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車評君認為目前造車新勢力所造的電動車,還處于從功能EV向智能EV的過渡階段,核心原因在于沒有真正意義上的智能車載OS和相關應用生態(tài)。這個智能車載OS,應基于AI計算芯片,底層能支持自動駕駛;應用層能夠支持開發(fā)者高效開發(fā),有比較豐富的場景化服務;交互層基于車載場景,以語音和手勢交互為主。】
百年汽車產業(yè)正處于變革前夜,這是一個顯而易見的風口,造車新勢力們蜂擁而入。
BAT已全部入局,在巨額資本的加持之下,人們總是容易變得膨脹,而錯誤地認為自己“無所不能”。
比如對智能汽車最重要的車載OS而言,傳統(tǒng)車企心存敬畏,而某些造車新軍們則認為很簡單,拿個Android系統(tǒng)改一改就萬事大吉了。自動駕駛也很容易,集成一個ADAS系統(tǒng)就成智能汽車了。讓車評君覺得很是不嚴肅。
今年的上海車展上,在問及是否會自研車載OS這個問題時,車評君就被某造車新軍董事長 “懟”得暈頭轉向:“不就是個OS嗎?有什么大不了。別和我提‘生態(tài)’,無非就是十幾個應用,還有什么?”現(xiàn)場尷尬飛了。
事實上,他們家的OS,沒有基于車載AI計算平臺,沒有基于車載場景的UI交互,缺乏針對性的、強大的應用生態(tài),是“偽OS”。最多算“功能機”時代的“移動夢網”,沒有生命力。別人家的智能汽車是“蘋果”,你家的汽車其實是“諾基亞”。
另一方面,這些造車新軍們,在獲得大鱷們的巨額資金及背后戰(zhàn)略資源以后,同時也有了幸福的煩惱:在選擇合作伙伴時要避免“政治不正確”,甚至要公開表態(tài)站隊。在很多時候,這甚至以傷害競爭力為代價。
這很不好,造車新軍是中國自主汽車重要的一股勢力,應該在中國汽車產業(yè)謀求全球競爭力的過程中發(fā)揮更好的作用。車評君認為造車新軍,在選擇解決方案時,應基于用戶體驗,而不是背后的“勢力版圖”。
當然,這樣的“門戶之見”,終將被糾正,比如像百度的Apollo和Duer OS這樣的車載OS實現(xiàn)大規(guī)模上車、并形成生態(tài)后,今天的“選擇困難癥”將會大幅緩解。就如手機制造商,選擇Android系統(tǒng),和BAT其實無半毛錢關系。
和PC、手機生態(tài)類似,在車聯(lián)網及IOT時代,BAT依然會有自己的勢力范圍,每家首先要切到自己應該獲取的蛋糕,不要在一些不屬于自己的機會浪費過多的資源,并讓被投企業(yè)感到尷尬。當然了,有些人總是認為自己有“扭轉乾坤”的能力,這是一個悲劇。
在一個充滿樂觀主義的此時此刻,車評君不得不給出幾個不那么令人振奮的結論和提醒:
1、現(xiàn)階段某些造車新軍的電動車,離智能尚有距離,其車載OS不過是“偽OS”;
2、 百度的Duer OS+Apollo比初創(chuàng)企業(yè)更有機會成為主流車載OS,而造車新軍將不得不擁抱;
3、 車載場景的APP之爭是另外一場大戰(zhàn),甚至于微信不會必然成功。
造車新軍自研OS不靠譜
首先,現(xiàn)階段的“自研”,還只是把Android拿過來,修補一下,安到車上。貼心點的,再集成一個語音識別SDK(或者一個“智能音箱”),支持喚醒,調起相關應用,聲控天窗、空調、玻璃等設施。
其次,再加一些手機開門、啟動汽車,召回,自動泊車等功能。
最后,再加上“整車OTA”,和ADAS,看起來一臺“智能汽車”就出來了。
然而,這只是一臺勉為其難的“智能汽車”。在以下幾個方面都存在很大的硬傷:
1、 汽車行駛相關功能的智能化水平低;
2、 車載場景應用的交互體驗糟糕;
3、 車載場景應用匱乏,用戶尤其是司機在車上享受不到“較為”豐富的服務。
自動駕駛和整車控制智能化水平低的原因在于,造車新勢力在芯片計算平臺、基于AI的感知算法、規(guī)劃決策能力弱。
目前在所有硬件制造商里,具備制造芯片能力,且將操作系統(tǒng)與芯片深度結合能力的企業(yè)只有蘋果一家,特斯拉具備芯片制造能力,但在軟件系統(tǒng)研發(fā)上,人手捉襟見肘。
百度陸奇說,動物和植物最大的區(qū)別是動物有大腦,因為動物需要快速移動,這就需要一個大腦對感知到的外部環(huán)境做出快速、準確的判斷,并迅速決策和執(zhí)行,其實這就是自動駕駛汽車OS的工作原理。手機芯片和操作系統(tǒng),不需要處理快速移動等場景,計算力很弱。因此,現(xiàn)階段的“智能汽車”,不得不在車上增加一套AI芯片和OS,負責處理自動駕駛,放在后備箱。
截止目前,全球范圍內,支持自動駕駛的芯片計算平臺,依然沒有特別靠譜的解決方案。英偉達的Drive PX 2價格太貴,1.5萬美金一套,沒法支持量產。所以,某熱門造車新軍不得不放棄轉而選擇Mobileye Eye Q 4的方案,成本幾百美金,但不能提供足夠多的算力支持更高階的自動駕駛計算。
在最核心的感知能力上,造車新軍也無法和科技企業(yè)PK,因為感知水平除AI算法外,海量數(shù)據(jù)訓練以及和芯片深度融合都很重要,這不是初創(chuàng)企業(yè)的優(yōu)勢。初創(chuàng)企業(yè),也許可以做到L3,但越向后面演進,會越吃力。
在車載應用交互上,使用Android操作系統(tǒng)+高通芯片的交互體系平移到車上,同樣很難成功。
核心挑戰(zhàn)是,在車載環(huán)境,尤其是自動駕駛不能達到L4之前,車載交互恐怕是以音頻交互為主,配合圖像甚至是手勢,觸控的體驗是個災難。目前Android體系主要是基于手機的觸控,應用以圖形界面APP為主。
哪怕是自動駕駛發(fā)展到了L4級別,車載場景下的應用交互,恐怕依然會以遠場或近場語音交互為主,再配合以手勢。讓初創(chuàng)車企,研發(fā)一個計算基于AI芯片,交互基于語音和手勢的車載操作系統(tǒng),并不現(xiàn)實。
第三個挑戰(zhàn)恐怕是初創(chuàng)車企不可逾越的挑戰(zhàn),因為依靠其自身的力量,難以形成一個完善的應用生態(tài)系統(tǒng)。而這個應用生態(tài),基本上將決定了車載OS競爭的成敗。
目前在基于AI為基礎的語音交互操作系統(tǒng)領域,生態(tài)最完善的是亞馬遜的Alexa,因為他已經出貨了超過1千萬臺Echo智能音箱,和大量第三方的智能音箱。圍繞著這個用戶群體,“APP”開發(fā)商愿意圍繞著這個平臺開發(fā)應用,提供各種各樣的服務。這不是初創(chuàng)企業(yè)能夠做的,僅靠前述的那十幾種應用,這個系統(tǒng)恐怕毫無競爭力。
做這樣的一個應用開放平臺,除了運營能力強之外,還需要很強的交互體驗的定義能力,甚至要有專屬的高效的開發(fā)語言,如蘋果的APP開發(fā)語言swift。
百度有機會做成車載OS
要想成為車載OS,需要同時滿足以下幾個條件:
1、 有強大的無人駕駛操作系統(tǒng),能夠實現(xiàn)車輛的自動駕駛,并可控制內容所有功能模塊。
2、 需要有一個強大的語音操作系統(tǒng),能夠在車載場景,讓用戶和應用的交互體驗非常流暢和愉快。
3、 需要將系統(tǒng)裝進海量的汽車上。
4、 依托著車載OS平臺,有很多開發(fā)者愿意為車主做應用開發(fā),提供各種針對性服務。應用開發(fā)生態(tài)系統(tǒng)的形成,是車載OS能夠成功的核心標志。
毫無疑問,目前百度是在全球范圍內,最有機會做成車載OS的那家科技公司。原因在于,他有強大的無人駕駛操作系統(tǒng)Apollo,且預計在2019年,面向量產車的Apollo Pilot將會大量上車。還有國內最強大的以AI語音為主的操作系統(tǒng)Duer OS,以及圍繞著該系統(tǒng)已形成比較龐大的應用服務生態(tài)。
對百度而言,現(xiàn)階段的主要挑戰(zhàn)是:
1、 基于車載場景,制定一整套體驗良好的UI交互規(guī)范、甚至是開發(fā)語言,供開發(fā)者高效地開發(fā)車載場景應用。
2、 要找一家芯片平臺的戰(zhàn)略合作伙伴,為這個場景深度定制一個硬件“計算平臺”,且成本可控,并可大規(guī)模量產。車評君覺得,英偉達的GPU如不能快速降低價格,將很快從這場競爭中退出。車載計算平臺,也許最終是英特爾的機會。
截止目前,百度的潛在競爭對手恐怕只有一家,就是蘋果,但蘋果的系統(tǒng)依然會是一個封閉系統(tǒng)。
谷歌也具備這樣的實力,很遺憾谷歌的戰(zhàn)略不是做OS,而是立志做共享出行運營商,因此堅決不開源,試圖確保自己在無人駕駛技術上的領先。另外,谷歌的語音助手Assistant和無人駕駛平臺,分屬兩家公司,也斷絕了這種協(xié)同的可能。
到2019年或2020年的樣子,一旦百度的Apollo在車載場景擁有足夠多的安裝量,再形成完善的應用開發(fā)生態(tài),將會成為事實上的全球范圍內首個車載OS。屆時,造車新勢力恐怕也不得不擁抱百度。
車載場景的“APP”之爭 微信不會必然成功
在車載場景,鑒于計算平臺和交互體驗已完全改變,將會有一場新的APP之爭,微信不會必然成功。車評君再次預言,未來將會出現(xiàn)車載版的“微信”。
設想一下,在L3級別的自動駕駛車上,你的屏幕里滿屏都是微信群和各式各樣的紅點,這種體驗會多么令人崩潰。那時候車內社交,大概率是通過語音進行的,當然還會有視頻,再加上車牌和位置,這種社交的場景和解決的需求,會和現(xiàn)在的微信完全不同。出現(xiàn)新的車載即時通訊產品,會是大概率事件。對于騰訊而言,不知道會不會出現(xiàn)像2011年為爭奪移動互聯(lián)網“船票”,公司內同時有3只團隊同時開發(fā)“微信”的情況。
毫無疑問,車載場景的應用品類和交互方式,都將和現(xiàn)在完全不一樣。比如在初期,音頻內容,旅游,酒店,本地服務等應用會是重點。隨著自動駕駛級別的提升,更多類型的服務和應用將會接入到車載OS平臺。
在交互上,一開始用戶可能詢問電影情況,語音助手會直接調出目前熱門的電影,展示在大屏上,而不是調起一個APP。支付很可能是刷臉支付,身份驗證信息將包括臉、手機號、車牌號和普通賬號。支付完畢后,輔助駕駛系統(tǒng)將直接提供導航解決方案。也許隨著時間的推移,一些大型熱門應用,有可能以單獨APP存在。
在應用開發(fā),基于智能汽車硬件本身的特點,會有很多不同的思路。比如車載OS會把汽車硬件的不同能力按照安全性分級,授予具有不同權限的開發(fā)者。
比如,交通警察可以開發(fā)一個應用,借助各個車上的攝像頭和AI能力,識別路上各種違章行為,并自動把違章推給車主??梢慌e消滅人類的違章駕駛。
基于車載OS,開發(fā)順風車應用,或者捎帶物品的應用會變得無比方便。因為每一個智能車在出行之前,會設置導航,都有出發(fā)和目的地信息。所以,一個“求捎帶”的信息發(fā)出去之后,能夠迅速地推給潛在客戶,達成合作后,甚至可隨時查看物品運到哪里了。另外,在到店經濟、到家經濟之后,基于“到車經濟”的應用服務開發(fā),會變得異常龐大。
也可以基于電動車的車內儲能,做一些電能調節(jié)和銷售的生意。想象空間是巨大的。
基于Duer OS,因為連接了無數(shù)的IOT設備,包括家居,這里應用開發(fā)和服務的前景也讓人興奮異常。
當然所有的這一切,必須基于百度,或其他科技公司,在智能汽車上,搭建起一套完善的車載軟硬件結合的OS系統(tǒng)。
對于造車新勢力而言,對自身的能力體系要有清醒的認識,有所為而有所不為,快速把自己做大是當務之急。做大之后,才會有選擇權。有意思的是,傳統(tǒng)主機廠在這里反而很謙遜,沒有選擇的煩惱。
來源:第一電動網
作者:建約車評
本文地址:http://ewshbmdt.cn/kol/59930
本文由第一電動網大牛說作者撰寫,他們?yōu)楸疚牡恼鎸嵭院椭辛⑿载撠煟^點僅代表個人,不代表第一電動網。本文版權歸原創(chuàng)作者和第一電動網(ewshbmdt.cn)所有,如需轉載需得到雙方授權,同時務必注明來源和作者。
歡迎加入第一電動網大牛說作者,注冊會員登錄后即可在線投稿,請在會員資料留下QQ、手機、郵箱等聯(lián)系方式,便于我們在第一時間與您溝通稿件,如有問題請發(fā)送郵件至 content@d1ev.com。
文中圖片源自互聯(lián)網,如有侵權請聯(lián)系admin#d1ev.com(#替換成@)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