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馬怎么樣?被顏值吸引,你們做過車主采 訪嗎?”
前段時間,筆者收到了一位車友的提問,他在考慮電馬這款車,想知道真實車主對這車的評價。
事實上,不止這位車友,筆者在車友社區(qū)也看到其他關注這款車的網(wǎng)友也有這樣的疑問。
為深入了解電馬這款車,給大家買車提供有效參考,筆者找到了“電動汽車用戶聯(lián)盟-電馬車友群”里的三位車友,請他們系統(tǒng)講述了自己的買車經歷和用車體驗。
有意思的是,這次跟我們聊的三位車友,跨越了三個年齡階段,同時也是購買了三個不同配置的車友,他們對這款車的評價也很有意思。
其中,95后的武漢車主小魚,買了電馬GT版,主打一個喜歡和年輕,為此還放棄了他的崇拜者馬斯克家的Model Y Perfomance。
他現(xiàn)在開了1.5萬多公里了,他給電馬GT的最高評分是8.5分,最滿意的點是操控和輔助駕駛。
80后成都車主唐先生,他在問界M5和電馬之間選擇了電馬長續(xù)航版,提車三個來月,開了3000多公里,他最滿意的點是音響。他覺得,在20萬-30萬價格區(qū)間,電馬是音響最好的電車。
70后的北京車主陳先生選了電馬標準版,他開了1.8萬多公里,他對這臺車評分最高為9.5分。
他最滿意的點是操控和輔助駕駛,他認為電馬的操控遠超寶馬5系和3系,輔助駕駛的表現(xiàn)也比他體驗過的理想ONE好。
優(yōu)點之外,他們認為電馬在車機智能化和營銷方面還存在改進空間。
但總的來說,三位車友認為瑕不掩瑜,這款兩年前的車,即使放在汽車行業(yè)如此內卷的今天也是一臺好車,依舊值得入手。
以下為三位車主自述,供大家參考。
01
武漢95后電馬車主自述:
雖是馬斯克崇拜者,但趁年輕還是要買電馬
為什么選擇電馬?
原因其實很簡單啊,因為年輕、因為喜歡,因為樂意嘗試新東西。
電馬是我名下的第一臺車。起初想買特斯拉的,因為我很崇拜馬斯克,我覺得他特別有人格魅力,他把吹過的牛逼都實現(xiàn)了,做了一些我們做不到,甚至想都不敢想的事。
因此這次買車的時候我就很想買特斯拉,而Model Y Perfomance也符合我對車輛在空間和性能方面的要求。
追求性能不需要什么理由,可能年輕人就喜歡速度快一點的,油車沒有那種即踩即有的感覺。
另外,我的目標是SUV,因為轎車空間有點小,我喜歡自駕,出去玩的時候需要裝的東西比較多,因此SUV更合適。
所以我當時買車就只在Model Y Perfomance和電馬兩臺車之間做了對比,其他車看都沒看。
電馬無論外形還是性能都更適合我現(xiàn)在這個年齡階段和心理狀態(tài),我覺得趁年輕還先買電馬,Model Y以后有的是時間去體驗。
具體來說,電馬的藍色外觀是我喜歡的,Model Y也有個藍色,但是那個顏色太商務了。
比起Model Y,電馬的外形設計更用心,比特斯拉更有設計理念,比如電馬的開門方式,上市之初,它是市面上唯一一款采用按鈕式開門方式的電車,后來還有其他車模仿它的這種設計。
再就是電馬的外形的設計風格,這是我很看重的一點?,F(xiàn)在很多電車的車頭都做得很短,但是電馬的車頭比較長,像超跑一樣,整體的流線型也做得特別舒服。
我選擇的這個藍色車身的懸空頂還做了熏黑的處理,還有鯊魚尾燈也做得很用心。
總體來說,電馬的外形設計給人感覺是很靈動的,你看它肌肉的輪廓,它其實是一個兩噸左右的車,但從視野上看并沒有那么笨重。
去年4月提車至今,我開了1.5萬多公里了,主要用車場景就是周末或者節(jié)假日自駕出去玩,平時上班堵車比較嚴重,我基本坐地鐵。
如果10分滿分,我給這臺電馬GT給8—8.5分,也會推薦別人買這臺車的。
我對這車最滿意的點首先是操控。
我現(xiàn)在可能開習慣了,不怎么有那種過山車的感覺了,剛開始開的時候會覺得很刺激,因為這車重心低,50: 50的軸荷比,給人感覺非常扎實。
它雖然是臺SUV,但是開起來更像臺小轎車。我在高速上把速度開到很高過,但車身還是特別穩(wěn)。
其次,電馬現(xiàn)有的輔助駕駛功能很好用,這算是電馬給我的一個小驚喜。
因為我大多數(shù)用車場景都是出去玩,高速跑的多,所以我會常用這個功能。
它的定速巡航最大可以定到160km/h,我在高速上試過比較高的速度,穩(wěn)定性真的很強,讓你覺得非常放心。
再次,電馬的續(xù)航預測做得蠻準的,它是根據(jù)你當前的行駛狀態(tài)動態(tài)調節(jié)的,不是給你一個固定的數(shù)值,而且它的預測是很準的,說80公里就能跑80多點,稍微有點冗余。
雖然我這個版本的續(xù)航只有400多公里,但你只要提前規(guī)劃下,高速中途或者景區(qū)都有充電樁的,總體還是很方便的。
電馬還有一個優(yōu)點在空間上。我覺得它很能裝,我們之前搬家用這車裝東西,把后排放倒,柜子都可以塞進去。
前備箱我也覺得很實用。有些東西放后備箱可能會晃,但前面就不會。我一般會把露營用的設備,玻璃水之類的隨車小工具放在前備箱里。
這些都是電馬的得分點,智能化這塊,車機體驗我覺得還好,沒有遇到過卡頓之類的情況,但是車機可玩性不高,內置APP比較少,也不能下載第三方APP,這方面還需要改進。
但整體來說,電馬還是一款不錯的車,即使放在今年這個如此內卷的汽車市場上,它也依舊能打。
02
成都80后電馬車主自述:
電馬是20萬-30萬價格區(qū)間里音響最好的電車
為什么選擇純電車?
簡單來說,兩個原因,一是成都油車限行,二是我中午會在車里午休1.5—2小時,電車在這方面比油車更有優(yōu)勢。
我們家里有臺奔馳A200L,這次是增購了一臺,油車沒有賣掉,我媳婦兒偶爾會開。
這次買車,我們希望把預算控制在30萬內,因此超過這個預算的車我們根本沒有看。
在這個預算范圍內,我們看過電馬、寶馬i3、寶馬iX3、問界M5,以及特斯拉Model Y幾款車。
最開始看車的時候,我對車輛的智能化和音響特別看重,現(xiàn)在開多了,會覺得好看是非常重要的。
對比下來,最符合我要求的是電馬和問界M5兩款車。
我自己對電馬其實有點情懷的,之前也考慮過油車野馬,如果沒有限行影響,可能就買了那個車了。
因此,它的車標是電馬給我的第一個好感。當然,除去情懷因素,那個車標本身就設計得非常好看,跟“Ford”標完全不是一個東西。
其次電馬開起來比問界更好,問界速度上到60km/h以后你就明顯覺得這車的底盤特別薄。
而電馬底盤給人的感覺是特別穩(wěn)、特別厚重的,它其實是個大車,但是開起來沒有大車的那種笨重感。
還有非常重要的音響系統(tǒng)。買車時考慮問界M5的一個因素就是它搭載了華為的SOUND音響系統(tǒng)。
但實際體驗后,我發(fā)現(xiàn)單聽高音問界M5的表現(xiàn)還行,低音也湊合,但是混到一起的效果就不行了,感覺把聲音都揉在一起了,一點都不穿透,這種音響效果聽著是很難受的。
我想選擇的電馬長續(xù)航版搭載的是B&O的音響,我覺得它是包括小鵬P7在內的所有20萬-30萬價格區(qū)間里音響最好的車。
我平時在車上有兩種音樂,一種是近期的熱門歌曲,還有一部分是趙鵬和蔡琴的,他們兩個的歌很多是低音的。
而電馬的音響在高音和低音部分的穿透力都很強,整體效果特別好,讓你聽得特別舒服。
我是今年3月訂車提車的,現(xiàn)在開了3000多公里,對這車整體還是比較滿意的。如果硬要給它打分,主觀來說,我最高可以給到9分,但客觀來看,最高只能給7分了,它還有一些需要改進的部分。
先說這車給我們帶來的驚喜。
一是加速方面,因為開電車嘛,在等紅綠燈的時候我偶爾也想放肆一把,一腳下去你都到對面了,后面的油車還在熬轉速起步。
二是顏值,我們發(fā)現(xiàn)電馬的回頭率挺高的,它確實是一臺好看的車。
但電馬給我們帶來的最大驚喜還是續(xù)航表現(xiàn)。我們起初買車就是市區(qū)代步的,因為我們對電車的續(xù)航不太自信,不敢跑長途。
現(xiàn)在跑了幾次長途后發(fā)現(xiàn)不是這么回事,高速上到處都是充電樁,二三十分鐘就把電充得差不多了。所以我們現(xiàn)在出門幾乎只開這個車。
除去這三點和前面提到的音響系統(tǒng)表現(xiàn),電馬在我這里的最大得分點還有操控,這車開著真的很舒服。
我有時候也會激烈駕駛一下,把速度提上去,但它真的一點都不漂,非常穩(wěn),操控完全沒問題。
比如進匝道的時候,有時候你可開得有點快,進匝道的速度都到60km/h了,而一般進匝道后馬上要轉一個180多度的彎,速度高了車的可控性就會很差,你可能需要使勁打方向盤才能確保安全過彎。
但電馬把這種緊急情況處理得特別好,會讓你很有信心過彎,你只要輕輕打一下方向盤就過去了。
除去這兩點,電馬的輔助駕駛非常好使,這其實是一個優(yōu)點,但是買它的輔助駕駛安裝包的人比較少,很多人也沒體驗過,不知道它很好用,官方在這方面的宣傳也不多。
反正很少人知道電馬的輔助駕駛很好用,但用過的車友基本都會給好評的。
它的輔助分兩個階段,基礎的輔助駕駛就是車道保持,需要你把手放在方向盤上。這個功能在高速直行或者轉彎的路段都能用,在成都的三環(huán)路上也能用。
第二個階段就是定速巡航,手可以暫時離開方向盤,它也非常穩(wěn)定,我開高速的時候經常用這個功能。
但電馬不像國產的輔助駕駛那樣可以做到自動打燈變道什么的,這是需要改進的部分。
此外,電馬的隔音做得很好,尤其前排裝了隔音玻璃,整體靜音效果很不錯的。
而電馬的不足則集中表現(xiàn)在車機方面,說實話它的車機表現(xiàn)還不如我的奔馳油車,有時候叫半天都沒反應,車機里的設計也很奇葩,需要常用的東西故意給你藏起來,你不需要的東西反倒給你放大放到主界面上。
但總體來說,電馬還是一臺中等偏上的車。你問要不要推薦這個車給別人,我還是會推薦的,因為這車確實不錯。
03
北京70后電馬車主自述:
操控遠超寶馬5系,輔助駕駛也有驚喜
我買的是低配的,這是我們的第二臺電車了。
我們的油車是臺老款寶馬X3,就是很早進口的那一批,這車有點大,其他方面也不如電車方便。剛好我們去年拿到新能源購車指標了,就決定買臺電車開。
我們起初對嵐圖FREE很心動,那車內飾設計不錯,價格也合適。但我老婆開過之后體驗并不好,她覺得開起來有點像開船,剎車也很軟,所以就放棄了。
后來無意中看到了別人做的電馬試駕視頻,我就被種草了,尤其電馬的那個門把手設計,特別被種草。
試駕后,我老婆和我也都很滿意。再加上它的品牌加成,我們最終選擇了電馬這臺車。
我們是去年9月提車的,現(xiàn)在開了1.8萬多公里,就這臺車本身而言,我們對它的各項表現(xiàn)都很滿意的,10分滿分,能給9—9.5分。
提車那天,電馬就給我們帶來了驚喜。
當時北京的交付人員還給我們搞了一個小的交付儀式,送了花,拍了照,我們買過那么多車,電車也買過,但還是第一次有這種體驗。
用車過程中,電馬也給我們帶來不少驚喜。
第一個是服務相關的,你在他們APP上反饋問題或者建議,他們的反應速度很快,很快就有人來聯(lián)系你了,有些問題也給你解決得特別好。
比如我之前在APP上給他們提過自動空調的建議,他們都給了積極回應,而且也改得很好。
這點我最近深有體會。我們今年想把那臺幾何C換掉,于是定了某傳統(tǒng)品牌新勢力的一款車。
但只要不給他們打電話,你在APP上怎么問,怎么發(fā)帖他們都不會聯(lián)系你。這點和電馬相比,差異實在太明顯了。
第二個就是電馬這款車本身的質量表現(xiàn)。
一方面,它的電池表現(xiàn)還不錯,我目前還沒有看到這款車的著火記錄,有一臺車發(fā)生碰撞事故時被對方頂?shù)煤車乐亓耍请姵貨]啥事。
另一方面,電馬的車身挺硬的,我在群里看到有被撞過的車,不管是被追尾還是追了別人,電馬的損失都比較小。
除去這些,電馬的機械素質和續(xù)航更是得分點。
尤其續(xù)航顯示特別準,我有一次開到表顯只剩20公里的續(xù)航了,實際也確實跑了20公里。這個算法特別好,會讓你心里很有底氣。
我那個幾何C雖然整體續(xù)航表現(xiàn)不錯,但是它不會顯示這么準確,不管冬天還是夏天,充滿就一直500多公里,而且剩余10%的電量后就不能開了,這種體驗是非常糟糕的。
操控方面,有些人可能覺得電車就是傻快,沒有什么可玩的,但這也與車企有關。電馬的整體調教還是比較舒服的,不像特斯拉那種傻快,一腳下去腦子一片空白。
這個車除非你一腳踩到底,否則你只要正常駕駛或者激烈駕駛都沒事。
一般人也不會經常去漂移的,油車漂移要等轉速,但是電車只要提供一個離心力讓他轉圈,然后反打方向,持續(xù)的大油門就行了。
它還有一個很有意思的設計,下小雨或者路面比較濕的時候,你帶點方向給腳油,立馬明顯感覺到車屁股在漂,但又不是漂得控制不了的那種,這個不知道他們怎么調教的,反正弄得挺好,我很喜歡。
之前有一次下雪,我專門開出去漂移了一下,把它的ESP 關掉,帶點油門,一出去給一點方向立馬就漂起來了,這比油車好玩多了。
我原來開過奔馳C200那個車,它也漂,但是后輪不打滑,它的前輪就是軸著走,直接打死了,掉頭的時候你感覺它就是在搓前輪,非常不舒服。而且明顯感覺它沒有按照你的方向走,它是頂著方向走的。
而電馬用的是布雷博的卡鉗,我在之前的車上沒太體驗過,這次體驗之后發(fā)現(xiàn)它的剎車特別好使,一點就有了。
此外,電馬的那個聲浪挺好的,調成不羈模式,把音樂關一下,挺有跑車的感覺的。
緊急制動也特別好使,有時候你走個神什么的,它會有聲音提示,給你來個緊急剎停,安全又好用。
電馬還是一臺很容易上手的車,我媳婦兒開過的車也都是偏運動調教的,但她覺得嵐圖FREE就不是很好掌控,電馬就很容易上手,會讓你覺得很有信心。
總之,在我用過的車里,我覺得電馬的操控比寶馬5系和寶馬3系要好得多。
而操控之外,我覺得電馬的輔助駕駛值得說說,我覺得它比理想ONE做得好,在高速上被接管的次數(shù)也不是很多。
它本身的駕駛邏輯就挺好的,比如右邊有大車,它會主動往左挪一點點,比較接近人類駕駛員,也不會出現(xiàn)畫龍現(xiàn)象。
輔助駕駛也有驚喜,前面車一降速以后它就降速,然后前面車一起,它時間長了以后要按一個恢復鍵,恢復后就繼續(xù)跟著走。速度慢了它跟車的幾率會更小,我覺得這個邏輯挺好的。
反正福特的輔助駕駛真的做得挺好的,但它沒怎么好好宣傳過。
除此之外,我覺得電馬做得好的地方還有它的OTA,次數(shù)挺多的,不過每次更新都有很多地方做得不夠成熟,好在他們很快就修正過來了。
還有一個意外的點是,這車的低配版竟然有隔音玻璃和無線充電,這讓我挺意外的。因為低配沒有自動雨刮器嘛,我想著這倆肯定也不會有的。
前備箱的設計和功能性也不錯,它可以放一些拖泥帶水的東西,因為它有個好處是可以拿水直接沖洗。
所以我們平時會放一些魚呀,菜呀的,海鮮,這種有泥有水的,臟了可以拿水直接沖。
但電馬沒有好好宣傳這點,包括前面提到的布雷博卡鉗、扎實的底盤用料、輔助駕駛等這些,它都沒有好好宣傳。
這是我覺得電馬在銷售和營銷方面需要改進的點。你在那些看不到的地方花了錢的,做得好的,你要宣傳要讓大家知道,在大家關注的那些點上,你要花錢做到,比如內飾顏色和座椅的舒適性配置。
我覺得在營銷方面,電馬還應該多做做車主活動,它可以包個場地,花一兩天時間,邀請老車主參加活動,完事兒讓他們在媒體社區(qū)或者論壇車友群聊一聊,分享分享,這可比它在其他地方投廣告效果好。
對電馬感興趣的人,我覺得還是可以考慮這款車的。
來源:第一電動網(wǎng)
作者:電動汽車用戶聯(lián)盟
本文地址:http://ewshbmdt.cn/kol/205209
文中圖片源自互聯(lián)網(wǎng),如有侵權請聯(lián)系admin#d1ev.com(#替換成@)刪除。