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次前來慕尼黑參展的廠家中有41%來自中國,這無疑是一個新的開始,更是個好的開始。
“電動汽車在德國有著深厚的根基,即德國長達135年的汽車制造經驗。”
戴著黑色眼罩的德國總理朔爾茨5日出現(xiàn)在慕尼黑車展開幕式,他此前在慢跑時摔倒受傷,但依然沒有影響這位領導人來到現(xiàn)場并親自為“焦慮不安”的德國車企加油鼓勁。
市場的變化他肯定是看到了。去年11月,朔爾茨訪華時帶領的“商業(yè)天團”中,就包括了寶馬集團董事長齊普策和大眾汽車集團CEO奧博穆,意在加強和中國合作伙伴建立鞏固的雙贏關系。
不僅僅是他,這些德國車企的高層們想必也看到了相關的變化。四個多月前,他們在八千多公里外的上海瞪大了雙眼,短短三年,當相互的交流重新回到頻繁往復的節(jié)奏,他們驚訝的發(fā)現(xiàn):中國車企的電動化轉型大步向前,甚至將這些傳統(tǒng)豪強遠遠的拋在了身后。
于是,他們有些慌了,開始了一系列的新改革。
其中大眾集團的動作最為激進?!皡⒂^”完上海車展,他們立刻解散了軟件部門,之后又對旗下豪華品牌奧迪進行了換帥行動。不僅如此,大眾和奧迪也紛紛選擇與中國車企合作,在電動化方面,小鵬和智己是他們在中國新的“學習搭檔”。
現(xiàn)在,兩年一屆的慕尼黑車展開幕,這些德國品牌需要在家鄉(xiāng)父老面前充分展示自己的新理念和新產品,畢竟除了風頭正勁的特斯拉,還有一大票來自中國的新能源品牌已經對歐洲市場虎視眈眈。但另一邊,作為“本地人”的他們,在電動化方面似乎進展緩慢。
來自中國品牌的壓力
慕尼黑車展的全稱為德國國際汽車及智慧出行博覽會(簡稱IAA MOBILITY),此前長期在法蘭克福舉辦,不僅是世界五大車展之一,也是歐洲規(guī)模最大的國際性車展之一。
然而,德國當?shù)孛襟w對于這場重要的盛會卻并沒有什么好的評價?!睹麋R》周刊以《來自中國的競爭:德國汽車制造商正面臨艱難時期》為題撰文,表達了對于德國車企的擔憂。
“歐洲汽車制造商在今年的IAA MOBILITY上沒有什么值得慶祝的,中國迅速轉型為電動汽車超級大國,甚至對歐洲老牌汽車制造商的主場構成威脅,這將成為今年在德國巴伐利亞州首府慕尼黑舉行的IAA MOBILITY的主題?!?/p>
這些聲音,足以說明中國汽車產業(yè)對德國以及老牌歐洲汽車制造商的威脅日益增大。的確,從本屆慕尼黑車展的參展企業(yè)來看,就可以感受到來自中國車企以及供應商的壓力。
本次,共有7家中國車企參展,分別是比亞迪、阿維塔、零跑、賽力斯、名爵、小鵬和東風柳汽。如果加上隸屬吉利集團旗下的路特斯和極星,整個“中國天團”不僅數(shù)量上比上屆翻了2倍,還占據了整個車展乘用車品牌數(shù)量的三分之一。
不僅中國參展品牌數(shù)量多,規(guī)模也是相當驚人。處在奔馳不遠處的比亞迪坐擁B3展廳最大的展區(qū)面積,并且在所有參展商中其展臺規(guī)模也處于第一梯隊。此次,比亞迪帶來了海豹U,即國內的宋PLUS 冠軍版EV以及騰勢D9,未來海豹U將和ID.4展開競爭,而D9則在歐洲打開了新能源豪華MPV市場的新大門。
除了汽車廠商,還有近40個中國汽車相關企業(yè)參展,諸如寧德時代、欣旺達、中創(chuàng)新航、孚能科技、地平線、億咖通、輕舟智航、元戎啟行等等。涵蓋了智能化、電動化以及零部件等多個領域,此次前來慕尼黑參展的廠家中,有41%來自中國。
更重要的是,中國品牌此次“德國行”,絕不是走個過場,而是在品牌發(fā)展方面有著重要的戰(zhàn)略布局。以比亞迪為例,不僅展示了新車型,還向歐洲觀眾詳細介紹了兩種新技術,即CTB電池車身一體化技術和iTAC比亞迪智能扭矩控制系統(tǒng)。
選擇將展臺放在市中心免費展區(qū)的阿維塔和小鵬,營造了一個更為親民的形象。在此期間,阿維塔12拉開了全球首秀的大幕,這款車采用HUAWEI ADS 2.0高階智能駕駛輔助系統(tǒng),搭載三顆激光雷達以及支持高壓快充技術的電池組,每一項都是讓人眼紅的“黑科技”。
同樣選擇在IAA上進行新車全球首發(fā)的還有零跑。采用LEAP 3.0架構的首款全球化產品,C10代表了零跑攻入歐洲的野心。搭載增程和純電兩種動力系統(tǒng),讓C10有了更多選擇的可能,并且以零跑的價格體系,它將給歐洲品牌在入門級純電SUV市場狠狠地教育一番。
德國車企醒了嗎?
在歐洲,影響力最大的中國車企是上汽名爵,今年上半年名爵在歐洲的銷量已達10萬輛左右。畢竟,它的品牌起源本身就在歐洲。而此次IAA,名爵帶來了三款車型參展,分別是MG Cyberster、MG4 Electric XPower以及MG Marvel R Electric Performance。
其中,MG Cyberster是在古德伍德賽車節(jié)后的首次正式亮相,這臺全新純電敞篷跑車也是除特斯拉Roadster之外為數(shù)不多的同級產品;MG4 Electric XPower則是國內MG4 EV的高性能版本,當ID.3 GTI還未有雛形,這臺車或許會成為歐洲人喜歡的電動鋼炮。
談及歐洲小鋼炮,GTI一直是個繞不開的話題,但面對電動化的轉型,GTI的何去何從似乎更讓人擔心。在看到了ID.3之后,人們似乎對大眾的電動化未來沒有了期待,反而讓中國品牌有了更多的機會。
好消息是,在IAA開幕前的大眾之夜,ID.GTI Concept正式亮相。乍一看,頗具戰(zhàn)斗氣息的造型設計完美“致敬”了高爾夫GTI,大尺寸的前鏟、輪眉處的寬體造型以及尾部的擴散器,就像是高爾夫GTI的精神續(xù)作。
然而,這只是一款概念車,壞消息是其量產版要在2027年才會上市。不知道這會不會是一種煙霧彈,但以中國市場目前的“內卷狀態(tài)”,到這臺車上市時,誰也不知道中國品牌的新車又會進步到什么程度。
為了跟上電動化轉型的速度,寶馬和奔馳都發(fā)布了全新的架構,展現(xiàn)這兩家豪華品牌最新的技術發(fā)展。
寶馬展臺上,Vision Neue Klasse全新純電概念車吸引了無數(shù)目光,它采用了全新的NCAR(New Cluster Architecture)架構以及第六代BMW eDrive電驅技術。另一邊,奔馳同樣帶來了基于全新MMA(Mercedes-Benz Modular Architecture)平臺打造的車CLA級概念車,其中沿用了很多VISION EQXX上的新理念。
很顯然,以這兩款概念車為基礎,表現(xiàn)出寶馬和奔馳對于目前電動化轉型的重點發(fā)展領域的技術突破。例如高壓平臺和更智能的操作系統(tǒng)等方面,Vision Neue Klasse和CLA級概念車都采用了800伏電氣架構,并且分別搭載自家的最新車機系統(tǒng)——全新BMW iDrive和MB.OS。
但和大眾一樣,這兩款車都處于概念階段。采用Vision Neue Klasse相關技術的量產車型要到2025年才能問世,CLA級概念車的首款車型也要到明年才能發(fā)布。相比較之下,這些重點介紹的新技術,在中國品牌的純電車型上已經逐漸成為標配,并且還在不斷進行技術更迭。
在這樣的事實面前,德國車企驚醒了嗎?他們確實表現(xiàn)的很嚴肅,以至于BBA和大眾都重點介紹了他們電動化發(fā)展的全新車型,連剛剛發(fā)布的全新一代帕薩特B9和全新途觀的偽裝車都未出現(xiàn)在大眾的核心展區(qū)內。
4月的上海車展,汽車行業(yè)的風暴已經預演,面對中國車企的電動化快速進步,他們感受到了難以預料的壓力。透過慕尼黑車展,似乎看出這種氛圍被進一步放大。德國人在家門口被中國車企圍堵,讓德國總理朔爾茨都來為德國車企站臺。
“競爭應該激勵我們,而不是嚇到我們。”朔爾茨宣布了一項價值1100億歐元的激勵計劃,為德國電動汽車行業(yè)發(fā)展提供支持。在發(fā)表講話時,他提到了德國在汽車工業(yè)領域的“光輝歷史”,并大力贊揚了德國汽車制造商和供應商的創(chuàng)新能力。
確實,還沒有人能威脅到德國汽車在全球市場的地位,日本汽車沒有、韓國汽車沒有、美國汽車也沒有。無論中國車企在德國業(yè)界的眼中是什么角色,目前的市場壓力也確實該讓這些老牌車企放下幻想,重新審視這個已經發(fā)生巨大變化的新世界。
來源:汽車公社
作者:鄧勇拓
本文地址:http://ewshbmdt.cn/news/qiye/209863
以上內容轉載自汽車公社,目的在于傳播更多信息,如有侵僅請聯(lián)系admin#d1ev.com(#替換成@)刪除,轉載內容并不代表第一電動網(ewshbmdt.cn)立場。
文中圖片源自互聯(lián)網,如有侵權請聯(lián)系admin#d1ev.com(#替換成@)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