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年營收1769億,北京奔馳板塊獨占1696.9億,占比幅度高達96%」,北汽集團的財報,讓人看得是膽戰(zhàn)心驚,而上一個與北汽相似的,是華晨。
2019年,華晨集團的營收達到了1733.03億元,其中華晨寶馬的營收獨占1694.41億元,占比達到97%;更夸張的是華晨集團當年的利潤達到67.62億元,而華晨寶馬的利潤卻有76.26億元,換句話說,華晨的其他版塊,還處于虧損狀態(tài)。
后來的事大家也都清楚,作為遼寧省的親兒子,甚至連遼寧省的國資委也不愿意在保它,最終華晨集團走向破產重整。。
回到北汽集團身上,如今它面臨的問題與曾經的華晨幾乎一致:對北京奔馳的依賴性,太太太太高了。
時代在變,政策也在變,曾經為了保護我國汽車產業(yè)的合資股比限制,到現在已經是取消,
網絡上也不止一次的流傳出北京奔馳意圖提升股份占比的消息,到時候北汽集團能拿什么制衡奔馳,值得深思。
2020年全年,北汽自主批發(fā)銷量為8.2萬輛,同比下跌50.9%;其中,北汽新能源銷量僅為2.59萬輛,同比下滑82.79%,曾經連續(xù)6年霸占我國新能源汽車的北汽新能源,在最近兩年經歷了最大滑鐵盧。
究其原因,一方面北汽新能源早前是依靠B端市場起家,而今的B端市場也趨于飽和,自然不能為其提供增長潛力;另一方面,雖然C端市場正在逐步擴大,但由于其自身產品競爭力不足,導致C端市場受挫,兩頭不占好的情況下,銷量自然也十分難看。
雖然北汽也在積極自救,比如推出高端品牌極狐,但收效甚微,甚至有部分消費者認識到極狐這個品牌,還是因為總裁罵用戶這件事才得知。
再看北汽集團的另一合資板塊北京現代,依舊是處于水火之中,作為國內最快銷量突破百萬的合資品牌,北京現代這幾年可謂是每況愈下,從2017年開始,銷量開始「跌跌不休」,到最近的2020年,銷量已不足巔峰時期一半。
雖然從去年開始,我們就看到北京現代開始自救之路,十分密集的在投放新產品,但奈何消費市場的反饋并沒有想象中那么友好,包括十代索納塔和全新的名圖都相繼與挫,銷量表現不如預期。
另一方面,北京現代的病灶并非只在產品更新?lián)Q代速度慢上,其品牌形象早已被冠以低端合資的稱號,在自主品牌不斷崛起,日系德系價格不斷下探的壓力下,北京現代可謂是在夾縫中求生存。
北京現代每況愈下,自主板塊難扛大旗,北京奔馳在整個集團中的地位愈發(fā)重要,但正如前文所說,隨著合資股比限制的取消,如果奔馳方面不念舊情,執(zhí)意要提高股份占比,北汽集團要如何應對?
在此也忠告其他合資企業(yè):那些躺著都能賺錢的日子,已經一去不復返了。
來源:第一電動網
作者:智電汽車
本文地址:http://ewshbmdt.cn/kol/144025
文中圖片源自互聯(lián)網,如有侵權請聯(lián)系admin#d1ev.com(#替換成@)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