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電動網】(編譯 李媛媛) 致力于通過換電模式改變電動車未來的以色列Better Place公司5月24日宣布破產,這家僅僅存活了6年的公司倒下了,給電動汽車行業(yè)帶來了諸多啟示。
據plugincars網站報道,”先有車還是先有充電樁”是電動汽車行業(yè)長久爭論的問題,Better Place破產證明,汽車本身優(yōu)先于充電基礎設施,因為后者對消費者而言更難理解、距離更遠,而Better Place的重點于此恰恰相反。
Better Place不斷強調,其購買的雷諾Fluence Z.E.的續(xù)駛里程只有80英里,因此采用換電方式更為便捷。但實際上,在推廣換電模式之前,Better Place應先拓展消費群,讓其對電動汽車有所了解,而不是投入巨資說服消費者接受復雜的基礎設施。
其次,需要為消費者提供不同選擇。
雖然Better Place聲稱其換電模式適用于不同的電動車,但雷諾Fluence Z.E.只是唯一的顧客,也就是說,如果你想在以色列開電動汽車,只有雷諾一個選擇。而且,這款車的電池包位于后座位置,占據了很大的乘駕空間,并不適合大家庭使用。極大限制了Better Place技術的推廣。
第三,充電需要便捷。
在以色列,在家中為雷諾Fluence Z.E.夜間充電只需8個小時,成本也很低,但Better Place卻不支持這種充電方式,而是試圖推動建設家庭充電樁,這樣讓充電成本和復雜性明顯提高了。實際上,建設成本居高不下也是最終拖垮Better Place的一項負擔。
第四,不要過度依賴大佬們。
Better Place在破產前曾被以色列政府和許多商業(yè)大佬看好。Israel Corp、通用電氣、恒生銀行、歐洲投資銀行、摩根斯坦利以及VantagePoint Capital Partners等投資者在Better Place身上已經投入了8.5億美元。以色列前總統(tǒng)佩雷斯還承諾Better Place前CEO夏嘉曦給該公司”整個國家讓他投資?!?/p>
顯然,大佬們的支持沒有挽回Better Place破產的命運。實際上,與這些商業(yè)巨頭相比,消費者才應是Better Place更應看重的力量,只有真正讓購買者認同,并實現(xiàn)盈利,才能讓這家公司走下去。
第五,擴張步伐不宜太快。
Better Place 的愿景是創(chuàng)造一個不再依賴石油的世界,并在全球范圍內推動換電基礎設施的建設,與此相對的是,該公司在6年間仍未建立起自己的消費群,這是Better Place最大的失誤。
實際上,Better Place可以選擇一兩個重點城市,只要在那里獲得成功,換電技術的案例就可以逐漸擴展到其他地區(qū)。這樣的例子在特斯拉身上得到了體現(xiàn),特斯拉從高端車做起,并且有完善的零售、服務和快充設施。雖然特斯拉也曾暗示未來有可能支持換電模式,但其并未急于推進,而是以快充切入,率先改變了人們對電動汽車的看法。孰優(yōu)孰劣,一目了然。
來源:第一電動網
作者:李媛媛
本文地址:http://ewshbmdt.cn/news/qiye/19597
文中圖片源自互聯(lián)網,如有侵權請聯(lián)系admin#d1ev.com(#替換成@)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