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洲電動汽車供應鏈發(fā)生了兩件大事:
日本電產要在歐洲建三座電機工廠,分布于塞爾維亞、法國和波蘭;
華域麥格納高壓電驅動系統(tǒng)總成在上海順利批量生產,啟運歐洲。
華域麥格納是基于全球供應策略而出口到大眾汽車,不能被視為新進入者。但日本電產,這家在中國新能源汽車市場以快速度和低成本取勝的電機供應商,打入歐洲市場后,將對當地的電驅動領域格局帶來威脅。
日本電產電驅動系統(tǒng)
一新建,一進口
第一件是來自于日經的報道:日本電產計劃投資約2000億日元(約合19億美元),在塞爾維亞建造一座電動汽車用驅動電機工廠。到2023年,塞爾維亞工廠的年產能將達到20萬輛至30萬輛。目前,它與當地政府就建廠以及研發(fā)中心的商談已經進入最后階段。
除了塞爾維亞之外,日本電產計劃自2022年起開始在法國和波蘭生產驅動電機。三家規(guī)劃工廠中,塞爾維亞工廠將是日本電產在歐洲最大的生產基地之一。
華域麥格納電驅動系統(tǒng)
第二件的主角華域麥格納,有著專屬的供貨對象——大眾汽車。它將獨家供應大眾汽車在中國、歐洲、美國的電動汽車的輔助驅動系統(tǒng)。
據官方消息稱,華域麥格納高度集成的電驅動系統(tǒng)專為電動汽車設計,作為一個輔助驅動系統(tǒng),它集成了感應式電機、集成式單速變速箱、高壓逆變器并配有相應的軟件和控制技術。該系統(tǒng)為前輪提供78kW的峰值功率。
歐洲的機會
大概率上,今年歐洲將超過中國,成為全球第一大新能源汽車市場。歐洲的逆襲,帶動當地三電供應鏈新建的風潮。
根據EVsales發(fā)布的數據,9月全球新能源乘用車9月銷量達34.6萬輛。其中歐洲達到16萬輛,占比46.3%;中國9萬輛,份額在37.9%的份額。前三季度累計銷量,全球銷量178.4萬輛。歐洲依然高出國內許多,77萬輛VS 67萬輛。
在對電動汽車和插混幾乎無差別的補貼政策的助推下,歐洲新能源汽車市場展現出國內大力度補貼之下相似的增長趨勢。
歐洲新能源汽車市場的攻勢讓三電供應商眼前一亮。突起的市場就意味著機會,不僅是打入歐系車企供應鏈的機會,而且是攪亂汽車零部件行業(yè),打造新巨頭的機會。
比如華域麥格納與大眾汽車:大眾MEB平臺的首款車型ID.3在歐洲的銷量攀升的很快,為接下來的ID.4、ID.6帶了個好頭。雖然ID.3是兩驅車,采用的電驅動系統(tǒng)由其他電驅動供應商提供,但ID.4及其他ID車型提供雙電機的四驅版,并且它們也是大眾MEB平臺下的全球化車型,在歐投產之外也將出現在南北大眾MEB工廠內。華域麥格納將是這些四驅電動汽車的輔助驅動供應商。
另一家日本電產早在2017年就開始推行驅動電機的歐洲生產。它借由收購的利萊森瑪法國公司(原艾默生全資子公司)與PSA集團成為合資公司。雙方在利萊森瑪設計研發(fā)新一代的驅動電機,繼而在PSA集團的特雷默里工廠進行生產。生產出的驅動電機將被整合運用到PSA集團旗下的輕混動、電動以及插電混合動力車型上。
然而,合資公司到現在還沒有發(fā)揮出日本電產在中國市場靈活而強大的產品戰(zhàn)略效果。合資對象PSA集團是歐洲第二大汽車生產商,日本電產選擇與它牽手,為打開歐洲市場拓路稱得上是明智之舉。但奈何PSA到目前為止還沒有表現出新能源汽車強勢的競爭力。1-9月的全球新能源車型TOP20中,僅有一款標致208 EV能排上號。
今年開始,尤其是與FCA合并后,PSA集團發(fā)布較為激進的電氣化策略,來減少碳排放的罰款。同時,歐洲新能源汽車市場表現出前所未有的沖勁。這一切都在說明:時機到了。推崇速度的日本電產布局歐洲驅動電機工廠只是時間問題。
來源:第一電動網
作者:NE時代
本文地址:http://ewshbmdt.cn/kol/131303
文中圖片源自互聯網,如有侵權請聯系admin#d1ev.com(#替換成@)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