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的時間似乎過的特別快,不經意間就已經進入到下半程,和我有同樣感慨的人很多,當然也包括那些造車新勢力,對于他們來說,真的是恨不得一天有 48 個小時。
此前,幾乎每一年,都有人叫嚷著:「是大考的一年」、「是競爭的元年」,販賣焦慮的人,收割著一波一波的流量,而業(yè)內人也只是笑笑:呵呵,每年都能被你們說成是「元年」。
但是進入到 2020 年,這些字眼即便不提,我們也能感受到一種焦慮。
疫情這只「黑天鵝」輕輕揮了揮翅膀,讓本不景氣的汽車行業(yè)雪上加霜,同時也打亂了這些新造車企業(yè)的節(jié)奏。
此前,我把造車新勢力的生存類比成游戲《絕地求生》,現在看來,再恰當不過了。
疫情的到來加速了毒圈(圈內是安全區(qū))的刷新速度。而這些造車新勢力們也是死傷無數,跑得快的、搜尋補給速度快的能更快進入毒圈,而跑得慢的直接死在「跑毒」的路上,更可惜的是,有的距離毒圈只差一步之遙,現在只能被其他人「舔包」了(其中角色自行代入)。
賣車、擴張、找錢,成為了貫穿造車新勢力上半年的關鍵詞。
銷量
造車新勢力不同梯隊間的差距愈來愈大。蔚來小鵬們已經完成量產交付,向著更高的目標進發(fā),比如更高的銷量、毛利轉正。
作為領頭羊的蔚來銷量愈發(fā)穩(wěn)健,在 30-50 萬級別的市場站穩(wěn)腳步,首先完成由年銷萬輛到季銷萬輛的突破,前不久(7 月 18 日),其第 5 萬車量產下線。
理想汽車也發(fā)力迅猛。從去年 12 月開始交車,截至 2020 年 6 月 30 日,理想 ONE 實現破萬輛的交付。
威馬更是實現了單車破 3 萬的交付,這也是國內第一家單車銷售達到 3 萬輛的新勢力。
而第二梯隊中,銷量兩極分化。
比如,哪吒汽車 1-6 月銷量突破 5000 臺,勢頭良好,并躋身新勢力銷量前五,而發(fā)布 T03 的零跑汽車也逐漸開始起量,可以觀望一下。
但是,排名越往后的,銷量越慘淡。比如愛馳汽車,雖然已經開始交車,但是流年不利,碰到了疫情,影響了產品宣發(fā),銷量數據不是很好看,僅有兩百臺左右,且看愛馳接下來會有怎樣的補救措施。
你會發(fā)現,對于造車新勢力來說,把車造出來僅僅只是一個開始,如何將車賣出去才是更大的考驗。
此外,像天際汽車等新勢力,尚未開始交付新車,前途汽車、拜騰汽車、博郡汽車則逐漸消亡,離開了大眾視線……
總的來說,對于這些后發(fā)后至的新勢力們來說,各自所面臨的挑戰(zhàn)不盡相同。但是大抵就這么幾件事:把車量產出來、把車賣出去、融到更多的錢。
而隨著交付量的不斷增加,交付車輛越多的車企所形成的品牌效應以及用戶口碑會越好,反過來會促進銷量的增長,形成一種正反饋,新造車企間的銷量差距會越來越大。
與此同時,新勢力的同質化越來越嚴重,這些后來者們想要在疫情肆虐的這個時間點塑造起自己的品牌形象,更是一件非常困難的事情,面臨的阻力相較一兩年前要大的多。
此外,資本以及市場留給新晉者的時間窗口也越來越小。
擴張
在今年的上半年,擴張也是各家新勢力的主旋律。
對于蔚來來說,擴張主要分為兩大部分。首先自然是銷售渠道方面,李斌表示,今年 NIO House 基本上不會再增加,但是會在年底實現 200 家 NIO Space 的規(guī)模,渠道下沉,專注賣車。
其次,自然是蔚來的補能網絡。充電方面,蔚來已經與合作伙伴共建了 290+個超充樁;換電方面,累計建成 135 座換電站(至 6 月 28 日),蔚來表示,自 4 月 5 日起,「平均每周都有一座換電站和大家見面」,顯然,在獲得新融資之后,NIO Power 的擴張速度明顯加快了。
同時,車型方面,新的 ES8 在 4 月上線,也為蔚來銷量增長貢獻了很大一部分力,7 月 24 日,蔚來的第三款量產車 EC6 將在成都車展上迎來上市,這臺車能為蔚來貢獻多少銷量,值得期待。
同樣采取直銷的理想也在積極擴張自己的線下店面,截至 2020 年 6 月 30 日,在全國開出 21 家零售店,18 個配送中心和 17 個服務中心,業(yè)務覆蓋中國 35 個城市。不過李想表示仍然不夠,還要繼續(xù)擴張,年底要擴展至 100 個城市。
在 2022 年,理想還要上一款全尺寸 SUV 新車,依然是增程電動車,未來還將開發(fā)包括中型和緊湊型 SUV 車型在內的新車來擴展產品陣容,當然,這都是后話了。此外,理想還在加大在自動駕駛的自研力度,希望自研 L4 自動駕駛技術。
小鵬汽車則發(fā)布了新車 P7,將產品價格直接拉到 25 萬乃至 30 萬級別,憑借這款車,小鵬能否完成銷量的突破和品牌的向上,到年底會有初步答案。
至于那個低調的哪吒汽車,其銷售渠道已經突破 200 家,覆蓋超過 180 個城市。他們能夠獲不錯的銷量,與之構建的銷售服務體系有很大的關系。
有意思的是,天際汽車位于北京、上海、廣州等 10 余個城市的網點(包括天際中心、智選空間)也將于近期相繼啟動試營業(yè),渠道建設和服務體系已經準備就緒,他們的首款量產車 ME7 終于要上市了。
融資
今年是不易之年,大家都明白,甚至當下的格局會深刻影響未來幾年,所以在這種資本市場遇冷的情況下,新勢力們反而更積極的去找錢。
已經開始交車的各新勢力已經擁有一定的造血能力,但是在龐大的資金消耗面前就顯得杯水車薪,誰能融得更多的錢,誰的贏面就會更大。
即便是同屬第一梯隊,這種差距也在逐漸拉開。拿錢速度是一個衡量標準。
2020 年以來,憑借著創(chuàng)始人李斌強大的資本運作能力,蔚來已累計融資超 100 億人民幣,同時獲得百億銀行授信,極大緩解了潛在現金流問題。
與此同時,理想汽車也在今年進行了兩次融資,一波來自中金資本的股權融資(金額未透露),一波則來自美團創(chuàng)始人王興和李想個人的 5.5 億美元投資,投后估值 40.5 億美元。而理想在美股市場的 IPO 也已經近在眼前,意圖在資本市場情況變得更壞之前,拿到更多的錢。
牟足了勁「搞錢」的還有小鵬汽車。7 月 20 日,小鵬宣布完成 C+輪近 5 億美元融資,主要投資方為 Aspex、Coatue、高瓴資本和紅杉中國。甚至有消息傳言,小鵬也在推進 IPO 進程。
與之形成對比的是,第一梯隊中威馬汽車的 10 億美元 D 輪融資遲遲沒有落地,這可能會拖慢威馬的發(fā)展節(jié)奏。而融資找錢,也是威馬下半年除了賣車、毛利轉正之外又一個重要目標。
與此同時,哪吒汽車也正式啟動 C 輪融資,并計劃于 2021 年在科創(chuàng)板上市,開啟找錢之路。
至于其他低調的新勢力們,應該也在積極的進行資金籌備工作。
理想、小鵬、哪吒都在謀求 IPO 上市,足以說明對于資金的渴求,另一方面,應該也有來自投資人的訴求。對于這些想要退出的早期投資者們來說,需要一個退出機制,上市 IPO 是對這些投資人最好的交代。
仔細觀察,你會看到,即便是最近宣布幾個巨額投資的車企,也都是已知的頭部公司,同時投資人也多為原有投資人或者賽道關注者,比如投了理想 D 輪融資的王興,在去年理想 5.3 億美元 C 輪融資中,就領投了近 3 億美元,可以說,王興是理想 IPO 上市的重要推手。
而在近期小鵬汽車獲得的近 5 億美元新融資中,出現了一個熟悉的身影——高瓴資本。前不久,在寧德時代的 197 億元定增中,高瓴資本認購 100 億元,此前他們還參與了蔚來的多輪融資(現已退出)。
小結
從上半年的表現來看,新造車的內部清洗已經開始了,優(yōu)勝劣汰,不可避免。
接下來,找錢將成為主旋律。 頭部的幾家新勢力已經在行動了,對于腰部的這些新勢力,如果在今年下半年依然沒有再拿下新的融資,基本上也就別玩了。
同時,拜騰、博郡的消亡告訴我們,如果到了這個時候,還是沒能將內部問題理順,即便沒有外部壓力,自己也會被耗死。
國內新勢力第一股蔚來的股價已經超過 12 美元,其 146 億美元的市值已經超過不少國內傳統(tǒng)車企。這是造車新勢力的部分價值體現,也能解釋為什么明知這些車企有短期內無法實現盈利的風險,還是有資本愿意往上砸錢,這其實就是特斯拉的故事在國內的翻版。但是對應的,資本對于造車新勢力的要求會愈發(fā)嚴格——要做到頭部 or 有自己獨特的優(yōu)勢、競爭力。
那么,問題來了。從目前來看,頭部的這幾家走出來了么?我的答案是還沒有。 以扛把子特斯拉來說,雖深耕行業(yè)多年,依然沒有實現穩(wěn)定且持續(xù)的盈利,國內的這些后生們,就更不用說了。所以,這場萬里長征,離終點還太遙遠。
來源:極客汽車
本文地址:http://ewshbmdt.cn/news/shichang/120958
以上內容轉載自極客汽車,目的在于傳播更多信息,如有侵僅請聯系admin#d1ev.com(#替換成@)刪除,轉載內容并不代表第一電動網(ewshbmdt.cn)立場。
文中圖片源自互聯網,如有侵權請聯系admin#d1ev.com(#替換成@)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