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梅賽德斯產(chǎn)品線的旗艦車型,新S級車型在空中客車(Airbus)的一間大型噴氣式客機廠房內(nèi)閃亮登場,梅賽德斯奔馳的母公司戴姆勒(Daimler)集團總裁迪特·蔡澈(Dieter Zetsche)說,”它標志著自動駕駛的開始?!?/p>
據(jù)《紐約時報》5月26日報道,該車型一直都是展現(xiàn)各種豪華配置的平臺,不過這輛最新一代的S級轎車之所以引人關(guān)注,可不僅僅是所謂的傾斜后排座椅提供的熱石按摩、Wi-Fi,或是能夠保持飲品冷熱的杯架。2014款的S級轎車將于9月份上市,預(yù)計起售價格10萬美元(約合61萬元人民幣),是自動駕駛汽車發(fā)展歷程中的一個重大進步。
S級轎車能夠自動泊車、自動剎車以避免撞上人或其他車輛,并能在司機疲勞時有所感應(yīng),它是轎車系統(tǒng)的進一步改進,旨在減輕一些駕駛上的枯燥。也就是說,雖然仍需有人坐在方向盤后,在適當?shù)臈l件下,通過使用一組雷達、紅外線和光學感應(yīng)器來跟蹤車道標記和前車,這輛車可以自動行駛在城市的車流、行人之中,也能在高速路上以超過120英里(約合193公里)的時速駕駛,甚至是在彎道上。
在梅賽德斯及其德國豪車競爭對手寶馬(BMW)和奧迪(Audi)的共同推動下,科技已經(jīng)距離實現(xiàn)”虛擬司機”這一目標越來越近。寶馬計劃于今年晚些時候在其i3城市電動車上推出一個類似的系統(tǒng),很快還將裝到7系豪華轎車上。
大多數(shù)主要汽車制造商都在研制某種形式的自動駕駛功能。2013款林肯(Lincoln)MKZ擁有一個系統(tǒng),能把車保持在一個車道內(nèi),并與前車保持固定距離。與林肯不同的是,梅賽德斯的程序是控制汽車在車道中間,而非僅僅在司機開出線時進行糾正。
不過,德國工程師懷疑谷歌(Google)工程師和其他人的預(yù)測,即五年之內(nèi),車輛就能夠自動從車庫開到雜貨店而無需人工干預(yù)。他們說,這將需要10年或更久的時間來解決所有的技術(shù)和法律問題。
”我們認為還有相當多的工作要做,”寶馬的駕駛員輔助技術(shù)主任維爾納·胡貝爾(Werner Huber)說。
德國汽車制造商在開發(fā)自動駕駛汽車上占主導是合乎邏輯的。他們富有的顧客愿意、也有能力為這種功能花錢,舉例來說,這能讓他們在堵車時上網(wǎng)查看股票投資組合,而不是盯著前車的尾燈。
或許在某一天,自動駕駛汽車還能讓因年齡或殘障而無法駕駛的人行動更自由。谷歌曾應(yīng)用它在人工智能上的技術(shù)優(yōu)勢,在去年以一段視頻引起轟動,其中展示了一名盲人駕駛該公司一輛自動駕駛汽車。這意味著自動駕駛汽車即將成為現(xiàn)實。
胡貝爾和其他一些人對自動駕駛科技更為謹慎的看法,部分地體現(xiàn)出典型的史巴克(Spock)對寇克(Kirk)的不同心態(tài),即理性的、看重數(shù)據(jù)的德國工程師和硅谷的幻想家之間的差別。(史巴克和寇克是影視作品《星際迷航》中的主要角色,在這里代表理性和感性。)
德國工程師指出,要開發(fā)出軟件來模擬人類與生俱來的一些能力,還有很長的路要走,例如判斷一個站在街角的人是要穿過馬路還只是在等公車。
此外還有無數(shù)法律問題必須由政府和保險公司去解決。如果一輛汽車在自動駕駛時出現(xiàn)事故,由誰來為損失買單,是汽車擁有者還是汽車制造商呢?這類關(guān)于責任的問題,就是梅賽德斯系統(tǒng)要求司機至少把一只手放在方向盤上的一個原因。
戴姆勒的總裁蔡澈稱,奔馳的實驗技術(shù)已經(jīng)可以使一輛車從一個地方自動駕駛到另一個地方,無需人工干預(yù),不過仍需進行更多工作來確保該系統(tǒng)完全可靠。
他說,完善法律框架可能要比完善軟件花更長時間。
”在十年之內(nèi),我必定能夠坐上一輛車,一輛奔馳車,讓車自己從A地駕駛到B地,”蔡澈在S級轎車推介會上接受簡短采訪時說?!辈贿^那時我們可能仍舊在與法律難題做斗爭?!?/p>
最近駕駛一輛自動駕駛的寶馬研發(fā)用車說明了存在的一些問題。測試車是一輛裝配了十幾個不起眼傳感器的5系轎車,在慕尼黑郊外擁擠的高速公路上顯得泰然自若。
例如,它能夠減速讓一輛從上閘道進入的福特嘉年華(Ford Fiesta)并入車流。它還能夠讀取交通標志,并且自動調(diào)整車行速度。但是靠邏輯驅(qū)動的寶馬車在揣測飄忽不定的人類意圖時遇到了障礙。當左邊車道上的一輛車在沒有明顯原因的情況下放慢時,寶馬轎車也慢了下來,目的是避免從右道超車。而人是不大可能以這種嚴格的方式來理解交通法規(guī)。
當汽車公司制定出標準,讓汽車互相之間共享諸如位置和速度之類信息的時候,自動駕駛將更容易控制一些。
成本是另一個障礙。在人們能夠負擔得起這種設(shè)備之前,自動駕駛科技無法可行。寶馬與德國零部件供應(yīng)商大陸集團(Continental)建立伙伴關(guān)系以開發(fā)所謂的”聯(lián)網(wǎng)駕駛”系統(tǒng)(Connected Drive),這其中研發(fā)費用也是一個考慮。
奧迪的駕駛員輔助系統(tǒng)開發(fā)部主任亞歷杭德羅·沃庫季奇(Alejandro Vukotich)指出,烏托邦式技術(shù)進步的預(yù)測極其不可靠。他回憶起童年時曾閱讀過美國《國家地理》雜志(National Geographic)上的一篇文章,其中預(yù)測到2000年汽車就能實現(xiàn)自動駕駛。
”我們已經(jīng)過了2000年了,”沃庫季奇說。
他和其他一些人認為,完全自動駕駛需要逐步實現(xiàn)。”很難作出預(yù)測,”他說?!蔽覀儠徊揭徊降厝崿F(xiàn)?!?/p>
來源:紐約時報
作者:JACK EWING
本文地址:http://ewshbmdt.cn/news/shichang/19580
文中圖片源自互聯(lián)網(wǎng),如有侵權(quán)請聯(lián)系admin#d1ev.com(#替換成@)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