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品:電動星球 News
作者:毓肥
編輯部有一輛零跑 T03,平日里任勞任怨,買過菜載過貨、跑過長途走過爛路。
超過一年使用下來,T03 給我們深刻的印象,有電動車低廉的使用成本,還有零跑這個品牌主打的同價高配戰(zhàn)略,以及這輛車本身不錯的基礎素質,包括動力、操控等等。
但除了單純的使用感受,T03 之于純電小車市場,超越車型本身的意義,同樣值得細說。
上周,我們試駕了 2022 款零跑 T03。新車型換上了新電機、新配色,還有新配置。
看上去是一次常規(guī)的升級,但實際上,T03 通過這次升級,成為了 10 萬元,甚至 8 萬元以內,目前更完整詮釋「智能電動汽車」這一定義的產品。
甚至于,如果要在 10 萬元以內找到一款帶 L2 輔助駕駛+自動泊車+語音控制的智能電動汽車,T03 會是唯一的選擇。
汽油時代,提起 10 萬元以內的小車,「妥協(xié)」、「縮水」是主旋律。但智能時代,汽車開始追求科技產品的體驗一體化、全民化。
從 2022 年開始,小車市場會不會迎來一位「紅米」,為小車領域撕開低配的標簽?10 萬元以內小車市場,會因為智能電動化,迎來怎樣的變革?
一、智能,小車體驗升維的關鍵?
有本書叫《沉默的大多數》。
這個書名,后來被大量應用于解釋一些「輿論與數據倒掛」的現象。比如某個產品銷量特別高,卻并不是某個市場里討論度最高的。
以科技領域舉例,這種現象尤為明顯。
根據 Omdia 的數據,2020 年全球智能手機銷量前十名的型號里面,有足足 5 款,都是售價低于 300 美元的「budget phone」,也就是中文世界里的「入門機」。
更重要的,是與另外 5 款相比,入門機的名字,很明顯是流量更低的。
同樣的現象,正在智能電動汽車市場復現。
根據乘聯會數據,2021 年 12 月,純電小車市場批發(fā)零售銷量達到了 19.9 萬輛,合計占據純電市場 12 月批發(fā)銷量的 47%,接近一半。
智能電動汽車,也正在呈現出智能手機類似的趨勢——入門價位銷量節(jié)節(jié)攀升,甚至追上了最受輿論追捧的流量車型。
放在前幾年,入門級智能手機興起的時代,人們把它叫做「智能下沉」。如今同樣的下沉,也出現在智能化浪潮下的電動汽車產業(yè)。
我們以產品舉例子,零跑 T03。
2021 年全年,零跑 T03 累計交付 38463 臺。而比起交付量更值得深思的,是 T03 的訂單增長量。
從 2021 年 8 月到 11 月,T03 的單月累計訂單量分別是:7228 臺、7541 臺、8575 臺、以及 9297 臺——換言之,T03 的產能,目前只匹配了不到一半的需求。
理論上看,T03 的月度交付天花板潛力依然巨大,9000+是必須的,產能還沒跟上也算是一個幸福的煩惱吧。
事實上,我們對零跑公布的數據并不驚訝。從開始體驗老款 T03 算起,對這款車、對零跑造車戰(zhàn)略的認可度,一直在提升。
關鍵在于智能。
我們在 2021 年 3 月初收到了老款 T03 的 V1.01.51 系統(tǒng)更新。
最讓我們興奮的,則是新版本帶來的 LEAP Pilot 2.0 三大功能:ACC 自適應巡航(beta)、LKA 車道保持輔助(beta)、AEB 緊急制動(beta)。
那次更新有兩個意義:T03 成為了 10 萬元以內唯一帶有 ACC+LKA+AEB 的電動汽車;以及零跑是一家全系 FOTA 的車企。
實際體驗下來,T03 上面的 LEAP Pilot 2.0 和三四十萬車型的輔助駕駛當然有距離。但橫向對比同價位,甚至稍貴的競品,T03 的輔助駕駛是 0 和 1 之間的質變。
我們原以為 T03 會開啟小車市場的L2普及浪潮——結果到了 2022 款 T03,它依然是 10 萬元以內唯一的 ACC+LKA+AEB,友商要加緊了。
不僅如此,T03 是 10 萬元以內大量智能功能的「唯一」。除了 L2 輔助駕駛三大金剛,像是智能泊車、低速跟隨、疲勞駕駛、限速識別、車道偏離預警...
也許你能在某些競品上找到一兩個功能,但起碼現在,你肯定找不到T03以外,以上功能全配的 10 萬小車。
這就是「智能下沉」,但這不是「智能下沉」的全部。
2022 款 T03 的售價區(qū)間是 6.89-8.49 萬元,價格有區(qū)分,但零跑做了一個很科技企業(yè)的決定:智能座艙進階功能全系標配。
其實老款 T03 已經擁有同價位功能豐富的智能座艙,而到了 2022 款,零跑則將科大訊飛 3.0 語音識別控制系統(tǒng),下放到了所有低配車型。
同樣成為標配的,還有倒車影像、ESC、自動駐車、上坡輔助等一系列功能。
智能時代,「入門機」與「入門車」的共同點,到這里終于說明白了。
幾萬塊的小車擁有汽車市場里幾乎最大的用戶容忍度,一千來塊的手機也一樣,但「容忍度」并不是廠商妥協(xié)的理由。
恰恰相反,容忍度高意味著只要咬牙多給一點,體驗做好一點,回報率會遠高于更高價的市場。
或者說得更簡單點,入門級市場的體驗評判標準里,「有」是更重要的。比如入門機多一個攝像頭、屏幕大一點、處理器主頻高一點...
類比到電動小車,那就是有沒有 FOTA?有沒有輔助駕駛?有沒有智能座艙?有沒有語音助手?
回答問題很簡單,但把產品送到用戶手上,需要的卻是大量前置思考。
二、自研,小車硬件素質的保證?
零跑是一家很有意思的車企。
它在產品端堅定走高配性價比路線,研發(fā)端卻選擇了初期投入更高的全棧自研路線,從三電到智能駕駛均如此,無論是家族旗艦 C11,抑或是小車 T03 都不例外。
以 2022 款頂配 T03 為例,它配備了 80kW 功率的電機,系統(tǒng)工作效率 92.6% ,NEDC 工況續(xù)航 403 公里,再加上前面提到的輔助駕駛、智能座艙...然后售價是 8.49 萬元。
如果說高性價比已經讓零跑值得被關注,那么這個品牌的「性價比」配置幾乎都來自自研,就更值得深思了。
2021 年 11 月 19 日,廣州車展。
零跑在這一天發(fā)布了 C11 性能版,并同時公布了自己的動力總成進展。其中有句話是這樣的:「每一輛零跑汽車,100% 搭載自研動力總成」。另一句原話,則是「每臺動力總成,都 100% 搭載自研核心部件」。
兩句話都幾乎沒有定語,甚至于「核心部件」四個字,零跑也劃了非常明確的界限:「電機、減速器、控制器總成、電驅結構、系統(tǒng)架構、控制硬件、控制軟件」。
換句話說,動力總成的軟硬件,零跑都決定握在自己手里——按照官方說法,這樣做的車企,「全球唯 3」。
T03 之前,零跑就在 2019 年 5 月的 S01 電驅總成上,實現了 4.85kW 每公斤的電機功率密度,同時號稱做到了「全球首款八合一電驅」,以及「全球首款高圧鋳造電機減速器一體化設計」。
即使是預算壓力更高的 10 萬小車上,零跑依然拿出了兩款全自研動力總成:55kW 和 80kW——一個冷知識,80kW 是同價位電動小車的動力最高值。
而且這款電驅的同級競爭力并不僅在數據。根據官方信息,80kW 電驅使用了控制器四合一設計,集 MCU、OBC、DC-DC 及 PDU 于一體,總成減重 28.8% ,空間利用率提升 51.9%。
硬件為基石,軟件為血肉。
2021 年 8 月,T03 更新到了 1.01.68 版本的軟件。
和 3 月份的輔助駕駛大升級不同,這個版本 T03 在車輛基礎部分獲得了優(yōu)化——包括 BMS 電池管理系統(tǒng)、VCU 整車控制器、MCU 電機控制器、IVI 中控功能升級、ICU 儀表等。
新版系統(tǒng)給 T03 帶來了電池溫度報警、自動蠕行、優(yōu)化低速策略等等能力。
上一段的結尾是「前置思考」,這一段話也是講前置思考。
將 2021 年 T03 銷量的進步看做結局,自研動力總成帶來的硬件參數領先,以及軟件持續(xù)優(yōu)化能力,則是前置思考帶來的回報。
競爭的新篇章
T03 的配置還有很多值得一說,比如號稱「同級別高強度鋼占比最高」的 70%高強度鋼籠式車身結構、四輪碟剎、藍牙鑰匙等等。
但除了配置,我們更希望通過一款車,將趨勢理清楚。
汽油車的紅海即將退潮,但智能電動汽車的紅海還處于醞釀期。戰(zhàn)局更迭,看的不是往日積累,而是當下的決心與對未來的把握。
價位不變,10 萬元小車的最高要義,也就不會變——它扮演著更多人生命中的最容易接近的第一位旅伴。
但在智能化與電動化的洗禮下,小車也在脫離單純的代步工具。輔助駕駛、智能座艙、FOTA...這些有關未來汽車體驗的基本盤,新小車也應該是標配。
我們肯定 T03,我們也同樣向往全面智能化的小車市場。
(完)
來源:第一電動網
作者:電動星球News蟹老板
本文地址:http://ewshbmdt.cn/kol/166300
文中圖片源自互聯網,如有侵權請聯系admin#d1ev.com(#替換成@)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