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看來,智己汽車掀起的水花,完全匹配不上當初上汽集團“一號工程”的名頭。
這家被稱作上汽轉型發(fā)展“新載體”的企業(yè),自從成立以來就備受關注。一方面是其作為代表著自主新能源對抗特斯拉的美好夙愿,另一方面是其有著上汽集團、張江高科和阿里巴巴三方“BUFF”加身,初創(chuàng)資金100億,潛力無限。
高開低走的智己
但高開低走之下,智己的實際表現(xiàn)讓人大跌眼鏡。
根據(jù)乘聯(lián)會發(fā)布的數(shù)據(jù),2022年6月開啟交付的智己,去年累計銷量僅為4811輛。這是其首款車型 智己L7在2022年貢獻出的全部能量。
你可以說智己L7的成績不理想,是因為受到芯片、供應鏈短缺等多方面因素影響,也可以說是其30萬-50萬元高端定位下的細分市場太過狹窄,但這并不完全客觀。
芯片供應等問題在早前是全行業(yè)的大問題,而智己的芯片供應優(yōu)先級在上汽集團里并不靠后;另外,30萬-50萬元細分市場的玩家,也有活得還不錯的新興品牌,并且還不少。比如同樣主打高端的極氪,2022年銷量超過了7萬輛,問界AITO也賣了7.6萬輛。
時間來到今年,當“缺芯”不再成為行業(yè)談之色變的話題,當供應短缺不再成為業(yè)內人士感慨行業(yè)變遷的熱詞,當疫情的沖擊正在消散,當很多品牌正在死去、很多品牌悄然茁壯,智己L7依然藏在角落--截至4月,智己L7今年累計銷量為520輛,最新月銷量為242輛。
按照上市時的新車規(guī)劃,智己在年后帶來旗下第二款新車也是第一款SUV智己LS7。
基于寬廣的SUV市場帶來的更多機會,基于31萬元不到的起售價比預想的低得多,智己LS7被很多人看好,官方表示上市前預訂量就突破了1.2萬輛,目前訂單數(shù)量已經(jīng)突破1.5萬輛,4月第一周可交付訂單也已經(jīng)售罄……展露著力挽狂瀾和供不應求。
但從實際上險量來看,3月1日-3月26日,智己LS7的上險量為1339輛。千余輛的水平在30萬以上新能源SUV市場里還算不錯,但比起智己LS7所承擔的銷量使命,尚有差距。同時,這一銷量數(shù)據(jù)也不敵阿維塔11的16731輛。
之所以把阿維塔單拎出來,除了阿維塔11和智己LS7是競品外,兩家公司其實很相似。
阿維塔是由長安汽車、華為、寧德時代三方聯(lián)合打造,并且要走高端智能電動汽車(SEV)路線;智己則是由上汽集團、張江高科和阿里巴巴集團共同打造的高端新能源品牌--二者同樣作為傳統(tǒng)巨頭其他巨頭聯(lián)手打造的轉型力作,并且都是發(fā)跡于車市下行和新勢力盛行的行情當中,對比的意味明顯,可對比的話題性十足。
回歸到智己LS7和阿維塔11的對比之中,前者「零重力座椅」,后者紀梵希設計師的跨界背書,二者內飾的標簽和賣點都很獨特,加上都還不錯的科技配置、創(chuàng)新的設計和價格,自然成為消費者在這一細分市場的購物清單中的敵對選手。
但去年僅銷9輛的阿維塔,似乎在今年已經(jīng)翻身,至少是越賣越多的,產(chǎn)品銷量和品牌聲量是向上的;而智己旗下的智己L7則從月銷800輛的水平繼續(xù)下滑,最新月銷不足300輛,初來乍到被報以期望的智己LS7,也被曝出盲訂訂單數(shù)據(jù)可能存在注水的情況。
報道稱,智己LS7有大量盲訂訂單出現(xiàn)在二手交易平臺上,同時還有用戶手持數(shù)條訂單尋找潛在購買車主,甚至有些轉讓用戶就是智己汽車體驗店員工,稱自己手中有“多余”訂單。
智己的課題
我們都知道,在新能源之風盛行的這幾年里,上汽集團的日子是不好過的。從年銷量破700萬輛的量級忽而墜落至530萬輛。隨著以上汽大眾和上汽通用板塊為首的燃油板塊的衰落,新能源陣營的發(fā)展,決定著上汽的未來。
但目前來看,上汽的新能源發(fā)展問題依舊很大。
2022年,上汽新能源銷量成功破百萬輛,和自主板塊、海外并稱“新三駕馬車”,可喜可賀。但撥開云霧你會發(fā)現(xiàn),上汽新能源破百萬輛的盛世之下,僅是上汽通用五菱,就貢獻了62.2萬輛。這意味著,在上汽的新能源銷量結構中,上汽通用五菱貢獻超過一半。而后者的銷量主要來源則是被上?!熬苤T外”的售價低廉、利潤單薄的微小型電動車宏光MINIEV。
單論宏光MINIEV的表現(xiàn),無可挑剔;考慮到五菱主打的市場,推出適合自身發(fā)展路線和標簽的車型,也無可厚非;但如果將宏光MINIEV作為上汽新能源的代表,則讓人無法接受。
上汽需要更高端更主流更有利潤的新能源產(chǎn)品!
然而,在燃油時代“供奶”的上汽大眾和上汽通用,已然在電動化時代下啞火,各自的新能源產(chǎn)品表現(xiàn)差強人意。2022年,上汽大眾新能源銷量9.9萬輛;上汽通用新能源銷量4.9萬輛,不僅表現(xiàn)均差強人意,更是標簽化和存在感不強。
而更能代表上汽自主新能源轉型的兩個品牌,一個是智己一個是飛凡,兩相比較,智己的定位則比飛凡汽車更高。但從高端的定位走向成功的高端標簽,智己還沒做到。
今年年初,在智己LS7正式上市后,智己表示2023年銷量目標為4.5萬輛,到2025年,希望能夠達到20萬-30萬輛的產(chǎn)銷規(guī)模。只是依靠智己L7和智己LS7,怕是有些難。因此,智己表示計劃后續(xù)推出部分定位相對更低的產(chǎn)品,覆蓋主流消費市場。
目前,30萬以上純電SUV的排名中,特斯拉Model Y一騎絕塵,蔚來ES6相對穩(wěn)定,其他品牌的相關車型能否打破這一格局?剛開始交付智己LS7在3月整體勢頭不錯,能不能將態(tài)勢延續(xù)下去,是智己繞不開的課題。
智己LS7的表現(xiàn)關乎智己今年的生存狀態(tài),而智己的發(fā)展則關乎上汽新能源轉型的好壞優(yōu)劣,智己不能再向下了。
來源:汽車公社
本文地址:http://ewshbmdt.cn/news/qiye/199262
以上內容轉載自汽車公社,目的在于傳播更多信息,如有侵僅請聯(lián)系admin#d1ev.com(#替換成@)刪除,轉載內容并不代表第一電動網(wǎng)(ewshbmdt.cn)立場。
文中圖片源自互聯(lián)網(wǎng),如有侵權請聯(lián)系admin#d1ev.com(#替換成@)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