資料留下QQ、手機、郵箱等聯系方式,便于我們在第一時間與您溝通稿件,如有問題請發(fā)送郵件至 content@d1ev.com。
文中圖片源自互聯網,如有侵權請聯系admin#d1ev.com(#替換成@)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