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7日,財政部、科技部、工信部、發(fā)改委四部委聯(lián)合發(fā)布的《關于繼續(xù)開展新能源汽車推廣應用工作的通知》,公布了新一輪新能源汽車補貼實施細則。
盡管此次新政顯示了國家對大力發(fā)展新能源汽車尤其是純電動汽車的決心,但是,政府終究不能代表市場,新能源汽車進入尋常百姓家,還是件很遙遠的事情。
對于那些消費者來說,阻礙他們購買新能源車型的主要原因分別是:價格較高、對產(chǎn)品缺少認知、缺少信任、購買渠道不通暢、配套設施不健全和蓄航里程過短等等。
而新能源汽車補貼政策顯然沒有為解決這些問題提供幫助,或者說提供的幫助也是杯水車薪,解決不了根本問題。
首先,可供選擇的車型太少,補貼金額太低。
加上即將上市的騰勢、啟辰e30、一汽大眾開利、上海大眾天越、華晨寶馬之諾、東風風神等純電車型,目前可供選擇的純電動車型還不到15款,可選擇性太少。
當然,對消費者來說,更重要的還是補貼金額額度過低,沒有吸引力。
麥肯錫曾對8個國家、7000多人做過一項調查,結果顯然讓那些生產(chǎn)綠色環(huán)保產(chǎn)品的企業(yè)高興不起來,雖然87%的被調查者擔心其所購買的產(chǎn)品會對社會環(huán)境造成傷害,但只有不到33%的被調查者站出來表示他們愿意或已經(jīng)為綠色產(chǎn)品掏了腰包。
以比亞迪E6為例,其市場售價大概36萬元,在深圳可享受中央補貼6萬加地方補貼6萬,但在其他地方只能享受中央的6萬元補貼。剩下30萬元的售價對個人消費者來說無疑仍然是個天文數(shù)字,無法接受。
同時6萬元的補貼還是最高限額,并不一定所有新能源汽車都能得到6萬元的補貼,按照新的補貼政策,江淮iEV3、上海通用沃藍達、一汽大眾開利、奇瑞瑞麒M1等純電動車型都只能獲得3.5萬元的補貼,這對于售價高企的新能源汽車來說,無疑是隔靴搔癢,根本達不到降低消費者負擔的效果。如果只享受3萬元以內(nèi)的補貼,幾乎跟四S店降價的額度差不多,補貼實際上變相成了廠家的利潤了。
其次,補貼的發(fā)放方式存在弊端。
此次補貼的方式是中央財政將補貼資金撥付給新能源汽車生產(chǎn)企業(yè),實行按季預撥,年度清算。這固然是件好事,讓消費者可以直接在購車時得到減免,不用再走一系列報銷等繁瑣的流程。
但是,從另一個角度來說,這也為企業(yè)”處理”這筆資金提供了方便之門,農(nóng)機購置補貼案件頻發(fā)就是前車之鑒,政府官員、企業(yè)、經(jīng)銷商相互勾結,編制虛假用戶信息,截流國家原本是發(fā)給農(nóng)民的農(nóng)機購置補貼。
這么一來,極有可能導致的結果就是企業(yè)不專注于提升新能源汽車技術,而是想辦法”騙取”國家補貼,靠補貼生存,至于新能源汽車技術的進步則置之腦后。不少新能源廠家內(nèi)部人士就直言:新能源汽車就是忽悠的,根本沒辦法賣。
所以,對于政府來說,還是管好政府該管的事,不要用市長代替市場。
筆者不反對政府對新能源汽車實行補貼,但在實施補貼政策之前,更應該做的是改變消費者對新能源汽車的認知、提升消費者對新能源汽車的接受度,真正提升新能源汽車的技術,讓消費者使用新能源汽車真正是用得方便、快捷,真正能起到節(jié)能減排的效果,再來談論如何補貼,才有可能真正成為新能源汽車進入尋常百姓家的助推器。
來源:鳳凰汽車
作者:易新
本文地址:http://ewshbmdt.cn/news/pinglun/22199
文中圖片源自互聯(lián)網(wǎng),如有侵權請聯(lián)系admin#d1ev.com(#替換成@)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