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池模塊是電池系統(tǒng)中除了電芯(cell)之外的另一層級的重要部分,可以說模塊是連接cell和電池組(pack)的橋梁,它不但具備了cell的很多特性,同時還關聯(lián)到pack的眾多特性,通過化學、機械、熱、電子電氣等方面將兩者有機結(jié)合起來形成具備所需功能的電池系統(tǒng)。
這里分享一些前幾年國外電動車使用的電池模塊,不做過多解讀,自己看圖片慢慢體會,供參考。
下圖是三菱的2011款i-MiEV電池模塊,還是采用的PCB板采集cell的電壓、溫度,兩端通過螺栓緊固。cell之間是最常見的busbar和螺栓連接方式。
接下來是2012款豐田普瑞斯PHEV的電池模塊,采用線束(現(xiàn)在來看這種線束的采集方式,感覺在有些場合下是十分麻煩的,存在隱患)來采集cell信息,也是采用螺栓的連接方式,不過增加了橙色的部分進行保護。
下面是2014款大眾捷達HEV的電池模塊,通過側(cè)面的兩根壓條來緊固模塊,端板外側(cè)加上塑料蓋板進行絕緣。
2015款大眾e-Golf電池模塊,端板設計的功能比較豐富,減重的同時滿足了結(jié)構(gòu)強度需求,還達到了組裝時的需求,采用PCB板采集cell信息,模塊兩端只需要留出低壓接頭(現(xiàn)在采用這種方式的模塊越來越多了)。
下圖是奧迪2014年的一個PHEV的模塊設計概念圖,匹配液冷板的設計,從圖可以看到上面看不到的一些內(nèi)部結(jié)構(gòu)。
寶馬i系列的電池模塊就不拿出來說了,網(wǎng)上有很多解讀分析。
總的來說,模塊設計說簡單很簡單,說復雜的話也包含了很多設計細節(jié)的內(nèi)容需要深入驗證,模塊起到了承上啟下的作用,所以在模塊設計的時候需要兼顧cell和pack的雙向需求,考慮兩個方向的要素作為設計輸入,同時設計輸出要能跟兩個方向都匹配。
來源:第一電動網(wǎng)
作者:129Lab
本文地址:http://ewshbmdt.cn/kol/60013
本文由第一電動網(wǎng)大牛說作者撰寫,他們?yōu)楸疚牡恼鎸嵭院椭辛⑿载撠煟^點僅代表個人,不代表第一電動網(wǎng)。本文版權歸原創(chuàng)作者和第一電動網(wǎng)(ewshbmdt.cn)所有,如需轉(zhuǎn)載需得到雙方授權,同時務必注明來源和作者。
歡迎加入第一電動網(wǎng)大牛說作者,注冊會員登錄后即可在線投稿,請在會員資料留下QQ、手機、郵箱等聯(lián)系方式,便于我們在第一時間與您溝通稿件,如有問題請發(fā)送郵件至 content@d1ev.com。
文中圖片源自互聯(lián)網(wǎng),如有侵權請聯(lián)系admin#d1ev.com(#替換成@)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