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單介紹下自己,87年生,北京人,標準直男/宅男/程序猿一枚。
家中不算大富大貴,只是標準小康之家。全家都是老老實實、朝九晚五上班的工薪階層。本人上下班更是嫌堵車只騎摩托,周六日基本宅在家,偶爾陪父母周邊轉(zhuǎn)轉(zhuǎn)就知足了。所以總體而言,用車需求并不強烈,是典型的電動車受眾人群。
2014年底,北京市面上在售的新能源車型就那么幾款:騰勢、比亞迪e6、北汽EV160、EV200,還有占號神器江淮iEV4。如果放在現(xiàn)在讓我重新選,我還是會選擇北汽EV200。
這么說,當然不是我那狹隘的地域主義作祟。
簡單回憶一下,當年的公共充電樁遠沒有現(xiàn)在這么多,那時候最便宜的占號神器江淮iEV4居然沒有快充功能!每當有江淮車主來充電,總會有別的車主罵罵咧咧來一句“得!又來了個江淮!”那個畫面至今記憶猶新。
而比亞迪的兩款車型售價都在30萬以上,車是好車,車企也是好車企,就是這價格不太友好。畢竟電動車是新技術(shù),我舍得命吃螃蟹也要先揀個個兒小的捏嘛。
就這樣,我提了北汽EV200,落地價格11.89萬,成為北京第一批車主。
6年充電費不到2500元,北汽EV200開起來還不錯
畢竟新車新技術(shù),小毛病不斷,大毛病也會有,這點心理預(yù)期咱還是有的。
別說這車開了快六年,還真對得起咱這張臉!6年充電費總共還不到2500元,還享受終身免費保養(yǎng),而且這6年其實一次小毛病沒有過。有一次是4S店非要召回,說空調(diào)壓縮機制冷效果不好,要給更換個新型號,其實那時候我覺得空調(diào)還挺好用的。
現(xiàn)在,這車點腳就跟瘋狗似的。反正我開車很糙,綠燈起步不說踩到底,一般也是第一個竄出去。續(xù)航呢,北汽這個車企大家還是了解的,說好聽點兒一般般吧。但是畢竟是第一款車型,用料說不上扎實,在我看來還是非常謹慎,這從背一塊30KW的電池就能看出一些端倪。
在車企看來,EV200理論續(xù)航200公里、背著30度電的電池、百公里耗電就是15度。但是從我實際用車來看,就EV200這款車型,一般百公里耗電12度左右,有時候黃金右腳能開出10度電的奇跡。
這輛車我從沒跑干過,但開空調(diào)的話跑200公里絕對沒問題;不開空調(diào)估計續(xù)航在220-230公里之間;天氣暖和、還不開空調(diào)的時候,跑260-270公里感覺都可以。冬季非常寒冷的時候曾經(jīng)從單位往返回家,大概40公里就沒電了。
不過這個車型比較早,還沒有電池加熱系統(tǒng),但是冬季續(xù)航非常虛的確是不爭的事實。按照網(wǎng)上很多說法,冬季續(xù)航有時候?qū)φ鄱嫉枚?,這點在買車之前一定要有心理準備。
快充時間來看,北汽EV200是當時難得在快充樁上電流能到120A的車型。一般快充到75%-80%開始限流,限流之前一直穩(wěn)穩(wěn)的120A,這個成績已經(jīng)相當優(yōu)秀了。我一般在外面的快充樁就充個20分鐘,充到80%,再充時間效益就不劃算了。慢充妥妥的一小時20%的電,根據(jù)剩余續(xù)航自己估計大差不差的。
現(xiàn)在聊得比較多的智能化水平那時候還幾乎沒有,導(dǎo)航不能升級、很多新路根本搜不出來,聽個收音機音質(zhì)渣到爆炸。
開了電車真的開不回去油車了
可即便是這樣,我依然和很多電車老車主一樣,開了電車就開不回油車了。具體來說,大概有以下三點原因:
首先,電動車加速沒有油車那種等待、轉(zhuǎn)速、慢慢起來的過程,而且超級安靜。本人非常討厭大腳轟油門的噪音。
其次,電動車普遍智能化程度更高,電動車對于男人就像一個玩具,而油車感覺就是一個代步工具。雖然燃油車有前輩們的智慧結(jié)晶、歷史沉淀,但不可否認電動車后發(fā)優(yōu)勢強大。雖然電動車由于技術(shù)較新或沿用了油車的技術(shù),造成部分不適應(yīng)性,但這些是可以彌補的。而讓油車重新正向研發(fā)一套新的高智能化的平臺,我相信油車和電車都是大差不差的。
還有,高性價比,同等價位買油車很難買到智能化座艙、同檔次內(nèi)飾的車。
不過說里話,雖然開不回油車,但我其實更想買一款油電混合車型,這也是全家一致的意見。
最主要的原因是電動車真省,我一直是家充(沒有家充的果真不適合電動車),百公里6塊錢誰受得了?6塊錢在北京都不夠坐趟地鐵的。每次我爸媽去機場不管幾點的飛機我都要開車接送,因為機場大巴太貴了,而拉個往返順風車還能掙個一百多它太香了。
但是,電動車跑高速也真是太苦了。我出差去趟天津都不想開它,如果有人告訴你他的車平時能跑400公里,跑高速也能跑400公里,請你鄙視他,要么是吹牛,要么就是在高速上龜速來著。
有人可能會說因為EV200續(xù)航太短,才會造成跑高速辛苦,其實這個算一筆賬就明白了。
第一,由于沒有變速箱,電動車跑高速是極不經(jīng)濟的,80邁跑100公里和120邁跑100公里,耗電量能差出去40%-50%,就是這么夸張。我的EV200在高速上80邁跑,百公里耗電量也就11-12度電,如果頂著限速120邁跑,耗電量能飆到17-19度電。
第二,高速如果頂著120邁限速跑,通過耗電量就可以得知電池屬于高倍率放電狀態(tài),而且是長時間處于高倍率狀態(tài)。先拋開對電池的損耗不談,高倍率放電極易造成電池過熱。以我之前的駕車經(jīng)驗,滿電出發(fā),在高速上跑到電量報警再在服務(wù)區(qū)充電到80%,然后繼續(xù)開,反復(fù)兩次電池即會到達溫度上限。
反復(fù)放電快充再放電再快充,電池溫度能干到50度往上。我是不敢繼續(xù)開了,怕引起熱失衡。我記得2015年在第一電動網(wǎng)看過一篇文章,一個小編開著EV200從北京到上海,期間不休息,速度也不是很快,在反復(fù)充放電5次以后直接把動力電池干報警了,最后找的廠家把車拖走,電池具體是否報廢了文章里也沒說明,但是熱失衡是鐵定的。
第三,電池都有藏電策略,一般剩下的20%就會給你限制一下,而且在高速上也不敢開的電太少。而充電由于電池保護,75%-80%就會限流充電,這時候的電充的老慢了。所以電車走高速如果想大大方方的開,給你預(yù)留的有效區(qū)間就是60%。
綜上所述,就算現(xiàn)在一輛NEDC續(xù)航600公里的車跑高速,先刨去40%,直接就干到360公里,多留點富裕算400公里好了。算上速度過高的額外電耗,再減去100公里不成問題。所以我認為電車在高速上的續(xù)航就在300公里。算上反復(fù)充電2次,電車對標油車的一日續(xù)航就在900-1100公里。這個續(xù)航可以滿足絕大多數(shù)人的需求了,但是比我的預(yù)期還差點。
而且在這期間的充電時間成本以及找樁的不確定性,還有高速上幾乎不輸汽油價格的高昂電價,我都認為不是那么友好。
另外,我自己的感受來說,開電動車最苦的不是在服務(wù)區(qū)等樁等電,而是開電動車一般你就只能自己玩或者跟別的電動車一起玩了,車隊還不能太大,畢竟一個服務(wù)區(qū)就4根樁。你問問周圍開油車的朋友愿意不愿意跟一個開電動車的人一塊出去玩呢?人家都到賓館了我這還在路上呢。一般玩一次就沒第二次了……
今年疫情最嚴重的那幾日,我家孩子出生,EV200明顯不夠用了。我開始考慮換車,基于上面的理由,油車肯定不會考慮。我先說下結(jié)果,我定了李想大哥的理想ONE,由于車位問題計劃10月份提車。
選車過程其實波瀾不驚,我是奔著6座SUV去的,7座不考慮的主要原因是審車太麻煩。
車型當時鎖定了三款:比亞迪唐DM、蔚來ES8和理想ONE。其實這三款車真的都還算不錯,經(jīng)過這幾年的發(fā)展,我國新能源真的是可以和國外車當面鑼對面鼓叫叫板了,這點有一說一,希望大家不要有色眼鏡。
我最先排除的是比亞迪唐,外觀中規(guī)中矩,抱歉我并沒有看出所謂的中國特色。內(nèi)飾同樣普通,這也凸顯了傳統(tǒng)車企和新勢力的區(qū)別。買比亞迪唐我就是買了個車,而買蔚來和理想感覺就是買了生活,買了品味;也更像買了個大玩具,試問哪個男人不是個大孩子?
蔚來的換電技術(shù)其實是國內(nèi)電動車跑高速最好的解決方案,不用擔心電池的熱失衡問題以及充電的時間成本。換電是真香,一直換一直香,問題換不上咋整?目前這個問題在一些地方已經(jīng)凸顯了。換電方案的最大弊端還是投入太大。
一個換電站投入成本在200萬往上,一次只能換一輛車。而對應(yīng)的加油站的加油機呢?一臺成本才2萬,一次能同時給兩輛車加油。這就差出去100倍。咱們算一筆賬,1個換電站200萬,100個就是2億。如果這不是政府行為的話,作為一個新造車企業(yè),100個換電站投下去,中國這么大能砸出聲嗎?就算能砸出個聲,2億他不計成本的投下去,請問他需要造多少輛車才能掙得出這2億呢?資本不是傻子,不可能由著性子叫你胡來的。叫我說,我看好換電技術(shù),但我不看好蔚來的換電計劃。
所以,油電混合是最優(yōu)解,起碼是當下的最優(yōu)解,以后何解叫后人說去吧,我只活在當下。
唐和理想都是混動,一個純電續(xù)航80公里,一個純電續(xù)航180公里。脫離電池談公里都是耍流氓,唐20度電、理想40度電。如果電池使用策略一樣的話(就是藏電策略,具體每款車的藏電策略請自行逛貼),兩款車達到理論續(xù)航應(yīng)該都是可能的。
明顯電池大的更適合我,以我之前用車經(jīng)驗,150公里在北京跑跑我反正夠用了,理想這款車可以在市里完全替代油車,偶爾冬天電池動力不足用用油也不是用不起,畢竟跟油車比起來,油錢早已經(jīng)省出來了。而且冬天用內(nèi)燃機余溫取暖我個人認為比傳統(tǒng)電動車的PTC加熱要舒服一些。
偶爾出遠門用純油模式完全可以,高速跑120邁不掉電還能回充一點點。不過,理想這款車在北京最要命的一點是要占用油車指標,這是政策面的事情,我就不評述了。
寫作功底真的一般,說了這么多流水賬,但我還記得老師說寫作文最后要點題。電動車會是未來發(fā)展方向,但是電動車完全替代汽油車還太遙遠,所有電動車企其實是一家,包括特斯拉也一樣,他們在抱團分吃油車的蛋糕而已。
就目前來看,根本沒有一個可以完全替代汽油車的解決方案,油電混合算是比較討巧,但也一定會被淘汰。戰(zhàn)略上電動車彎道超車算是成功的,從車企數(shù)量、新造車品質(zhì)、供應(yīng)鏈搭建可見一斑。中國能不能出一個特斯拉我不知道,但是未來全球電動車市場上是有中國一席之地的,這也得感謝我等心甘情愿的韭菜。
來源:第一電動網(wǎng)
作者:大聰
本文地址:http://ewshbmdt.cn/kol/118613
本文由第一電動網(wǎng)大牛說作者撰寫,他們?yōu)楸疚牡恼鎸嵭院椭辛⑿载撠?,觀點僅代表個人,不代表第一電動網(wǎng)。本文版權(quán)歸原創(chuàng)作者和第一電動網(wǎng)(ewshbmdt.cn)所有,如需轉(zhuǎn)載需得到雙方授權(quán),同時務(wù)必注明來源和作者。
歡迎加入第一電動網(wǎng)大牛說作者,注冊會員登錄后即可在線投稿,請在會員資料留下QQ、手機、郵箱等聯(lián)系方式,便于我們在第一時間與您溝通稿件,如有問題請發(fā)送郵件至 content@d1ev.com。
文中圖片源自互聯(lián)網(wǎng),如有侵權(quán)請聯(lián)系admin#d1ev.com(#替換成@)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