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6日,北京市將發(fā)布首批新能源汽車生產企業(yè)和產品目錄。根據最新的消息稱,如果不出意外的話,北京市的新能源汽車目錄中將不僅僅包括本地的汽車企業(yè)北京汽車,已經在北京市建有生產基地的長安汽車,以及沒有在北京市建有生產基地的比亞迪、上海汽車、江淮汽車、華晨寶馬等四家完全外地汽車企業(yè)與品牌也將位列北京市當地的新能源汽車產品目錄。
據悉,這次將有6家新能源汽車生產企業(yè)的8款車型入圍。
北京市這次發(fā)布的新能源汽車目錄有些出乎一些人意料,因為在此之前,不少人都還認為北京市將繼續(xù)之前的保護本地汽車企業(yè)的新能源汽車市場推廣政策。顯然,北京市今天的舉動將讓這些人”大失所望”。
其實在北京之前,上海市在新能源汽車市場的推廣方面已經向外地品牌敞開了大門。
有報道援引比亞迪董事長王傳福的話表示,公司旗下雙模混合動力”秦”將于3月份正式進入上海市場,并獲得中央財政國補和上海地方財政補貼共計6.5萬元的補貼,同時消費者購買時還將隨車獲得上海車牌。
如果北京市、上海市兩個中國最大的政治、經濟中心率先放棄了地方保護政策,讓出地方市場給所有新能源汽車品牌以充分競爭的機會的話,很難說還會有其它的城市和地方再實施地方保護主義。
目前,阻礙中國新能源汽車市場發(fā)展的有兩個方面的因素:一個是地方保護主義,另外一個是企業(yè)的商業(yè)模式缺乏創(chuàng)新。
從2009年開始到現在已經過去了5年時間,但是中國新能源汽車市場的規(guī)模卻只有1.7萬多輛,這與美國市場的9萬多輛的年度產銷水平相差甚遠。離著中國新能源汽車市場的政策目標更是遙不可及。
按照國家發(fā)布的《節(jié)能與新能源汽車產業(yè)發(fā)展規(guī)劃(2012-2020年)》的規(guī)定:到2015年,純電動汽車和插電式混合動力汽車累計產銷量力爭達到50萬輛;到2020年,純電動汽車和插電式混合動力汽車生產能力達200萬輛、累計產銷量超過500萬輛,燃料電池汽車、車用氫能源產業(yè)與國際同步發(fā)展。
顯然,一年只有不到2萬輛的產銷規(guī)模根本不可能達到50萬輛的累計政策目標。
不過,北京市今天出臺的新能源汽車產品目錄將使得地方保護主義受到很大程度的抑制,如果全國所有的試點城市都采取更加開放的市場推廣策略,那么國家新能源汽車市場的目標實現的可能性就會大大增加。
按照北京市公布的數據顯示,在即將首次進行的示范應用新能源小客車搖號當中,由于本期個人示范應用新能源小客車指標申請數僅有1428個,小于本期指標配額1666個,根據有關規(guī)定,本期個人示范應用新能源小客車指標無需搖號,直接配置。
北京市2014年的新能源汽車小客車指標為2萬個,雖然第一次新能源汽車申請人數比預期要少了一些,但是隨著許多新能源汽車品牌的加入,市場的示范效應會逐漸顯現。按照首次北京市新能源汽車申請的人數比例,北京市2014年新能源汽車私人新能源汽車的購買數量也應該會達到1萬輛左右。
如果北京市能夠實現這個目標,那么整個中國汽車市場將能夠實現新能源汽車市場非常大的突破。趕上或者超過美國市場的規(guī)模應該不是問題。
但是,盡管如此,中國新能源汽車市場也只能是說剛剛露出曙光,要想讓中國汽車市場獲得更大的發(fā)展,就必須在更多的方面予以政策突破與商業(yè)模式的創(chuàng)新。
從北京市要出臺自己的新能源汽車生產企業(yè)與產品目錄來看,這本身就仍然存在著某些地方的意志在其中。對于新能源汽車能否在市場上進行銷售,國家有關部門已經進行了相關的安全與性能的考評。按照一般的道理來說,既然國家有關部門的檢測都已經獲得通過,為什么還需要一個地方的標準呢?
另外,雖然這次新能源汽車推廣應用示范涉及的城市范圍比上次十城千輛的范圍要大得多,但是這種推廣應用的試點政策本身仍然是將全國市場限定了在一個局部市場范圍之內,從而在某種程度上限制了新能源汽車市場產銷規(guī)模在全國范圍內的無限擴大。
當然,按照國家的規(guī)定,2013-2015 年,特大型城市或重點區(qū)域新能源汽車累計推廣量要不低于10000 輛,其他城市或區(qū)域累計推廣量不低于5000 輛,但是,這種分解式的政策設計與市場需求是否能夠完全吻合,還有待觀察。
而且,阻礙新能源汽車市場發(fā)展的不僅僅是地方保護主義,新能源汽車市場的發(fā)展也不能因為地方保護主義的部分消除,就能夠一往直前。
對于新能源汽車產品,作為關鍵因素的消費者還有諸多的疑慮。比如他們擔心新能源汽車產品的產品安全性問題,他們還擔心售后服務能否到位的問題,他們也需要了解售后服務成本的高低。而且充電設施的不完備也讓消費者顧慮重重。
因此,新能源汽車市場必須還要有效解決這些問題,這些問題不是單純依靠政府的政策就可以解決,新能源汽車生產企業(yè)也應該是解決這些問題的核心之一。
在中國新能源汽車市場中,政策的依賴性過強并不是一件好事情。其實,新能源汽車市場的發(fā)展同樣離不開企業(yè)商業(yè)模式的創(chuàng)新。
商業(yè)模式到底應該如何創(chuàng)新,并不存在唯一正確的道路與方向。這需要新能源汽車企業(yè)根據市場的需求與顧慮,采取適合自己的商業(yè)模式。比如,將電池與整車分開銷售,實施電池租賃,只讓消費者負擔使用成本,就可以在很大程度上解決新能源汽車市場中的諸多障礙。
特斯拉之所以能夠成為奇跡,最重要的是特斯拉能夠在市場定位上實現了別出一格的創(chuàng)新。唯有創(chuàng)新,新能源汽車市場才會真正出現希望。
來源:第一電動網
作者:張志勇
本文地址:http://ewshbmdt.cn/kol/28926
文中圖片源自互聯網,如有侵權請聯系admin#d1ev.com(#替換成@)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