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上海車展維權事件開始,特斯拉如一只被迅速拋棄的小船,猛然間被丟入到充滿輿論漩渦的汪洋中。
口誅筆伐之下,僅參考其最近幾天所展現(xiàn)出的信號,的確受到了一定的沖擊。股價連續(xù)走低、市值不斷縮水、銷量出現(xiàn)下跌、工廠擴建受阻,這家美國車企看似進入到真正的“水逆階段”。
只不過,必須承認的是,過去一年自特斯拉實現(xiàn)大規(guī)模交付以來,在“鯰魚效應”的加持下,換來的則是一片迅速止跌、復蘇、向上的新能源市場。由“補貼時代”到“產(chǎn)品時代”的過渡,得以快速完成。
國內眾多自主品牌,在前者的“倒逼”下,迅速開始大洗牌,最終對于那些幸存的車企,壓力逐漸變成向前的原動力。所以,總在思考,如果沒有這樣一個強有力“反派角色”的存在,那種由內而外的革新,或許將會變得沒那么強烈。
好在,值得慶幸的是,即便存在諸多爭議,特斯拉依然清晰地知曉,中國市場的重要性。而就在昨天,據(jù)乘聯(lián)會公布的數(shù)據(jù)顯示,4月新能源乘用車批發(fā)銷量達到18.4萬輛,環(huán)比3月下降8.7%,同比增長214.2%,呈現(xiàn)獨立增長的良好態(tài)勢。零售銷量達到16.3萬輛,同比增長192.8%,環(huán)比3月下降12.0%。
從中明顯能夠看出,相比去年受疫情沖擊的整體大盤,向上趨勢明顯。至于環(huán)比的小范圍回落,還是受到消費轉向私人市場的季節(jié)性特征影響。接下來,可以預見的是,隨著消費者的需求逐步增加,以及金九銀十的到來,還會帶給我們更大的驚喜。
“蔚小理”VS比亞迪,孰強孰弱?
仔細觀察細分車型銷量榜單不難發(fā)現(xiàn),特斯拉Model 3、Model Y兩款車型,相較上月雖銷量出現(xiàn)大幅度下滑,但是仍分別以6,264輛、5,407輛的成績,排在第二位、第六位。
根據(jù)官方的解釋來看:“1-4月特斯拉累計銷量已達95,125輛。上海超級工廠Model Y生產(chǎn)線為提升生產(chǎn)效率和品質,在4月份曾停產(chǎn)兩周以升級產(chǎn)線設備,銷量也因此而產(chǎn)生波動。”
不過,下跌背后的原因,到底是需求銳減,還是供貨不足,抑或是戰(zhàn)略調整,優(yōu)先滿足出口訂單,還無法妄下結論。而拋開特斯拉不談,榜單中還能看到理想ONE、蔚來ES6、小鵬P7三款目前能夠代表新勢力造車最高水準的車型,分別以5,539輛、3,163輛、2995輛,處在榜單第5位、第13位、第14位。
其中,理想ONE單月銷量超越特斯拉Model Y,可以說令人眼前一亮。反觀4月“蔚小理”的綜合表現(xiàn),蔚來仍以7,102輛的交付成績排名第一,理想、小鵬則開啟了近身肉搏,分別交付新車5,539輛、5,147輛,位列二、三位。
相比之下,作為老牌自主新能源車企,4月比亞迪的表現(xiàn)可謂十分出色。首先觀察榜單可以發(fā)現(xiàn),其共有比亞迪漢EV<漢EV、比亞迪秦PLUS DM-i、比亞迪e2三款車型入圍,銷量分別達到5,746輛、3,603輛、2,918輛,處在第三位、第十二位、第十五位。
更加值得注意的是,三者分別作為B級純電轎車、A級插電混合動力轎車、A級純電兩廂車,受眾形成了互補、穿插之勢。而從比亞迪官方公布數(shù)據(jù)來看,其新能源乘用車銷量高達25,034輛,同比增長104.2%,創(chuàng)今年單月新高。同時,截至目前,比亞迪已累計銷售新能源乘用車99萬輛,即將成為中國首個銷量突破100萬輛新能源乘用車的企業(yè)。
綜合來看,“蔚小理”與比亞迪,已經(jīng)成為目前終端市場中,除特斯拉外最為頭部的自主品牌,雙方間的競爭也已陷入到良性、健康的趨勢之中。后續(xù),誰能繼續(xù)實現(xiàn)由量變帶來的質變,或將關乎各自的最終排位。
A00級,迎來一場“噩夢”?
平心而論,最近一段時間大多人的關注點,一方面集中在負面風波是否會造成特斯拉的銷量下滑,另一方面,則集中在隨著上海關于微型純電車“新政”的公布,是否會在A00級市場掀起一場波瀾。
畢竟,結合多方報道來看,本輪調整過后,車長4.6米以下,售價低于10萬元的新能源汽車,都可能無法獲得上海新能源牌照。而類似的消息,其實早在車展期間就已傳出。截至目前,仍未等到官方政策的最終出臺。
但能夠肯定的是,如果按照上述條件限制,4月細分車型銷量榜單中,位列第一位,銷量達到26,592輛的五菱宏光MINIEV;位列第四位,銷量達到5,617輛的奇瑞eQ;位列第八位,銷量達到4,613輛的歐拉黑貓;位列第九位,銷量達到4,130輛的榮威科萊威,以及第十、第十一位的哪吒V、長安奔奔EV,都將受到一定的沖擊。
只不過,翻看上述車型的區(qū)域銷量分部,上海所占的比重就本質而言,并不是很大,所以待規(guī)則真正制定后,對于其銷量的影響或較為有限。在這之中,以榮威科萊威為首的本地車型,預計情況將會變得較為糟糕。
其實,就在傳聞出現(xiàn)后不久,曾詢問過身邊幾位友人,對于此事的看法?!吧虾O拗艫00級的做法,真的有點極端,有銷量就證明終端消費者有著實際需求,這樣一棍子打死的做法,未免有些太過絕情。”
話語背后,能夠感受到其更多是站在用戶的角度,去發(fā)表觀點。不過,也有人持反對態(tài)度?!澳壳埃虾R粡埲加蛙嚺频膬r格已經(jīng)逼近10萬元,而一輛僅售價兩、三萬元的純電微型車,所獲得的路權和前者完全相同,這無疑是非常不公平的?!?/p>
的確,據(jù)乘聯(lián)會公布的信息顯示,在特大型城市中,上海新能源車滲透率已經(jīng)達到31%,已成為全國新能源滲透率最高的城市。而且在政策的推動下,預計至少2024年之前,新能源車數(shù)量還將繼續(xù)保持較快增長。
基于此背景,如果A00級純電小車數(shù)量得不到很好的控制,那么城市擁堵的狀況或將加劇。所以出臺更高門檻進行限制,無疑是一種頗為合理的做法。而在我心中,當電動化轉型的大趨勢變得堅定不移,制定一切有利于結構發(fā)展的規(guī)則,本沒有錯,但在此過程中,更多需要考慮的則是“民情”,所以緩沖期的設置非常必要。
總之,僅參考上月新能源銷量,看似無法反映出各家車企以及整體大盤,由于各種內外部因素導致的變化。后續(xù),隨著時間軸的拉長,究竟是反噬,還是助推,屆時答案或將水落石出。
來源:汽車公社
本文地址:http://ewshbmdt.cn/news/qiye/146948
以上內容轉載自汽車公社,目的在于傳播更多信息,如有侵僅請聯(lián)系admin#d1ev.com(#替換成@)刪除,轉載內容并不代表第一電動網(wǎng)(ewshbmdt.cn)立場。
文中圖片源自互聯(lián)網(wǎng),如有侵權請聯(lián)系admin#d1ev.com(#替換成@)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