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新能源汽車,在國內的發(fā)展,可以說越來越好、越來越呈現出多元化的新特點。這不僅由于造車新勢力的加入,已經使自主汽車陣營產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同樣,自主汽車從發(fā)展新能源汽車開始,越來越注重設計國際化的發(fā)展趨勢,這就使得同為新能源汽車設計上出現了截然不同的各種發(fā)展道路。
一是以紅旗、比亞迪、北汽為代表的發(fā)展模式;二是以造車新勢力為代表的發(fā)展模式,兩大板塊從設計到制造,都呈現出不同風格與特點。特別是,在經歷市場下滑以后,其新變化更是涇渭分明。
新勢力造車的激進方式已彰顯無遺,在設計方面,也出現了令人難以想象的新問題。無論是從樂視造車的起伏不定、到蔚來汽車的興起,再到多家新勢力車企的進入,一時間國內新能源汽車制造,呈現出空前的多元化發(fā)展局面。
新勢力所帶來的全面新時尚、新車信息化、融入黑科技等設計模式,更在無形中帶動了國內新能源汽車設計的整體發(fā)展。但從另一個方面看,新勢力造車的后勁不足以及資金鏈的不斷波動,也使這些新設計出現了難想象的停滯狀態(tài)。
反觀傳統制造,由于擁有著頗為厚實的技術基礎,以及傳統設計中日趨完善的設計能力,在車企意識到新能源汽車代表新制造方向的情況下,自然會更多的向新能源汽車設計與制造傾斜。這樣的轉型,不僅是企業(yè)開始投入更多的注意力、更在融入了國際流行設計理念方面,進行了更多的投入與整合,這就使國內新能源汽車進入到一個嶄新的發(fā)展階段。
老車企新設計:國際設計疊加中國文化
老牌自主車企,在面對新能源汽車制造的時候,可以用煥發(fā)青春來形容。這不僅是由于,這些老字號企業(yè)擁有厚實的制造基礎、更具有著難得的抗風險能力,這就使車企一旦意識到新能源汽車的重要性時,自然能夠及時地與國際設計高度接軌:同樣也能舉企業(yè)之力,全面應對新能源汽車的發(fā)展,從而使新設計可以達到驚人的效果!
像一汽紅旗、比亞迪、北汽這樣的老牌自主企業(yè),一旦進入新能源汽車制造,成績令人刮目相看,這絕非偶然,而是這些企業(yè)汲取了傳統汽車制造的經驗與教訓,并融合了國際設計與中國文化結合的必然結果。這或許就是,這些車企能夠在不長的時間內,更好地適應新能源汽車發(fā)展的關鍵所在。
紅旗智能純電SUVE115
紅旗汽車可以說是中國汽車最典型的代表。不僅有著驚人的制造歷史、也同樣有著中國汽車設計的標桿作用。從國家領導人最初乘坐的大紅旗,到現在新能源汽車設計的日趨國際化,都給人們留下深刻印象。
究其原因在于,紅旗制造的底蘊,能夠讓其一出手就可以在設計上推出技驚四座的車型,在這一點上,我們從紅旗汽車準備上市的HS3設計、到今年法蘭克福車展上揚名的E115,都能直觀的感受到紅旗設計的分量。更重要的還在于,紅旗汽車正是擁有著很好的設計傳統以及絕無僅有的企業(yè)影響力,才能使現在的新能源車設計,擁有了其他人難以想象的優(yōu)勢,這或許才是最令人羨慕的地方。
同樣,比亞迪的新設計,也是企業(yè)通過國際化整合能力,使自身的系列化產品、有了劃時代的改變??梢哉f,比亞迪是最先全面進入新能源汽車制造的企業(yè)。他們不僅有了將電機、電池、電控系統技術集一身的制造能力;同樣,也具備了整合國際設計為我所用的優(yōu)勢,這就使比亞迪所打造的王朝系列品牌,深受市場歡迎。特別是,在比亞迪與奔馳、豐田合資的大背景下,更說明了企業(yè)的新能源方面的優(yōu)勢,這已經引起了各個跨國車企的極大興趣與重視。
北汽新能源汽車用數據說話是最令人信服的。尤其是,全新打造的系列車型,更是在國內創(chuàng)造了新能源汽車銷售的奇跡。雖然,北汽新能源汽車也曾走過彎路、也曾有過一窩蜂式的制造,但通過企業(yè)不斷的在技術上的探索與提升,并及時抓住了發(fā)展契機,使企業(yè)產品越來越受市場的重視。
由此不難看出,北汽正是很好的順應了發(fā)展形勢,才進一步得到了市場與消費者的信任與回報。
新制造車企設計為何萎縮?
新能源汽車發(fā)展,繞不開大張旗鼓進行推廣的造車新勢力。這不僅因為,新勢力車企一夜之間就已經形成氣候,上百家車企全面進入汽車制造領域;還在于,新勢力車企一開始就遇到了傳統制造許多年才遇到的各種問題,像復雜的競爭、資本鏈波動以及市場整體下滑等等問題。所以,在新能源汽車設計的變化方面,確實也反應了企業(yè)難以為繼的客觀現實。這就使得新勢力車企所受到的質疑、比過去所寄予的期望更高。
像樂視與蔚來,在設計上,可以說一開始就給人一種耳目一新的感覺,其設計的造型既現代、又美觀,甚至可以說,其新車設計已經處在國際的領先水平。但由于自身在設計上的投入問題以及企業(yè)戰(zhàn)略的急功近利,很大程度上使量產車與概念車出現了驚人的混淆問題。
小鵬P7
這進一步反映出,企業(yè)后續(xù)車型設計的不夠嚴謹與完善。這些企業(yè)的新設計之路,越走越窄、越來越難。正像小鵬汽車在換代上出現的問題、威馬汽車的品質問題等等,也都進一步折射出新勢力造車的起伏不定與舉步維艱。這些問題的出現,就更表明了新勢力造車沒有夯實汽車制造的基礎。
這些企業(yè)或許能夠在入道之初,會以全力應對新車型設計。甚至不惜工本,來解決設計的沖擊力問題。但殊不知,設計也需要一脈相傳、更需要不斷的深化與完善。所以,由于新勢力造車投入的不盡合理,以至于在設計出第一款車型以后、自然就難有下文了……更關鍵的是,這些企業(yè)在資本鏈上的操作不力,也很容易出現連帶的問題。在設計上的欠缺,直接就能反映在量產車層面,也就會出現新勢力造車設計一代不如一代的新問題。
客觀講,由于新能源汽車的發(fā)展,屬于方興未艾的汽車新制造階段,這客觀的說明了新能源汽車設計的時間太短,難以用設計的發(fā)展歷程以及設計整體概括來形容新能源汽車的演變。值得一提的是,在設計決定品牌力的情況下,如何重視設計、使設計為品牌服務,已經是各個企業(yè)需要亟待解決的大問題。
來源:第一電動網
作者:凌然
本文地址:http://ewshbmdt.cn/kol/100258
本文由第一電動網大牛說作者撰寫,他們?yōu)楸疚牡恼鎸嵭院椭辛⑿载撠?,觀點僅代表個人,不代表第一電動網。本文版權歸原創(chuàng)作者和第一電動網(ewshbmdt.cn)所有,如需轉載需得到雙方授權,同時務必注明來源和作者。
歡迎加入第一電動網大牛說作者,注冊會員登錄后即可在線投稿,請在會員資料留下QQ、手機、郵箱等聯系方式,便于我們在第一時間與您溝通稿件,如有問題請發(fā)送郵件至 content@d1ev.com。
文中圖片源自互聯網,如有侵權請聯系admin#d1ev.com(#替換成@)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