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在電池領域和純電動整車領域有挺多的看點。
1.LG化學的商業(yè)轉機
最近剛剛整理完LG化學的業(yè)務情況,特別是利潤情況,真的不像國內這么好看,看分公司的報表。
這是在網站上各個Q1季度上分項(Energy solution)的數值,利潤幾乎和營業(yè)額相比可以忽略不計。
在這個條件下,LG化學在美國雄起了:
2萬臺Bolt出貨了,直接帶來的出貨量是實實在在的。
之前那么多年,局限在PHEV上面,出貨量數字不是很好看。
美國的市場反應是比較有趣的,而在歐洲雷諾ZOE的表現也是非常不錯的。
2017年這么搞下來,到底LG化學和三星SDI在原有業(yè)務上,能不能繼續(xù)加大投入,在研發(fā)和生產上同時跟上下一波豪華車企的純電動大躍進。
2.歐洲車企利用電池廠家的低價的博弈
可以明顯看到,與中國同行相比,缺乏大巴國家買單的模式,光靠之前的10~15kwh的PHEV走量,量能起不來;20Kwh的純電動局限在城市里面,賣不動;而下一波60Kwh,甚至是80Kwh的車推出來,就比較好玩了。
這就是把所有人吊在一起,誰低價報價?誰還有誰?
我們來看看,捷豹路虎順著英國的政策東風,也要走一波。
所以,在德企三強中,讓我們看到的亮點莫過于2018款奧迪 e-tron,這是一款值得期待的電動SUV,也是奧迪首款量產的純電動汽車。奧迪e-tron純電動SUV與保時捷Mission E采用同一平臺打造。是一款基于Q5打造的四門轎跑型SUV,尺寸介乎奧迪Q5和Q7之間,更接近Q5的大小。動力方面將裝配三臺電動機,最大功率或達到435馬力,0-100km/h加速時間為4.6秒,同時該車還支持快充技術,搭載95kWh電池組。
這一輪一輪加電池的活動,都建立在持續(xù)的成本壓縮,一波一波壓價。
在今后的幾年,在2018年100歐元的價格上,還有持續(xù)降價的空間。如下圖所示,2018年還分材料、模組和電池系統(tǒng)成本,未來在2022年消減模組部分的成本,采取更細致的成本控制措施,就變成了材料成本+其他成本了。
除成本的以外,對于電動汽車的布置的最大影響因素,能量密度也在持續(xù)和穩(wěn)定的增長,這對于未來下一波電動汽車在多平臺上的配置將會帶來持續(xù)的好處。之后的議價權,變成了各家對于電池投入的回報期,也變成大家對于供應鏈徹底的溢價,就是能賺多少的問題了。
來源:第一電動網
作者:朱玉龍
本文地址:http://ewshbmdt.cn/kol/59380
本文由第一電動網大牛說作者撰寫,他們?yōu)楸疚牡恼鎸嵭院椭辛⑿载撠煟^點僅代表個人,不代表第一電動網。本文版權歸原創(chuàng)作者和第一電動網(ewshbmdt.cn)所有,如需轉載需得到雙方授權,同時務必注明來源和作者。
歡迎加入第一電動網大牛說作者,注冊會員登錄后即可在線投稿,請在會員資料留下QQ、手機、郵箱等聯(lián)系方式,便于我們在第一時間與您溝通稿件,如有問題請發(fā)送郵件至 content@d1ev.com。
文中圖片源自互聯(lián)網,如有侵權請聯(lián)系admin#d1ev.com(#替換成@)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