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日,賽力斯在重慶兩江智慧工廠發(fā)布高端智慧汽車品牌—AITO(Adding Intelligence to Auto),這猶如一枚深水炸彈,再次炸響了新能源汽車市場。此時,不少人會問,賽力斯是誰?AITO又是誰?
賽力斯是誰?
先給大家講一件真實的事兒,一個汽車圈的朋友接到獵頭公司打來的電話,說賽力斯招銷售,他一下子懵了,賽力斯是誰?他以為是一款游戲產品。由此可見,業(yè)內人士都不認識,又何況圈外人呢?
其實,賽力斯是小康股份集團在2016年在美國硅谷注冊成立的一家新能源公司SFMotors。2018年7月,SFMOTORS中文定名“金菓EV”,后來市場反應太差,又更名為SERES(賽力斯)。但是,后來賽力斯與華為合作之后,進入華為門店銷售的產品所掛的車牌又是“華為智選SF5”。
而SF5早在2020年6月就上市了,但品牌和銷量一直默默無聞。直到2021年4月,賽力斯與華為聯(lián)合發(fā)布了首款合作車型賽力斯華為智選SF5,售價21.68萬元起,主打増程式混合動力的中型SUV,并且同步進入華為門店銷售,銷量才略有起色。
乘聯(lián)會數(shù)據(jù)顯示,今年4-10月,賽力斯SF5銷量分別為129輛、204輛、1097輛、507輛、715輛、1117輛、1926輛,共計5965輛。這相比同為增程式電動汽車的理想ONE銷量,兩者相差甚遠,總體銷量也不及理想ONE的單月銷量。
AITO又是誰?
從銷量數(shù)據(jù)看,賽力斯雖有華為的背書,但消費者也并不買賬。這或許引發(fā)了廠家忍痛割愛,再造品牌的念頭。
于是乎,小康和華為再次深度合作,推出所謂更高端品牌,也就是AITO。并且立下FLAG:5年內進入第一梯隊,成為全球新能源汽車TOP3的品牌。
這不得不讓我想到今年上海車展時,賽力斯對外放出的一顆“衛(wèi)星”:賽力斯單月訂單超蔚來,明年目標30萬臺。結合以上賽力斯2021年的銷量,不得不感嘆:果真吹牛皮不用上稅。
AITO,請問怎么稱呼?
原本看到華為在新能源汽車領域有大動作,實在為它高興。但看到這個合作對象以及這個品牌名字,又不得不吐槽:AITO,你是來自哪里的車?
當前的汽車廠家,動不動就推出新品牌,突出高端定位。本來也無可厚非,營銷總要有點噱頭和話題,來為新車型的上市造勢預熱。但讓人非常不解的事情是,你好好一個中國制造,在中國市場銷售的產品,品牌為什么非要整個英文名字,讓消費者非常費勁的又難記憶又難傳播。
AITO,從官方解釋來看,讓汽車更智慧,寓意很好。但是,怎么稱呼??是英文翻譯授權?還是音譯埃托、愛投?但作為中國人,一大串的英文名字,總是記不住。再說了,你又不是賣給國外消費者,為什么就不取個中文名字呢?我們日常中經常遇到的場景,有朋友打電話問說哪個品牌和產品不錯,讓推薦推薦,我就實在不知道怎么說這個品牌,自身還帶點地方口音,一溝通效率實在低下,只能一大串英文逐個拼出來給朋友。
你看北汽極狐,也犯了同樣錯誤,品牌推出時都是英文名字,市場實在沒法傳播。就連傳統(tǒng)品牌上汽集團的R汽車都改名為飛凡汽車,長安汽車推出的高端新能源也叫阿維塔。
為什么各個廠家都熱衷于取個英文字的品牌呢?我估計還是我們長期以來存在自卑心理因素,盲目崇拜外國品牌,好像不說點英文,體現(xiàn)不出品牌和產品的高大上。這也恰恰說明了對自身文化、品牌和產品的不自信。當前中國制造已經世界聞名,新能源汽車產業(yè)在全球也是名列前茅,實在沒有必要給中國汽車品牌推出英文名字,最終既不討好客戶,傳播效率低下,最后的結局估計最后還得再增加個中文名字。
再友情提醒一下:請記住中國那句俗語:裝B當心遭雷劈!
@ AITO,我等著你改名!
來源:第一電動網
作者:EV情報
本文地址:http://ewshbmdt.cn/kol/162935
文中圖片源自互聯(lián)網,如有侵權請聯(lián)系admin#d1ev.com(#替換成@)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