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2日,由GNEV官方機構主辦、第一電動網承辦的2018未來汽車展暨未來汽車開發(fā)者大會在上海嘉定汽車會展中心盛大開幕,Roadstar.ai首席戰(zhàn)略官那小川在以“連接無人駕駛的未來與現在”的主題演講中表示,未來出行服務車輛要滿足三個條件:實現無人駕駛的基礎功能;有最好的用戶體驗;成本。
Roadstar.ai首席戰(zhàn)略官那小川
在那小川看來,在無人駕駛方面,中國需要針對中國市場的復雜路況開發(fā)專有技術,因為對比中國和硅谷可以了解,中國道路擁堵,行人亂竄馬路。美國則是結構化的道路,基本上只有車,如果有行人也遵循嚴格的紅綠燈穿行。
Roadstar.ai作為一家專注于完全無人駕駛的初創(chuàng)公司,成立僅一年多的時間里,去年12月份在硅谷完成了世界頂級技術水平的路測,今年3月份實現首次路測,今年5月完成無人駕駛行業(yè)最大的A輪融資。
另外,Roadstar.ai的感知效果在國際知名無人的駕駛的Cyclist榜單上拿到了第二名和第三,而比如像百度、谷歌等,他們位列于第9名,第14名。
目前Roadstar.ai在深圳已實現大概超過10公里、30分鐘的完全無人駕駛路測,同時實現了在深圳大學城方圓10平方公里任意點到點的無人專車試運行。今年Roadstar.ai預計把無人駕駛測試車輛的數量增加到大約50輛,大約會在今年8月左右拿到兩個比較主要城市的牌照。
以下為那小川演講實錄:
大家好,Roadstar.ai是一家專注于完全無人駕駛的初創(chuàng)公司,創(chuàng)立了大概一年時間,跟在座的前輩比還是初出茅廬的企業(yè),我今天談一下,自動駕駛在全球的現狀和未來。
我負責Roadstar.ai的對外合作和投融資、財務,幫助公司實現了天使輪和A輪融資。這是公司的介紹視頻,內容是在深圳路上進行的實際路測,大家可以從中看出,中國典型的路況是怎樣的。
Roadstar.ai在深圳進行全中國最難的無人駕駛公開路測,有資金和場地。目前Roadstar.ai在深圳已實現大概超過10公里、30分鐘的完全無人駕駛路測,同時實現了在深圳大學城方圓10平方公里任意點到點的無人專車試運行。
今年Roadstar.ai預計把無人駕駛測試車輛的數量增加到大約50輛,大家到深圳北站的話會看到我們的車。中國的路況跟美國硅谷相比有非常多的挑戰(zhàn),尤其是對我們來說難的不是車,是行人、單車、摩托車、送外賣的車,因為他們的行為很難預測。
在對行業(yè)看法方面,首先,Roadstar.ai認為智能化是門檻特別高的行業(yè),因為它需要非常多的技術,比如AI技術。全球有中美日歐四個陣營有實力參與無人駕駛這一領域的競爭,中美相對領先,當然中國是最領先的。它的特征是,美國開始的早,是科技公司在領導這個行業(yè);在中國也是類似的,百度是最早做無人駕駛的,包括滴滴、騰訊。特征是,從事者大多來自于谷歌、特斯拉、百度、蘋果等,是科技公司的背景,但沒有太多人來自于傳統(tǒng)整車廠;歐洲的無人駕駛行業(yè)則由整車廠領導,這是很大的差異,今天中國在無人駕駛的行業(yè)站在非常好的位置,像深圳的復雜路況的處理上,中國比美國任何一家公司都要強。無人駕駛幾乎可以改變所有的東西,一旦實現,方向盤將不再被需要,整車需進行全新設計,像NIO EVE一樣,給產業(yè)帶來深遠影響。
中國和硅谷路況不太一樣,中國道路擁堵,行人亂竄馬路。美國則是結構化的道路,基本上只有車,如果有行人也遵循嚴格的紅綠燈穿行,因此中國需要針對中國市場的復雜路況開發(fā)專有技術。
另一方面,中國政府對無人駕駛行業(yè)的發(fā)展十分支持,最近大家看到李克強總理跟德國的默克爾總理乘坐了寶馬的無人駕駛車,工信部苗圩部長也簽訂了大項目,中日加強在自動駕駛方面的合作等,可見中國政府對于無人駕駛的重視程度可謂史上最高。
在實際動作方面,從政府層面看,中國有無數的無人車小鎮(zhèn),同時五個城市發(fā)布了路測的準入標準,已有一些企業(yè)拿到了路測牌照,Roadstar.ai大約會在今年8月左右拿到兩個比較主要城市的牌照。
接下來講一下Roadstar.ai在無人駕駛落地方面的想法。Roadstar.ai的目標首先鎖定在中國南方地區(qū),提供無人駕駛專車服務,第一個點可能是深圳,第二個點或落地在上海。
選擇南方的原因,一方面是中國南北路況差異比較大,一開始放眼全中國,需要處理下雪等寒冷天氣,這對于現有階段來說比較困難,因此Roadstar.ai先限定一些范圍,這是為了加快無人駕駛服務落地。
Roadstar.ai的無人專車服務在海外的名字是出租車機器人,現在有6家以上的公司要做出租車機器人,比如豐田和軟銀,法國的無人大巴公司,新加坡類似公司等等,因此無人專車和無人大巴是現有階段大家普遍接受的商業(yè)模式。
Roadstar.ai有3位創(chuàng)始人,成立一年多的時間里取得了一些成績,去年12月份在硅谷完成了世界頂級技術水平的路測,今年3月份實現首次路測,今年5月完成無人駕駛行業(yè)最大的A輪融資。
Roadstar.ai深圳路測視頻
Roadstar.ai無人車夜間路測視頻
Roadstar.ai雨天路測視頻
這是Roadstar.ai做的產品,有五個激光雷達,六個攝像頭,三個毫米波雷達,與量產車伙伴們傳感器相比,數量多很多,也貴很多,Roadstar.ai的目標是朝著L4完全自動的無人駕駛努力,而不是做自動泊車或ACC,這是完全不一樣的目標。有很多造車行業(yè)的前輩說激光雷達太貴了,消費者不能接受,還有不耐寒、不耐用等問題,現在Roadstar.ai朝著解決這些問題的方向前進。
Roadstar.ai有兩項自主研發(fā)的核心技術,Heterosyc和Deepfusion。我們用了四個傳感器,每一個觀測都是獨立的,激光雷達跟攝像頭跟毫米波雷達是一致的,我們可以做同步標定,這是Roadstar.ai做的非常好的核心技術,得到了國際頂級市場的認可。這是Roadstar.ai技術的演示,這個線是激光雷達,投影到投像上面,可以觀察一下邊緣沒有多余的線出來,包括像護欄,像素級的同步,這是傳感器深度融合技術。
還有基于深度學習對物體的識別,主要是動態(tài)物體的識別,比如車、人、單車、紅綠燈,最近Roadstar.ai升級了傳感器方案,距離可以做到更遠,大概100米開外。雖然Roadstar.ai識別時顯示是方框,但里面是通過激光雷達完整描述車的形狀,是通過激光雷達的掃描作為一個多邊型進行識別,即使很遠的紅綠燈也可以清晰看到,甚至比人看的更遠。
Roadstar.ai的感知效果在國際知名無人的駕駛的Cyclist榜單上拿到了第二名和第三,比如像知名百度、谷歌等,他們位列于第9名,14名,23名。Roadstar.ai基于傳統(tǒng)的激光雷達,跟傳統(tǒng)的激光雷達還有價格優(yōu)勢,純激光雷達大概30萬元以上。Roadstar.ai預測2020年總成本可控制在5萬人民幣以內。我倒不認為這應該和賣車做對比,而是跟司機一年的整個成本做比較,比如一線城市的出租車司機成本大概在十來萬左右。另外,Roadstar.ai認為整套系統(tǒng)的上線在未來三年,30多萬是它的上線,超過這個數額,即使是無人駕駛也沒有任何收益,而這是完全可達的目標。
作為做自動駕駛的初創(chuàng)公司,Roadstar.ai希望未來有機會跟在座所有的新造車朋友們進行深度合作,一起定制一款為了出行的車。滴滴跟大眾已經在定制這樣的車,Roadstar.ai認為未來出行的車要滿足三個條件。
第一、實現無人駕駛。像手機能夠打電話一樣,這是一個基礎功能。
第二、最好的用戶體驗。要重新定義車輛,變成無人駕駛車以后,沙發(fā)、內部硬件等要重新定義。
第三,成本。當無人駕駛專車大規(guī)模普及時,行駛里程會增多,可能三年就報廢,要考慮現在一些汽車配件是不是可能用5年、10年,可能用4年就可以了,因為用3年必然報廢。這是一個預設的事情,這件事情需要在座朋友的幫助,Roadstar.ai希望有機會能夠跟大家一起來探索、探討,共同設計一款為未來出行服務的車。
謝謝大家。
來源:第一電動網
作者:宋愛菊
本文地址:http://ewshbmdt.cn/news/renwu/72242
本文版權為第一電動網(ewshbmdt.cn)所有,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媒體、網站以及微信公眾平臺不得引用、復制、轉載、摘編、以其他任何方式使用上述內容或建立鏡像。違反者將被依法追究法律責任。
版權合作及網站合作電話:17001180190
文中圖片源自互聯網,如有侵權請聯系admin#d1ev.com(#替換成@)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