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吃雞”游戲里,決賽圈是決定勝負的關鍵。往往越接近決賽圈,毒就越厲害。正因如此,進圈時機和打法策略的選擇顯得尤為重要。這就好比現階段的自動駕駛,有人堅持做L4或者Robotaxi,也有人選擇通吃L2和L2+;有人正等待市場成熟的發(fā)令槍,亦有人搶跑欲先奪下一分。
但無論哪一種,都不得不面對自動駕駛規(guī)?;涞氐娜笳系K:法規(guī)、技術和成本。今年1月份,美國內華達州批準了奔馳L3級自動駕駛系統(tǒng)上路商用,標志著全球正式進入“可脫手駕駛”時代。在中國,上海、深圳等地已率先出臺允許無人駕駛車輛試點的相關法規(guī),然而要真正擺脫法規(guī)束縛,仍有相當長的一段時間。
“它(法規(guī))會改變整個競爭體系?!焙谥ヂ橹悄苁紫袌鰻I銷官楊宇欣認為,盡管法規(guī)出臺是一件需要特別謹慎對待的事情,但技術的趨勢已經勢不可當。
安全圈不斷縮小,多余的東西就扔下吧
說到底是時代變了。一個最明顯特征是,“城市NOA”和“行泊一體”開始被廣泛提起。
自2022年下半年以來,城市NOA的概念從小鵬卷向了更多車企,如吉利、長城、蔚來、理想、極狐以及阿維塔等等。不僅如此,部分專注于L4級別自動駕駛的科技公司也紛紛降維做起城市NOA的方案。
NOA(Navigation on AutoPilot )又稱領航輔助駕駛,是實現高速公路、城市道路的點對點自動駕駛的一種手段,被認為是自動駕駛系統(tǒng)走向大規(guī)模量產的必由之路。從應用場景看,城市NOA實現的難度要遠超高速NOA。一來路況和場景更加復雜,檢測目標也更多元;二來長尾問題明顯增多。
這直接導致,車企近乎瘋狂地堆疊芯片算力,卷傳感器的配置。上市新車不出意外也用上了類似庫克的精準“刀法”,按照不同價位不同配置,可能還得具體區(qū)別適用場景,以分出個Air、Pro、Max多個版本。
眼下,高階輔助駕駛并非人人都能負擔得起。而閹割過的版本,注定無法加快自動駕駛全面落地。尤其今年將有更多車企通過OTA推送城市NOA功能,性價比將起到決定性作用。正如業(yè)內人士所言,整車成本的壓力已經傳導至供應鏈的上游,今年城市NOA主打的一個方向就在于性價比。
吉咖-黑芝麻智能A1000芯片的行泊一體域控制器
基于此,國內廠商紛紛將目光瞄向行泊一體。早些時候,黑芝麻智能推出了支持10V(攝像頭)NOA功能的行泊一體域控制器,算力為50~100TOPS,BOM成本則壓縮在3000元以內。據其表示,在保證性能的前提下,這一成本數字年內有望進一步下降。
顧名思義,“行泊一體”指的是將智能駕駛和自動泊車兩套原本分離的系統(tǒng)集成到一個域控制器里,其目的是實現SoC計算資源共享,傳感器等硬件復用。
從市場主流方案來看,具體可分為中低算力(輕量級)行泊一體域控方案和大算力行泊一體域控方案。隨著L2(+)自動駕駛功能逐漸成為新車標配,基于單芯片的“輕量級”行泊一體方案在最近兩年加快落地。
包括黑芝麻智能、地平線等芯片供應商都已推出單芯片行泊一體解決方案。其中,黑芝麻智能Drive Sensing是國內唯一基于單顆A1000,可支持10V5R且不用分時復用、做到了真正融合的行泊一體方案。通過一個SoC系統(tǒng)、一套底層基礎軟件加上中間件,極大節(jié)省開發(fā)成本的同時縮短了域控制器開發(fā)周期,后續(xù)功能迭代效率也大幅提升。
國內自動駕駛芯片公司和Tier1加碼布局行泊一體,試圖打破L2級自動駕駛域控方案長期由外資主導的局面。有數據顯示,2022年我國乘用車前裝搭載行泊一體域控制器的上險量超過75萬輛,滲透率不斷提高,年增速接近一倍,市場空間巨大。盡管如此,行泊一體也只能算是自動駕駛的??空?,是過渡是折衷。
進入決賽圈,要么槍法夠準要么緊緊包圍目標
隨著智能電動汽車產業(yè)快速發(fā)展,電子電氣架構邁向跨域融合,真正的智能汽車SoC時代正撲面而來。這一次,由中國廠商率先定義。4月7日的武漢,黑芝麻智能正式發(fā)布全新產品線——武當系列智能汽車跨域計算平臺及其首款芯片C1200。
圖片來源:黑芝麻智能
C1200基于7nm先進制程,使用支持鎖步的車規(guī)級高性能CPU核A78AE和GPU核G78AE,提供強大的通用計算和通用渲染算力;自研的DynamAI NN車規(guī)級低功耗神經網絡加速引擎,支持NOA場景;內置成熟高性能的Audio DSP模塊和每秒在線處理1.5G像素的新一代自研NeuralIQ ISP模塊;能同時處理大于12路高清攝像頭的輸入,且支持高速率MIPI。
更確切地說,單顆C1200可以滿足包括電子后視鏡系統(tǒng)、行泊一體、信息娛樂系統(tǒng)、艙內感知系統(tǒng)等跨域計算場景,實現艙行泊的融合。
盡管黑芝麻智能產品副總裁丁丁強調,C1200的本質是計算類芯片,推出的初衷是為市場服務,未曾考慮過座艙SoC和智駕SoC之間的競合關系。但必須承認的是,當英偉達和高通相繼發(fā)布各自的跨域計算SoC芯片Thor、Snapdragon Ride Flex后,市場愈發(fā)期待國產方案的推出。
按照規(guī)劃,C1200將在2023年內向整車廠提供樣片,而Thor則計劃2025年投入生產。整體上,黑芝麻智能的解決方案要更早落地,而基于目前市場技術的演進,C1200可能會基于芯片平臺化提供不同的算力需求。例如,Snapdragon Ride Flex就可以通過外掛AI加速器的形式實現算力升級。
C1200是否能夠和海外廠商提供的方案同臺競技?相信是很多人都好奇的問題。這個問題其實也可以換種說法,國產自動駕駛芯片究竟走到哪了?曾有汽車行業(yè)人士直言,一些國產芯片由于存在功能不完善的問題,必須增加外圍電路進行支撐。
但要知道,在一些定點項目中,黑芝麻智能A1000和英偉達Orin?;椤癆B角”,也就是基于雙芯片架構的自動駕駛系統(tǒng)。車廠對于A、B角的技術要求、性能指標基本一致,并不會因為你是A或者你是B,就降低質量和成熟性的要求。當然真正檢驗C1200性能的時刻,還得等到裝車量產后。
對于智能汽車計算中樞來說,算力打通是大事,要迅速落地成本也至關重要。尤其當AB芯片達到差不多相同標準的時候,合作條件,客戶配合度,商務模式的靈活程度等都可能成為雙方爭取份額的關鍵。“我們希望C1200可以做到‘質變式’的成本降低?!边@是黑芝麻智能的回答。
以A1000來說,若要做平臺優(yōu)化,可以驗證更加成熟的周邊芯片,后者往往出貨量更大,成本更具優(yōu)勢。不過A1000推出至今,隨著系統(tǒng)不斷完善和成熟,包括軟件模塊化、推出中間件,使得整個NOA域控方案的邊際成本較之前已經明顯下降。
說到底,壓縮周邊軟硬件的成本只能達到“量變式”的降本目的,要實現“質變式”降本,不僅架構要創(chuàng)新,更要從系統(tǒng)層面做創(chuàng)新。這也是,黑芝麻智能在中央計算架構真正到來之前的思考。作為一家自動駕駛芯片公司,在這樣一個人機共駕的時代,要獲得更大贏面,產品和技術的支撐缺一不可。
“如何通過多產品線的組合,覆蓋車內更多計算需求,是我們一直在思考的事。”楊宇欣表示,黑芝麻智能希望通過不斷拓展產品線的方式,增加單車價值鏈。值得一提的是,早于2021年啟動研發(fā)的A2000系列芯片,也將根據研發(fā)節(jié)奏適時與市場見面。
總結
比賽殘酷,競爭激烈,智能汽車這個市場更多被認為是修羅場,最終能活下來的公司只占少數。但行業(yè)乃至整個市場對自動駕駛的認知度越來越高,我們知道,汽車距離自動駕駛應該不遠了。不論是五年還是十年,身處洪流之中的自動駕駛芯片公司都將迎來一場全新賽制的比賽。
來源:蓋世汽車
作者:徐珊珊
本文地址:http://ewshbmdt.cn/news/shichang/199717
以上內容轉載自蓋世汽車,目的在于傳播更多信息,如有侵僅請聯(lián)系admin#d1ev.com(#替換成@)刪除,轉載內容并不代表第一電動網(ewshbmdt.cn)立場。
文中圖片源自互聯(lián)網,如有侵權請聯(lián)系admin#d1ev.com(#替換成@)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