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注并標星電動星球News
每天打卡閱讀
更深刻理解汽車產業(yè)變革
————————
出品:電動星球 News
作者:毓肥
剛剛,理想 L9 上市了,全系一共一個配置:45.98 萬元。
李想本人在微博上多次強調,L9 是「500 萬以內最強」。這句話爭議極大,甚至已經成為了新造車的名梗。但拋開這一點,只說 L9 的話,它起碼是一輛參數足夠華麗的增程 SUV。
說參數華麗,一方面是因為 L9 相比 ONE,各方面都有了升級:新的座艙屏幕、雙 8155、AD Max 輔助駕駛系統(tǒng)、更大的電池、電機、空間等等;
說參數華麗,另一方面還包括 L9 發(fā)布會上還有一些參數尚未披露,比如車身剛度;以及根據我們實際的體驗,L9 的外觀、內飾設計都挺「素」,和價位、外部舒適配置等形成了一定反差。
我們一直堅定站在純電陣營,所以L9 的增程屬性,以及理想目前尚未自建補能網絡的戰(zhàn)略,也是我們對今晚發(fā)布會的疑問之一。
帶著疑問,以及前不久靜態(tài)體驗過 L9 后的感受,我們開始今天的文章。
一、大尺寸、大空間
L9 足足比 ONE 大了一個級別,超過 5 米的車長,讓它和奔馳 GLS、寶馬 X7 等大型三排 SUV 同樣「可觀」:
有意思的是,L9 的車身寬度并不大,控制在了 1998mm,和 ONE 的 1960mm 基本一致;更有趣的,是 L9 比 ONE 長的 188mm,有 170mm 都放在了軸距上——這意味著 L9 的輪前、輪后空間,也就是車頭車尾長度,跟 ONE 幾乎一模一樣。
這也使得 L9 看起來中間特別長,而車頭和 GLS/X7 相比,欠缺了大型 SUV 該有的「氣場」。
把加長的空間放在軸距,則意味著 L9 的車內空間表現(xiàn)會很不錯。
根據我們實際的體驗,L9 的第二第三排可以同時坐下身高一米八、體重一百八十斤的我,并且坐墊足夠柔軟。唯一挑剔的,可能就是第三排受限于底盤高度,還是有點小板凳。
根據發(fā)布會理想官方給的數據,L9 的第二第三排腿部空間,也是全面領先于 GLS/X7:
另外作為 5.2 米長的 SUV,在使用第二第三排的情況下,L9 依然保留了 223 升的后備箱空間。
總的來看 L9 給人的第一印象依然很「理想」,雖然是定位于 40-50 萬級別的大型 SUV,但內外風格依然走溫和風,針對的還是新奶爸。
主觀一點看待 L9 的內外「顏值」,我們的結論也是「夠大,但不夠大氣」,包括 L9 的內飾設計,也是偏實用,而缺了一點獨特。
當然審美評價會摻雜太多個人因素,大家也可以各抒己見。
二、更完整的家庭智能座艙
L9 的車內,是一套比 ONE 明顯更完整的「家庭智能座艙」。
說完整,首先因為 6 個座位上的乘客體驗相對統(tǒng)一。
比如視覺,L9 的第一排乘客當然可以享受雙 15.7 英寸三星 OLED 屏,但二三排乘客依然有專屬的娛樂屏——頂部另一塊同樣的三星 OLED 屏。
這三塊 15.7 寸屏幕的參數也很亮眼:2880x1620 分辨率、100%NTSC 色域。搭配更窄的中控屏幕邊框,L9 的中控科技感足夠強。
至于頭頂的電動折疊娛樂屏,L9 的第二排觀看體驗,其實沒有想象中仰著頭這么累,但長期使用后會不會產生異響,同樣需要留給時間檢驗。
再比如操控,L9 全車配備了 6 個麥克風,6 個座位均有獨立的麥克風喚醒「理想同學」。
完整還包括充電,L9 三排 6 個座位均配備了快充口:前排兩個 15W 無線充電位、第二排兩個 60W 快充(可以給筆記本電腦充電)、第三排還有兩個 15W 有線快充。
最后是音響,L9 配備了 21 個揚聲器,支持 7.3.4 聲道,最大功率 2160W。
說完「完整」說「家庭」,也就是各位乘員出行時的使用需求。
L9 前排中央扶手下方是一個容積 8.8 升的冰箱,可以在 0-50℃ 之間切換,也就是兼具制冷和保溫功能。
另外,L9 第二排右側座椅配備了小桌板以及電動腿托,還有個老板鍵——但是行駛過程中使用小桌板,還是要更注意安全。
然后是「智能」,也就是 L9 座艙的核心。
L9 的座艙芯片當然也升級到了驍龍 8155——但是是兩顆 8155。這意味著 L9 的智能座艙擁有 24GB 的運行內存,以及 256GB 的存儲空間。
結合通透度極佳的 OLED 屏幕,L9 中控車機的操作體驗非常接近手機的絲滑,以及「指臨其境」。曾經在 LCD 屏幕上泛白明顯的深色車機,切換到黑色不發(fā)光的 OLED 材料之后,UI 的一體性也更強了。
另一方面,OLED 材料也讓這塊后排娛樂屏擁有非常不錯的觀感,結合 7.3.4 聲道的音響,視聽感受的確很棒。
這塊娛樂屏功能上還有一個特點:外接顯示器。比如 Switch、PS5。
理想工作人員告訴我們,他們用華為手機有線投屏也是可以的——事實上這個接口走的是 DisplayPort 協(xié)議,只要支持 DP 協(xié)議的設備理論上都能連——甚至是電腦。
不過,這塊屏沒有遙控器,二排可以觸控,三排乘客想操控的話,需要通過這個 3D TOF 攝像頭。
3D TOF 攝像頭其實應用很普遍了,車內用它主要是用來識別動作——寶馬 7 系的手勢識別,依靠的就是 3D TOF。
同樣地,L9 后排娛樂屏也可以通過手勢控制:懸空舉手激活操作、移動手掌相當于鼠標、握拳是點擊、手掌往下?lián)]則是回到桌面。另外還可以在應用內握拳實現(xiàn)快進快退、音量加減等功能。
三、新的核心部件
相比 ONE,L9 其實三個大件都升級了,但座艙芯片前面已經說了,這一段就說另外兩個:增程器、自動駕駛芯片。
ONE 當時一個爭議很大的點,是東安動力的三缸增程器。一方面是三缸天然的結構缺陷,另一方面則是理想的動力核心部件并非自研。
李想表示 L9 搭載了自研自產的全新 1.5T 四缸增程器,增程器最高熱效率 40.5%。
并且在新增程器的幫助下,L9 CLTC 熱機油耗為百公里 5.9 升,是同尺寸車型里「最低的」。
新增程器驅動的是一塊 NCM622 CTP 電池,總容量 44.5kWh/可用容量 39.2kWh。電機也從 ONE 的雙電機總共 240kW,升級到了雙電機總共 330kW。
這一套動力系統(tǒng)最終幫助 L9 實現(xiàn)了 5.3 秒的百公里加速、180km 的純電 WLTC 工況續(xù)航,以及超過 1100 公里的 WLTC 綜合續(xù)航。
然后是另一個核心,AD Max。
L9 是理想第一次使用英偉達芯片,這套名為「AD Max」的智能駕駛,心臟由兩塊 Orin X 芯片組成,總算力 508TOPS。
傳感器方面,L9 配備了 1 個激光雷達、11 個車外攝像頭、12 個超聲波雷達,以及很有趣的 1 個毫米波雷達。
11 個攝像頭則分別是:2 個前視 800 萬像素、4 個 800 萬側視、4 個 200 萬環(huán)視,以及 1 個后置 200 萬。
四、前景與疑問
售價 45.98 萬的理想 L9,對手是誰?
說實話,L9 的對手還沒上市——AITO 問界 M7。
同樣是大型增程 SUV,這兩款車型會在下半年的中國新造車市場展開最針鋒相對的廝殺。L9 的優(yōu)勢在于先發(fā),以及理想已經積累的用戶基礎;M7 則承載著業(yè)界和準用戶對華為的期待。
你們會怎樣選擇?
(完)
來源:第一電動網
作者:電動星球News蟹老板
本文地址:http://ewshbmdt.cn/kol/178057
文中圖片源自互聯(lián)網,如有侵權請聯(lián)系admin#d1ev.com(#替換成@)刪除。
相關圈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